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特區政府保安局的“保安熊仔”最近有點忙。9月27日,它“乘坐”中國首顆可重複使用返回式技術試驗衛星“實踐十九號”衝(chong) 出地球;遨遊太空半個(ge) 月後,10月11日,它隨衛星順利返回。10月28日,它將回到香港,之後向公眾(zhong) 展出。
除“保安熊仔”外,這趟太空之旅中,香港載荷還包括特區政府警務處的防騙吉祥物“提子”和“少年警訊”吉祥物“豆苗仔”等文創產(chan) 品,不同年代的香港身份證件樣本,以及香港理工大學(理大)研發的太空催化劑材料試驗裝置。
來自特區政府、青少年團體(ti) 和高校的不同類型載荷隨國家首顆可重複使用返回式技術試驗衛星往返天地,再次彰顯在“一國兩(liang) 製”下,國家為(wei) 香港發展航天科技提供了充分保障和支撐,港人參與(yu) 國家航天事業(ye) 空間無限。
“實踐十九號”衛星香港科學載荷“上天入地”,將為(wei) 香港發展成為(wei) 國際創新科技中心提供寶貴助力。太空環境特殊,是一些科學實驗的理想場所。此次衛星攜帶理大深空探測研究中心團隊開發的太空催化劑材料試驗裝置,在太空低軌道完成試驗,為(wei) 新型太空催化劑材料在未來深空探測中的各種應用奠定基礎,對香港的新材料研究乃至先進製造業(ye) 發展意義(yi) 非凡。
多年來,香港科學家積極參與(yu) 國家航天事業(ye) ,活躍在“嫦娥奔月”“天問探火”,以及“天舟六號”“神舟十六號”等任務一線,作出重要貢獻。同時,國家航天成就也反哺了香港相關(guan) 領域技術進步。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在近期發表的新一份施政報告中,提出特區政府將在“InnoHK”研發平台下成立研究中心,參與(yu) 國家“嫦娥八號”任務,進一步說明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發展航天科技產(chan) 業(ye) 和培育新質生產(chan) 力的舞台將更加廣闊。
而“實踐十九號”衛星香港文創載荷完成飛行任務,將鼓勵更多香港年輕人與(yu) 國家航天事業(ye) “雙向奔赴”。縱觀航天員和航天科學家的成長經曆,他們(men) 在樹立探索星空的理想前,往往隻需要一個(ge) 感受宇宙的契機。中國首位出艙活動的女航天員王亞(ya) 平去年訪港期間,曾講述自己小時候在自家櫻桃樹上仰望星空,沒想到後來真成了航天員的故事。
“實踐十九號”衛星發射當天,特區政府警務處處長蕭澤頤帶領“少年警訊”的同學們(men) ,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共同見證了“提子”“豆苗仔”奔向太空的曆史時刻。相信這次香港文創載荷麵向公眾(zhong) 展出後,會(hui) 在更多香港青少年心中點燃逐夢星辰的火種,激發他們(men) 對航天的興(xing) 趣,讓航天文化在香港茁壯成長。
“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近年來,中華民族的飛天夢想逐步變為(wei) 現實,香港參與(yu) 國家航天事業(ye) 亦好消息不斷。今年6月,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宣布,一名來自香港的載荷專(zhuan) 家入選第四批預備航天員。此次香港載荷隨“實踐十九號”衛星翱翔寰宇,必將催熱香港的航天氛圍,促使香港在國家叩問蒼穹的征程中擔當更重要角色。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