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有超過1.8億(yi) 戶經營主體(ti) ,規模有大有小,類型多種多樣,它們(men) 分布在千行百業(ye) ,是市場經濟的微觀基礎,也是中國經濟的鮮活呈現。
當前,外部環境發生諸多變化,經濟運行麵臨(lin) 壓力。對部分企業(ye) 經營出現困難,應該怎麽(me) 看待?企業(ye) 該如何應對?
(一)
藍禾醫療是浙江寧波的一家醫療耗材製造商。今年以來,企業(ye) 經營一度感到壓力。一方麵,傳(chuan) 統的口罩等產(chan) 品麵臨(lin) 著行業(ye) 的低價(jia) 競銷;另一方麵,自研的退熱凝膠等新品剛推出,市場還有待拓展。
企業(ye) 董事長曹軍(jun) 感歎,今年的生意越來越“卷”了。他一直在路上奔波,鞏固已有的渠道商保住存量、挖掘新的合作夥(huo) 伴創造增量,營收基本保持穩定。
一個(ge) “卷”字,道出了企業(ye) 闖蕩市場感受到的壓力和挑戰。
壓力從(cong) 何而來?首先是需求端。
當記者聯係力高新能源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翰超時,他剛從(cong) 外地出差回來。
不是在拓市場,就是在拓市場的路上。這名動力電池係統製造企業(ye) 負責人今年光是飛行就有100多趟,不僅(jin) 在國內(nei) 深耕,也出海調研,在西歐、非洲等地設立分公司。“市場競爭(zheng) 激烈,我們(men) 得提前布局,抓緊挖掘新客戶。”
麵對零售業(ye) “洗牌”,永輝超市加快了自我調改的步伐。永輝超市副總裁王守誠坦言,如何挖掘需求是當下最大的挑戰,企業(ye) 正一點點摸索,預計到明年春節前調改門店增至40到50家。
拓市場、找需求,這是很多企業(ye) 的常態。一些企業(ye) 負責人說,“量”的競爭(zheng) 越來越激烈,每天一睜眼想的就是如何穩住客戶。還有一些企業(ye) 反映,“質”的角逐越來越凸顯,消費者的需求日益多樣化、個(ge) 性化,如果不能適應變化,“分分鍾”就會(hui) 被替代。
供給側(ce) ,同樣麵臨(lin) 挑戰。
在記者采訪中,不少企業(ye) 負責人都談到如何在保證乃至提高產(chan) 品品質情況下,追求極致性價(jia) 比的問題。
當同業(ye) 競爭(zheng) 愈發激烈,不少企業(ye) 要通過價(jia) 格優(you) 勢來保持現有的規模優(you) 勢,這就要盡可能地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對資金鏈的穩定、供應鏈的高效運轉等都是不小的考驗。
當前,很多行業(ye) 技術迭代迅速、創新節拍加快。如何以持續高效的創新應對市場競爭(zheng) ,也是企業(ye) 麵臨(lin) 的現實問題。
東(dong) 莞鬆山湖,記憶存儲(chu) 科技有限公司正馬不停蹄推進大容量存儲(chu) 器的研發,以滿足電子產(chan) 品對內(nei) 存的升級要求。企業(ye) 負責人說,存儲(chu) 芯片創新周期越來越短,一刻不敢鬆懈。
深入分析,當前企業(ye) 麵臨(lin) 的種種難題,與(yu) 經濟發展大環境相關(guan) :
國內(nei) 有效需求不足。結構調整過程中,在投資端,固定資產(chan) 投資增速不及預期;在消費端,全社會(hui) 消費品零售總額正處於(yu) 恢複階段。這些都對企業(ye) 商品和服務的銷售帶來影響。
產(chan) 業(ye) 升級持續推進,新舊動能轉換帶來的擠壓難以避免。一方麵,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的發展對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造成一定衝(chong) 擊和替代,部分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市場規模在縮小;另一方麵,技術變革加速,時間不等人、機遇不等人。這些都讓企業(ye) 既麵臨(lin) 調整的陣痛,又必須投身創新的競速。
