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續航空燃料簡稱為(wei) “SAF”,簡單來說,是一種以可再生資源或廢棄物為(wei) 原料製成的航空燃料。在11月17日結束的第十五屆中國航展上,記者發現,國內(nei) 相關(guan) 行業(ye) 近年來發展迅猛,曾經被人們(men) “拋棄”的地溝油,現如今則變身成為(wei) 驅動飛機飛行的燃料。
在第十五屆中國航展上,一份名為(wei) 《可持續航空燃料發展路徑研究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重磅發布。《報告》中指出,可持續航空燃料全球化供應鏈正在形成,中國可持續航空燃料市場前景廣闊,具有獨特資源產(chan) 業(ye) 優(you) 勢,有潛力引領全球可持續航空燃料發展。
與(yu) 此同時,就在本屆中國航展上,一家可持續航空燃料的龍頭企業(ye) 就宣布簽約落戶成都雙流。
企業(ye) 負責人陳宇介紹,他們(men) 把餐廚廢油統一收集之後,通過脫雜處理,加氫煉化就可以跟傳(chuan) 統的石化航煤進行無縫的摻混,添加到大飛機裏麵,實現整個(ge) 全生命周期的減碳。
可持續航空燃料是以廢棄的動植物油脂、油料、使用過的食用油、城市生活垃圾和農(nong) 林廢棄物為(wei) 原料。簡單理解,就是將我們(men) 生活裏的“地溝油”等,經過一係列精細加工變成航油加到飛機上。相比傳(chuan) 統石油基航空燃料,減碳近80%。
各國加速可持續航空燃料生產(chan) 和使用
航空業(ye) 是“難減排”行業(ye) 之一,但全球航空業(ye) 已經設定了積極的目標,提出到2050年實現淨零排放。為(wei) 了實現這一目標,除了研發飛機新技術等手段外,發展可持續航空燃料無疑是一個(ge) 最簡單快捷的措施和手段。正因如此,如何利用餐廚廢油,已經成為(wei) 可持續航空燃料產(chan) 業(ye) 眼裏的“香餑餑”。
在第十五屆中國航展上,宣布落戶四川的這家企業(ye) ,目前總投資額20億(yi) 元的產(chan) 業(ye) 基地,正在內(nei) 江加緊建設。整體(ti) 投產(chan) 後,廢棄動植物油年加工能力將達50萬(wan) 噸,產(chan) 值約100億(yi) 元。
目前,國信證券發布的一份研報統計顯示,據不完全統計,中國目前現有可持續航空燃料產(chan) 能35萬(wan) 噸/年,規劃產(chan) 能為(wei) 353萬(wan) 噸/年,產(chan) 量潛力巨大。
而在可持續航空燃料產(chan) 業(ye) 推廣上,近年來,各國也都在加快布局的步伐。
中國航空學會(hui) 副理事長姚俊臣介紹,全球的氣候減排目標是一致的。計劃到2030年所有的商用的航空器都要達到使用SAF燃料(可持續航空燃料)的條件,到2050年達到減排淨零排放。
根據國際航空碳抵消和減排計劃,歐盟要求2025年1月1日起,所有在歐盟機場供應的航空燃料中,必須使用至少2%的可持續航空燃料與(yu) 傳(chuan) 統煤油混合燃料,到2030年占比達6%,到2050年則達到70%。
而美國、加拿大等則明確提供資金支持,鼓勵可持續航空燃料生產(chan) 研發。此外還有不少國家,包括發展中國家和地區為(wei) 實現可持續航空燃料的合理應用,都在探索針對性政策和切實的激勵措施。國際航協預測,2024年,全球可持續航空燃料產(chan) 量將增至18.75億(yi) 升,但仍遠未能滿足航空業(ye) 的需求。
我國加快可持續航空燃料應用試點
降低碳排放是民航業(ye) 的大趨勢,使用可持續航空燃料是最直接的途徑之一。目前,我國也正在加快可持續航空燃料的推廣應用試點工作。
中國民航局《“十四五”民航綠色發展專(zhuan) 項規劃》明確,力爭(zheng) “十四五”期間可持續航空燃料消費量達到5萬(wan) 噸,這是我國首次從(cong) 政府層麵提出可持續航空燃料使用量化目標。
2024年9月,國家發展改革委、中國民航局在北京啟動可持續航空燃料應用試點。國航、東(dong) 航、南航分別從(cong) 北京大興(xing) 、成都雙流、鄭州新鄭、寧波櫟社機場起飛的12個(ge) 航班正式加注可持續航空燃料。應用試點分為(wei) 兩(liang) 階段,第一階段為(wei) 2024年9至12月,第二階段為(wei) 2025年全年,參與(yu) 單位將逐步增加。
姚俊臣介紹,可持續航空燃料在不改變飛機外形和發動機結構的情況下,可以與(yu) 航空煤油摻混使用。這是目前碳減排的最優(you) 選擇,全世界都看準了這個(ge) 方向。
前不久,東(dong) 航國產(chan) 大飛機C919首次加注可持續航空燃料執行MU9192商業(ye) 航班任務。目前,我國正在加快推進建設中國自主的航空燃料可持續認證體(ti) 係。解決(jue) 原料、生產(chan) 煉製和可持續認證等方麵的短板。在贏得航空能源變革發展主動權的同時,為(wei) 全球民航可持續發展貢獻中國方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