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尺素金聲丨3年淨增1758萬畝,耕地這個“命根子”守得更牢了

——從十個新數據看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底座⑩

發布時間: 2024-11-02 15:49:00 來源: 人民日報客戶端

e52cea66e0f346e1bc30458dad4aefa9.gif

  大地流金,沃野飄香,廣袤田野滿是豐(feng) 收氣息。全年糧食豐(feng) 收在望,一組數據令人振奮——

  自然資源部日前發布數據顯示:2021年以來,全國耕地總量增加1758萬(wan) 畝(mu) ,連續3年實現淨增加,遏製了耕地持續多年減少的態勢。特別是去年,南方省份淨增加耕地739萬(wan) 畝(mu) ,扭轉了耕地“南減北增”的局麵。

  糧食安全,“國之大者”。糧食生產(chan) ,根在耕地。對於(yu) 我們(men) 這個(ge) 有著14億(yi) 多人口的大國來講,耕地資源尤為(wei) 寶貴。穩住了耕地,就穩住了“糧食生產(chan) 的命根子”,穩住了“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基”。

  耕地數量連續三年實現淨增加,意味著我國有更多的耕地可以用於(yu) 糧食生產(chan) ,意味著大國糧倉(cang) 的耕地根基更加堅實。這份成績單從(cong) 哪裏來?

  來自最嚴(yan) 格的耕地保護製度。

  人多地少,是我國的基本國情。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結果顯示,2019年底,我國耕地麵積19.18億(yi) 畝(mu) ,人均耕地麵積隻有1.36畝(mu) ,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40%。

  《全國國土空間規劃綱要(2021—2035年)》明確,全國耕地保護任務目標為(wei) 18.65億(yi) 畝(mu) ,保持到2035年不變。牢牢守住十八億(yi) 畝(mu) 耕地紅線,是不可逾越的底線,更是端穩端牢“中國飯碗”的安全線。

  “嚴(yan) ”字當頭,保護耕地,行動堅決(jue) 。

  嚴(yan) 規劃——國土空間規劃統籌劃定耕地和永久基本農(nong) 田、生態保護紅線、城鎮開發邊界三條控製線;18.65億(yi) 畝(mu) 耕地保有量和15.46億(yi) 畝(mu) 永久基本農(nong) 田保護任務帶位置分解下達至各地。

  嚴(yan) 法製——土地管理法及其實施條例完成修訂,黑土地保護法、糧食安全保障法相繼實施;耕地保護法正式列入立法計劃……耕地保護的法製基礎愈加嚴(yan) 密。

  嚴(yan) 舉(ju) 措——對違法占用耕地“零容忍”,堅決(jue) 遏製耕地“非農(nong) 化”、防止“非糧化”;耕地保護黨(dang) 政同責,耕地保護考核、糧食安全考核“合二為(wei) 一”,對突破耕地紅線等重大問題“一票否決(jue) ”……以“長牙齒”的硬措施,像保護大熊貓一樣保護耕地。

  嚴(yan) 監管——截至目前,全國26個(ge) 省份建立“田長製”,25個(ge) 省份通過建立耕地保護激勵機製,推動基層強化耕地保護監督。各地探索建立“人防+技防”智慧監管模式,天上看、地上查、網上管,對耕地實施全天候實時動態監管和全生命周期管理。

  耕地紅線,既包括數量,也包括質量。耕地數量“三連增”,新增耕地質量如何?

  嚴(yan) 格保護的同時,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同步發力。實施農(nong) 用地集中連片整治、質量提升和生態化改造,耕地保護水平進一步提升。數據顯示,近5年來全國25個(ge) 省份實施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試點1500多個(ge) ,投入資金6700多億(yi) 元,完成整治總規模720多萬(wan) 畝(mu) 。

  高標準農(nong) 田建設持續推進。截至2023年底,全國已累計建成高標準農(nong) 田10億(yi) 畝(mu) 以上;全國耕地平均等級達到了4.76,比2014年提高了0.35個(ge) 等級。我國耕地質量總體(ti) 進入持續改善、穩中有升階段。地力提高,為(wei) 提升糧食單產(chan) 提供穩定支撐,有利於(yu) 進一步提高國家糧食安全保障水平。

  耕地數量“三連增”值得高興(xing) ,但也要清醒地認識到,我國人均耕地少、耕地質量總體(ti) 不高、耕地後備資源不足的基本國情沒有改變,耕地占用與(yu) 保護的矛盾和壓力依然突出,“藏糧於(yu) 地”依然任重道遠。

  今天的耕地就是明天的飯碗。統籌發展與(yu) 安全,堅持穩數量、提質量、優(you) 生態“三位一體(ti) ”,進一步改革完善耕地占補平衡製度,讓18億(yi) 畝(mu) 耕地實至名歸,讓每寸耕地都成為(wei) 豐(feng) 收沃土,讓大國糧倉(cang) 根基更加穩固。

(責編: 於超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