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賀蘭(lan) 山與(yu) 六盤山在此盤踞,黃河與(yu) 清水河於(yu) 此交匯,得天獨厚的氣候與(yu) 地理條件,為(wei) 枸杞提供了優(you) 越的生長環境,點點紅果遍布塞上江南。
作為(wei) 中國枸杞核心產(chan) 區,枸杞產(chan) 業(ye) 是寧夏的生態產(chan) 業(ye) 、富民產(chan) 業(ye) 、健康產(chan) 業(ye) ,全產(chan) 業(ye) 鏈涉及種植、科研、加工、銷售、冷鏈、物流、製幹及病蟲害防治等多個(ge) 環節。立足新的發展階段,麵對愈加激烈的市場競爭(zheng) ,如何更好地確保枸杞產(chan) 品質量安全,生產(chan) 高品質產(chan) 品;如何發揮這一“金色招牌”潛力,推動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是寧夏枸杞正麵臨(lin) 的重要課題。
秋天的寧夏,雲(yun) 淡天高,景色宜人。恰逢枸杞秋果成熟期,寧夏大地上,枸杞園星羅棋布,一顆顆紅果掛滿枝頭,杞香悠悠,迎來送往。新華網記者將在這裏聆聽枸杞的故事,見證發展的華章。
9月26日,記者走進百瑞源殷紅子熟枸杞莊園參觀采訪。新華網韓怡呐攝
科技興(xing) 杞 擦亮“綠色”底色
枸杞是個(ge) 好東(dong) 西,這是所有人的共識。寧夏枸杞自古就是藥食同源植物,蘊藏著枸杞多糖、甜菜堿、黃酮、類胡蘿卜素等功能因子,具有補腎、潤肺、助陽、生津、益氣、補虛、明目等功效,也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唯一明確可以入藥的枸杞。
那麽(me) ,從(cong) 種植到入口,如何更好地保留其養(yang) 生天分而不遭破壞?這是寧夏枸杞必須堅守的底色,也是枸杞企業(ye) 多年來不斷攻克的技術高地。
走進銀川市沃福百瑞寧夏枸杞館,“國家級綠色工廠”“亞(ya) 洲唯一進入美國FDA綠色通道枸杞加工企業(ye) ”等榮譽高高懸掛,沃福百瑞引以為(wei) 傲且津津樂(le) 道。
9月26日,沃福百瑞董事長潘泰安接受記者采訪,介紹企業(ye) 發展情況。新華網郭香玉攝
沃福百瑞董事長潘泰安生於(yu) 寧夏中寧,自小就浸潤在枸杞文化中,養(yang) 成了長期服用枸杞的習(xi) 慣。他介紹,漢書(shu) 《淮南枕中書(shu) 》中就記載了“神仙服枸杞法”食療方,我國第一部營養(yang) 學專(zhuan) 著《飲膳正要》也有“服枸杞”一節……這些都讓他深深意識到,養(yang) 生功效是寧夏枸杞的底牌,而綠色有機正是為(wei) 之賦能的抓手。
作為(wei) 第一個(ge) 在寧夏進行有機枸杞種植的企業(ye) ,沃福百瑞研發出了5種生物製劑,可以對6蟲3病進行有效的防治,把枸杞的病蟲害消滅在萌芽狀態,“此外,我們(men) 備案了32項企業(ye) 標準,適用於(yu) 市場上所有的深加工產(chan) 品,通過這些標準,可以更好地規範市場,確保產(chan) 品質量符合標準。”潘泰安說,“這是我們(men) 對產(chan) 業(ye) 最大的貢獻。”
如今,覆蓋枸杞整個(ge) 生育期的枸杞病蟲害“五步法”綠色防控技術體(ti) 係,也已在寧夏全區應用推廣,有效破解了保障枸杞質量安全的瓶頸,讓綠色種植成為(wei) 養(yang) 生佳果的天然保障。
截至2023年底,當地枸杞種植麵積32.5萬(wan) 畝(mu) ,鮮果產(chan) 量32萬(wan) 噸。
