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
是一個(ge) 以中國古代少數民族
黨(dang) 項族為(wei) 主體(ti) 建立的政權
它與(yu) 宋、遼、金並立
在文字、建築、立法、政治製度等領域
都吸收借鑒了宋朝文化
同時又獨具特色
在製瓷方麵
西夏既采擷兩(liang) 宋南北各窯之菁華
又有鮮明的民族印記
寧夏靈武窯是一處西夏民窯
曾發掘出多處窯址和瓷器作坊遺址
出土大量瓷器、製瓷工具、窯具等
這裏產(chan) 出的瓷器胎質呈黑色或黑灰色
在入窯燒製前要施一層白色化妝土
然後在上麵剔刻紋樣
燒製的器型有花瓶、扁壺等樣式
由西夏人習(xi) 慣使用的盛水皮囊演變而來
體(ti) 現出草原遊牧文化的特點
2017年,寧夏考古人員在賀蘭(lan) 山深處
發現蘇峪口瓷窯址
這裏出土的精細白瓷
以碗、盤、盞、碟等日用器為(wei) 主
在西夏陵和賀蘭(lan) 山東(dong) 麓的(西夏)皇家寺院
都曾發現類似器物
考古人員推測
該窯址具有西夏官窯性質
與(yu) 靈武窯出土的瓷器相比
這裏的瓷器更白、更細、更透亮
建立西夏政權的黨(dang) 項人崇尚白色
李元昊建國時
國號就為(wei) “大白高國”
這種細白瓷
成為(wei) 當時王室貴族青睞的日用器皿
也就不足為(wei) 奇
僅(jin) 在2021年到2022年間
蘇峪口瓷窯址就出土40多萬(wan) 件瓷片
遺址區發現的窯爐
以及開采製瓷燃料、原料的礦坑等遺跡
讓考古工作者還原出
當時瓷土粉碎、貯存、拉坯、上釉等
完整製瓷工藝流程
蘇峪口瓷窯址是全國保存得最完好的窯址之一
入選2022年中國考古新發現
西夏官窯和民窯瓷器風格大不同
源於(yu) 二者製瓷工藝不同
蘇峪口瓷窯址的瓷器
瓷胎中含大量石英
因此更加通透
還采用了來自當時南方地區的
釉封匣缽口裝燒技術
讓瓷器更精細
這些精美的瓷器
反映了兩(liang) 宋時期
各民族在製瓷工藝上的交往、交流
不同民族文化之間的交流
賦予了西夏瓷
曆經數百年也不曾黯淡的光華
正是各民族長期以來的
交往、交流、交融
形成了博大精深、燦爛輝煌的中華文明
史書(shu) 終會(hui) 泛黃
文明生生不息
策劃:劉紫淩
記者:馬思嘉、艾福梅、馮(feng) 開華
新華社音視頻部
新華社寧夏分社塞上工作室
聯合出品
鳴謝:寧夏文物考古研究所蘇峪口瓷窯址考古隊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