easyfundingllc.com
home

沿著邊境看中國 美麗新疆展風華丨阿亞格曼幹村裏的生活比蜜甜

發布時間: 2024-10-26 14:23:00 來源: 石榴雲/新疆日報

  手工掃把工藝坊裏,依巴古麗(li) ·阿布都克然正在給小掃把手柄處纏繞彩色的絲(si) 線,這是村裏設計的旅遊紀念品;艾德萊斯之家裏,布合麗(li) 且姆·伊敏正把新做的艾德萊斯發卡、頭飾擺在貨架上;疏附縣常春花卉農(nong) 民專(zhuan) 業(ye) 合作社裏,居麥喀日·圖爾貢正在打包要發走的鮮花……10月15日,記者走進疏附縣托克紮克鎮阿亞(ya) 格曼幹村,生機勃勃的氣息撲麵而來。


疏附縣托克紮克鎮阿亞(ya) 格曼幹村主街道的牆繪作品。石榴雲(yun) /新疆日報記者 拍熱紮提·阿不都攝

  2014年4月28日,在新疆視察工作的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來到阿亞(ya) 格曼幹村,親(qin) 切看望幹部群眾(zhong) 。十年來,阿亞(ya) 格曼幹村人牢記總書(shu) 記的殷殷囑托,大力發展設施農(nong) 業(ye) 、畜禽養(yang) 殖、特色林果業(ye) 、手工藝品等特色產(chan) 業(ye) ,新生活比蜜甜。

  記者走進阿亞(ya) 格曼幹村村民阿卜都克尤木·肉孜的家,正值午飯時間,隻見他剛把烤製完裝箱的烤全羊發走,準備洗手吃飯。10年前,阿卜都克尤木一家三口主要靠他開拖拉機幫人犁地、收割莊稼掙錢,年收入1萬(wan) 多元。

  “現在變化太大了,我給你算算。”阿卜都克尤木的臉上笑容燦爛,與(yu) 記者攀談起來,“開拖拉機,收入2萬(wan) 元;我跟妻子在大棚種花,收入3萬(wan) 元;養(yang) 了近30頭牛,收入6萬(wan) 元,算下來一年收入11萬(wan) 元。”

  “還有烤全羊沒說。”妻子阿依謝姆古麗(li) ·艾則孜提醒道。

  “對對對,這可是今年我學的新技能。從(cong) 5月份開始在家做烤全羊,你瞧,上午烤好的剛發走,每個(ge) 月能掙3000元呢。”阿卜都克尤木說。

  疏附縣托克紮克鎮阿亞(ya) 格曼幹村村委會(hui) 裏的手工藝品展示館,陳列著各種手工藝品。石榴雲(yun) /新疆日報記者 拍熱紮提·阿不都攝

  正如阿卜都克尤木所說,他家院子裏停放著兩(liang) 輛不同型號的拖拉機,一旁的小轎車也買(mai) 了三年有餘(yu) ,一側(ce) 的饢坑裏還有餘(yu) 溫;拱棚占了庭院很大一塊地,棚內(nei) 近百盆鮮花開得正豔,大棚前的空地上種了桃樹,一個(ge) 個(ge) 拳頭大小的桃子掛滿枝頭,壓得枝頭沉甸甸的;再向裏走去,牛羊吃著飼草,悠閑自得。

  阿卜都克尤木說,阿亞(ya) 格曼幹村是全國鄉(xiang) 村旅遊重點村,如今來村裏旅遊的人越來越多。今年他們(men) 夫妻倆(lia) 把自家種的玫瑰花、薄荷曬幹,裝瓶做成花茶,遊客很是喜歡。

  茹鮮古麗(li) ·麥麥提伊敏是阿亞(ya) 格曼幹村村幹部,也是村裏愛國主義(yi) 感恩教育基地講解員,她告訴記者,如今,村裏有疏附縣常春花卉農(nong) 民專(zhuan) 業(ye) 合作社在內(nei) 的8個(ge) 專(zhuan) 業(ye) 合作社,“庖丁之家”“民族樂(le) 器坊”“百年饢坊”等作坊、農(nong) 家樂(le) 、民宿、超市、小飯館300多家,建有育苗大棚、牛羊養(yang) 殖小區、就業(ye) 創業(ye) 孵化基地、特色蟠桃種植園等,大家在家門口就有事幹、有錢賺。

  疏附縣托克紮克鎮阿亞(ya) 格曼幹村手工掃把工藝坊裏,村民依巴古麗(li) ·阿布都克然用掃把做的旅遊紀念品。石榴雲(yun) /新疆日報記者 拍熱紮提·阿不都攝

  在疏附縣,出自阿亞(ya) 格曼幹村瓦日斯手工藝品農(nong) 民專(zhuan) 業(ye) 合作社的“瓦日斯”掃把家喻戶曉。如今,傳(chuan) 承了百年的老手藝“紮”出新時尚,賣得越來越好。“以前,紮好掃把得到星期天巴紮日賣,隻有本地人買(mai) 來掃地、掃床,賣不了多少錢。”手工掃把第三代傳(chuan) 人依巴古麗(li) 說,現在除了傳(chuan) 統大掃把,她還學會(hui) 了把掃把做成旅遊紀念品、工藝品,遊客特別喜歡。現在,她們(men) 手工掃把工藝坊有十位村民做掃把,每個(ge) 月能做1000個(ge) 掃把,做好的掃把合作社來收購。

  如今,阿卜都克尤木、依巴古麗(li) 家紅紅火火的日子,是阿亞(ya) 格曼幹村村民生活的真實寫(xie) 照。記者了解到,阿亞(ya) 格曼幹村農(nong) 民人均收入由10年前的4700元增長到2023年的1.83萬(wan) 元。

  沿著阿亞(ya) 格曼幹村主街道緩緩向前,映入眼簾的是160幅牆繪作品,畫中金色的田野、香甜的瓜果、燦爛的笑臉栩栩如生。“這畫裏的人物原型是我們(men) 的村民,畫的就是村民如今的幸福生活。”茹鮮古麗(li) 說。

(責編: 李雨潼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