離開莊園,新鮮的紅果被送上生產(chan) 線,枸杞原漿、枸杞果糕、枸杞粉等10大類、120餘(yu) 種精深加工產(chan) 品陸續麵世,年輕態、零食化的產(chan) 品廣受歡迎。2023年,寧夏枸杞全產(chan) 業(ye) 鏈綜合產(chan) 值達到290億(yi) 元人民幣。
在中衛市的中寧枸杞紅柳溝小產(chan) 區,璽讚莊園枸杞的1.5萬(wan) 畝(mu) 生態枸杞莊園綠意盈盈,紅果繁茂。十年前,這裏還是一片漫漫黃沙,璽讚的創業(ye) 故事就從(cong) 黃沙中的三頂帳篷開始。璽讚莊園的建立,為(wei) 當地防風固沙、荒漠化治理等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璽讚生態枸杞莊園原始地貌。創始人曆時2年,終於(yu) 找到了這塊原始幹淨、適合種枸杞的地方。照片拍攝於(yu) 2013年8月。(圖片由企業(ye) 提供)
黃沙中立起三頂帳篷,璽讚的故事從(cong) 這裏開始。照片拍攝於(yu) 2013年10月。(圖片由企業(ye) 提供)
走進不遠處的璽讚現代化專(zhuan) 業(ye) 枸杞加工工廠,記者看到,身著防塵服的操作工坐在電腦前,機械臂正進行智能包裝,人果分離,井然有序。璽讚副總經理張旭介紹到,在這裏,清洗、烘幹後的枸杞幹果經過人工色選、分級、精揀,再通過除塵、除毛發、金屬探測,最終進入紫外線殺菌環節。綠色化、智能化、標準化、品質化枸杞全產(chan) 業(ye) 鏈生產(chan) 加工流程,在保證幹淨無菌的同時,最大化保留了枸杞營養(yang) 因子,“我們(men) 要為(wei) 消費者呈現正宗的道地好枸杞。”
9月26日,記者走進璽讚現代化專(zhuan) 業(ye) 枸杞加工工廠參觀采訪。(圖片由企業(ye) 提供)
文化活杞 農(nong) 旅融合為(wei) 城市賦能
“翠黛葉生籠石甃,殷紅子熟照銅瓶。”百瑞源殷紅子熟枸杞莊園的名字取自劉禹錫的這首《枸杞井》。走進“殷紅子熟”,映入眼簾的是人文薈萃、鍾靈毓秀的博物館和養(yang) 生館,與(yu) 大眾(zhong) 印象中的植物莊園大相徑庭。
百瑞源枸杞股份有限公司創始人郝向峰回憶,“曾幾何時,在消費者心目中,寧夏枸杞較為(wei) 廉價(jia) 、低端,大家不願意消費,導致市場不景氣,一度出現了杞農(nong) 挖樹毀園的狀況。”為(wei) 了讓寧夏枸杞擺脫低端消費認知,百瑞源另辟蹊徑,通過文化賦能提升枸杞價(jia) 值,為(wei) 寧夏枸杞尋找出路。
從(cong) 2009年開始規劃,百瑞源先後建成寧夏枸杞博物館和百瑞源殷紅子熟枸杞莊園,走上了一條枸杞文化與(yu) 旅遊文化的融合之路。如今,博物館每年接待遊客達20萬(wan) 人次,被國家旅遊局授予“國家4A級旅遊景區”。為(wei) 進一步打出差異化,百瑞源深耕飲食文化,以枸杞為(wei) 原材料創作出豐(feng) 富多元的食物,給遊客帶來旅遊新體(ti) 驗。如今,這裏已成為(wei) 賀蘭(lan) 山東(dong) 麓旅遊線路上的網紅打卡地。
注入文化內(nei) 涵提升品牌附加值,乘著寧夏獲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的政策東(dong) 風,百瑞源一躍而起,在寧夏枸杞行業(ye) 中嶄露頭角。“文化旅遊+枸杞產(chan) 業(ye) ”的百瑞源模式,也助力著曾經的“傷(shang) 心果”,一步步變成了寧夏人的“致富果”。
9月26日,記者走進百瑞源寧夏枸杞博物館進行參觀采訪。新華網韓怡呐攝
來到位於(yu) 中衛市中寧縣枸杞加工城內(nei) 的杞滋堂中寧枸杞展覽館,記者看到,學生成了當天的主角。當日,展覽館正在接待600餘(yu) 位中小學生進行研學遊。“這也是杞滋堂的常態。”杞滋堂董事長王宇表示。
