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是推動科技創新、建設科技強國的利器,也是搶占未來科技競爭(zheng) 製高點的國之重器。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要科學規劃布局前瞻引領型、戰略導向型、應用支撐型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黨(dang) 的二十屆三中全會(hui) 對構建支持全麵創新體(ti) 製機製作出進一步部署。當前,各地各部門正出台一係列舉(ju) 措,推動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產(chan) 出一批重大原創成果,為(wei) 實現科技自立自強、建設科技強國不斷夯實根基。
近日,位於(yu) 貴州大山深處的中國天眼傳(chuan) 來好消息,FAST發現脈衝(chong) 星數量超過1000顆,包括許多新的毫秒脈衝(chong) 星和脈衝(chong) 星雙星,極大提高了我國在國際射電天文領域的話語權。
FAST運行和發展中心主任 薑鵬:批量地發現脈衝(chong) 星是給你提供一種機遇,就是我們(men) 產(chan) 生重大科學發現的這種機遇。在2016年中國天眼建成時,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給我們(men) 發來賀信,也要求我們(men) 高水平管理和運行好這一重大科學基礎設施。我們(men) 現在僅(jin) 用幾年時間就走到了最前沿,可以說為(wei) 我們(men) 人類認識宇宙太空這些奧秘,作出了我們(men) 中國的貢獻。
加強基礎研究,是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必由之路。而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則是支撐基礎研究前沿突破的關(guan) 鍵平台,標誌著一個(ge) 國家原始創新能力的高低。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全麵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將基礎研究作為(wei) 科技自立自強的根基,高度重視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在科技創新中的戰略作用。從(cong) 首個(ge) 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到500米口徑球麵射電望遠鏡,從(cong) 南海之濱的載人潛器,到合肥濱湖科學城的大國重器,總書(shu) 記一次次深入創新要素最活躍的地方,考察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指引科技強國建設的路徑。
黨(dang) 的二十屆三中全會(hui) 進一步指出,要優(you) 化重大科技創新組織機製,統籌強化關(guan) 鍵核心技術攻關(guan) ,推動科技創新力量、要素配置、人才隊伍體(ti) 係化、建製化、協同化。
錨定2035年建成科技強國的戰略目標,我國不斷加強頂層設計和統籌謀劃,成立中央科技委員會(hui) ,加強政策、計劃、資源等統籌,著力完善新型舉(ju) 國體(ti) 製,推動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穩步推進。
最近,先進阿秒激光設施(西安部分)建設正式啟動,我國首艘大洋鑽探船“夢想”號在廣州正式入列,大型地震工程模擬研究設施在天津驗收並投入運行。在廣東(dong) 江門地下700米深處,江門中微子實驗探測器主體(ti) 也全部建成。
總台央視記者 帥俊全:探測器主體(ti) 建成之後,在這個(ge) 約15層樓高的水池內(nei) 部將會(hui) 注滿超純水,然後自上而下在有機玻璃球體(ti) 內(nei) 部置換為(wei) 液體(ti) 閃爍體(ti) 。從(cong) 明年開始,整個(ge) 裝置將正式運行,開始捕獲、探測中微子,設計壽命為(wei) 30年。
以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為(wei) 牽引,麵向世界科技前沿和國家重大需求,一批重大原創成果不斷產(chan) 出。
這幾天,在安徽合肥科學島上,“人造太陽”核聚變實驗裝置正在進行新一輪實驗,驗證未來聚變實驗堆高效運行的可能性。
位於(yu) 東(dong) 莞鬆山湖畔的中國散裂中子源運行開放以來,已完成1700多項用戶實驗課題,在航空航天、新能源、磁性量子材料等領域取得一批重要成果。從(cong) 粵港澳大灣區到上海張江科學城,再到北京懷柔科學城,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集群正成為(wei) 助推高質量發展的原始創新策源地。
截至目前,我國已布局建設77個(ge) 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在建和運行的大科學裝置超過60個(ge) ,部分設施綜合水平邁入全球第一方陣。
中國科學院科技基礎能力局局長 盧方軍(jun)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重大科技基礎設施要早出成果、多出成果、出好成果、出大成果。我們(men) 要深入落實黨(dang) 的二十屆三中全會(hui) 精神,利用好我國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的製度優(you) 勢,發揮好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對科技創新的關(guan) 鍵支撐作用,充分地統籌協調科技創新力量、資源要素和人才隊伍開展聯合攻關(guan) ,為(wei) 中國式現代化進一步強化科技底座。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