王宇說,要真正把一個(ge) 產(chan) 業(ye) 做透、做深,一定要把曆史文化挖掘清楚,讓消費者真正了解這一產(chan) 業(ye) ,所以最開始,杞滋堂打造了一個(ge) 透明化的觀光工廠,將產(chan) 品深加工的過程展現出來。
“觀光工廠出現後,參觀的人越來越多,我們(men) 看到了這一融合業(ye) 態的大勢所趨,緊接著,就建造了博物館,設計出品鑒區、研學區等。通過這個(ge) 博物館,讓千千萬(wan) 萬(wan) 的人了解了中寧枸杞的曆史文化,既有外地遊客,也有咱們(men) 當地人。”王宇自豪地說,“我們(men) 免費讓孩子們(men) 來參觀、研學,是為(wei) 了在孩子們(men) 心目中播撒下愛家鄉(xiang) 、愛科學、愛創新的種子,或許未來,他們(men) 也將投入到建設家鄉(xiang) 、傳(chuan) 播家鄉(xiang) 文化的事業(ye) 中去,這也是一家企業(ye) 應該承擔的社會(hui) 責任。”
9月26日,600餘(yu) 名中小學生在杞滋堂中寧枸杞展覽館進行研學。新華網韓怡呐攝
如今,杞滋堂枸杞與(yu) 中寧枸杞產(chan) 業(ye) 集團深度合作,枸杞集團負責5萬(wan) 畝(mu) 標準化道地枸杞種植基地的管理,杞滋堂負責枸杞深加工研發、創新與(yu) 生產(chan) 經營,雙方強強聯合,相互賦能。同時,杞滋堂采取保護價(jia) 收購,有效維護市場價(jia) 格,保障杞農(nong) 持續增收,為(wei) 加快中寧枸杞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實現高質量發展、振興(xing) 鄉(xiang) 村經濟做出巨大貢獻。
品牌強杞 振興(xing) 鄉(xiang) 村經濟
尋源枸杞,沃野流金。走進中寧縣舟塔鄉(xiang) 潘營村,枸杞種植園、生產(chan) 車間一應俱全,農(nong) 戶們(men) 正忙著采摘秋果,一派熱火朝天的場麵。潘營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村委會(hui) 主任王仲琪介紹,舟塔鄉(xiang) 的枸杞品牌叫“塔杞源”,正是潘營村增收致富的“主角”。
中寧是馳名中外的枸杞之鄉(xiang) ,十幾年前,作為(wei) 西鄉(xiang) 枸杞核心產(chan) 區的潘營村,還是一個(ge) 沒有集體(ti) 經濟收入的“空殼村”,經過深思熟慮和多次嚐試,王仲琪堅定地認為(wei) ,潘營村必須要發展枸杞產(chan) 業(ye) ,“我們(men) 的人才、技術等條件都具備天然優(you) 勢”。
為(wei) 了進一步凝聚全村力量,發展集體(ti) 經濟,增加群眾(zhong) 收入,打造枸杞品牌,王仲琪依托新建成的枸杞基地,於(yu) 2017年4月24日,注冊(ce) 成立了中寧縣舟塔鄉(xiang) 潘營村股份經濟合作社,並注冊(ce) 了“塔杞源”枸杞商標,其目的就是讓群眾(zhong) 增強品牌意識,維護品牌信譽,共謀發展大計,共享發展成果。
到目前為(wei) 止,潘營村的枸杞產(chan) 業(ye) 己形成枸杞產(chan) 業(ye) 種植烘幹、色選分級、品牌營銷、預製菜加工、倉(cang) 儲(chu) 保鮮產(chan) 業(ye) 鏈,年產(chan) 值達到220餘(yu) 萬(wan) 元。基地勞務收入成了群眾(zhong) 增收的又一途徑,極大地調動了群眾(zhong) 的積極性。王仲琪介紹,周邊及本村群眾(zhong) 就近務工,每年解決(jue) 5000餘(yu) 人次就近就業(ye) ,在每年的枸杞采摘高峰期,每天約有400多人參加采摘,平均每人每天能掙120塊錢上下。
2023年,“塔杞源”與(yu) 華寶、百瑞源等寧夏枸杞龍頭企業(ye) 深度綁定,簽訂產(chan) 銷訂單協議,借助中國郵政集團物流平台優(you) 勢,建立“線上電子商務交易平台+線下產(chan) 地集中交易配送”貿易渠道,進一步做大枸杞鮮果、幹果的銷售規模,平均每天成交訂單超1600單,帶動村集體(ti) 經濟年增收45萬(wan) 元以上。“下一步我們(men) 計劃通過自媒體(ti) 平台對產(chan) 品進行推廣,開拓更多銷售渠道。”王仲琪說。
9月26日,記者走進中寧縣舟塔鄉(xiang) 潘營村進行參觀采訪。(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作為(wei) 中國枸杞之鄉(xiang) ,寧夏現代枸杞產(chan) 業(ye) 已形成“一核兩(liang) 帶”發展格局,擁有“寧夏枸杞”“中寧枸杞”2個(ge) 區域公用品牌、10餘(yu) 個(ge) 知名企業(ye) 品牌。天眼查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10月,現存“枸杞”相關(guan) 企業(ye) 1.7萬(wan) 餘(yu) 家,區域分布看,寧夏現存相關(guan) 企業(ye) 5000餘(yu) 家,數量位居全國第一。
沃福百瑞董事長潘泰安同時擔任寧夏枸杞工程院院長,他認為(wei) ,寧夏枸杞產(chan) 業(ye) 有著很好的發展機遇,但也麵臨(lin) 著一些問題。
如今枸杞市場企業(ye) 眾(zhong) 多,不少企業(ye) 同時開展種植、加工、營銷等業(ye) 務,導致產(chan) 業(ye) 鏈專(zhuan) 業(ye) 細分度不高、產(chan) 品同質化現象普遍,部分企業(ye) 由此陷入惡性競爭(zheng) 和低級內(nei) 卷,便出現了此前被曝光的硫磺熏枸杞等事件。他在對寧夏枸杞企業(ye) 保持信心的同時,也提出應通過更多創新,打造特色化差異化產(chan) 品,更好地杜絕此類現象。
同時,在調研過程中,多家企業(ye) 負責人不約而同提到,枸杞產(chan) 業(ye) 屬於(yu) 勞動密集型產(chan) 業(ye) ,采摘量大,采摘進度要快。但因其短期內(nei) 會(hui) 結出多茬果實,僅(jin) 能以顏色區分,又不能有所破壞,如今還不能實現機械化采摘,這也是未來需要重點突破的方向。
作為(wei) 寧夏“六新六特六優(you) +N”為(wei) 支撐的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六特”之一,枸杞已成為(wei) 寧夏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優(you) 勢與(yu) 動能。潘泰安表示,近年來,我國高度重視大健康產(chan) 業(ye) 的發展,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性越發凸顯,枸杞在保健品、特膳食品、特醫食品等方向有著廣闊的應用前景,下一步,應緊抓“寧夏枸杞”道地產(chan) 區優(you) 勢,唱響“中國枸杞之鄉(xiang) ”戰略定位,向千億(yi) 產(chan) 值目標躍進。
“我們(men) 要把現有的科研成果加速轉化,把科研優(you) 勢轉化為(wei) 產(chan) 品優(you) 勢和市場優(you) 勢。”潘泰安說,“未來的市場前景非常廣闊。”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