世界經濟複蘇乏力、全球貿易保護加劇、不確定不穩定因素增多。有的產(chan) 業(ye) 呈現周期性波動,一些企業(ye) 一時還未適應市場和產(chan) 業(ye) 發展的變化。
這些困難,有外部壓力也有內(nei) 部挑戰,有環境因素也有自身原因,是多重複雜因素交織的結果,也是我國經濟爬坡過坎、邁向高質量必然直麵的考驗。
(二)
不可否認,當前一些壓力和挑戰讓部分企業(ye) 陷入困境。但在發展過程中,哪家企業(ye) 沒經曆過挫折、沒遭遇過考驗呢?關(guan) 鍵還是要看怎麽(me) 辦。
在廣州舉(ju) 行的第十九屆中國國際中小企業(ye) 博覽會(hui) 上,裏工實業(ye) 總裁李衛銃把新研發的機器人帶到了展廳。
機器人市場“玩家”頗多。但這款產(chan) 品與(yu) 市麵上多用於(yu) 服務和規模化生產(chan) 的機器人不同,瞄準的是小批量、個(ge) 性化作業(ye) 。
李衛銃發現,經濟運行中的壓力讓中小企業(ye) 數字化改造的需求快速上升,這些工廠體(ti) 量小,常規的智能設備難以通用,產(chan) 線改造成本高。“我們(men) 到每一個(ge) 客戶工廠現場診斷,一個(ge) 個(ge) 找出它們(men) 數字化轉型中的問題,並根據不同應用點進行機器人的模塊設計、個(ge) 性化配置軟件包。”他說,瞄準中小工廠的需求“量體(ti) 裁衣”,今年公司的企業(ye) 數字化轉型項目比去年增長了200%,在細分賽道找到突破。
市場是找出來的,不是等出來的。麵對市場中遇到的問題,要向市場找答案。
近期,一些變化耐人尋味:
鋼鐵行業(ye) 短期承壓,但聚焦電動汽車等新“鋼”需,高附加值產(chan) 品銷售強勁;筆記本電腦市場趨近飽和,但瞄準個(ge) 性化需求的遊戲本、超薄本等增速明顯;用大型演出帶動文旅,前三季度旅遊遊覽和娛樂(le) 服務類電子商務交易額同比增長15.3%……這些細分領域迸發的新增長點,正是企業(ye) 識變、應變、求變,捕捉到的新商機。
探尋更廣闊的市場。前10個(ge) 月,我國民營企業(ye) 出口同比增長9.3%,新能源汽車出口增長6.3%,機電產(chan) 品出口增長8.5%……數字背後,是一個(ge) 個(ge) 中國企業(ye) 走出去,在國際市場搏擊風浪。
競爭(zheng) 總是激烈的,困難永遠會(hui) 有。決(jue) 定企業(ye) 發展前景的,不是困難有多少,而是看待困難的眼光、應對困難的辦法、解決(jue) 困難的決(jue) 心。
“越難走的路,走出來競爭(zheng) 力越強”,這句話在高純金屬濺射靶材製造商江豐(feng) 電子的身上,體(ti) 現得格外明顯。
高純金屬濺射靶材技術難度、供應鏈門檻極高。19年來,企業(ye) 創始人姚力軍(jun) 始終瞄準這一個(ge) 領域衝(chong) 鋒。最難的時候,公司月銷售額跌至8萬(wan) 元,每月研發費用卻高達數百萬(wan) 元。
“想過賣房、賣車,但從(cong) 沒想過放棄。”16年攻克12英寸鉭靶材,10年突破HCM異形銅靶材……憑借硬核技術構築起“護城河”,無論行業(ye) 如何波動,江豐(feng) 電子始終占據全球靶材市場主動權。
向創新要出路,向轉型要空間。
麵對玻璃行業(ye) 的激烈競爭(zheng) ,四星玻璃董事長王煥一選擇擁抱數字化,花費近3個(ge) 億(yi) ,曆時2年半將工廠全部改造。引進智能化生產(chan) 線,將配料、投料、熔融、拉製等全流程以“數”連接,企業(ye) 綜合成本降低了5%。
王煥一坦言,數字化改造開銷會(hui) 帶來資金壓力,但技改事關(guan) 長遠發展。“企業(ye) 產(chan) 品的品質提升了,市場的認可度就會(hui) 提升。”他說,今年,企業(ye) 訂單量和去年比增長了20%。
為(wei) 了滿足消費者不斷變化的需求,“老字號”吳裕泰為(wei) 每個(ge) 產(chan) 品設置了3年“生命周期”,每年升級迭代20個(ge) 至30個(ge) 單品,開發冰淇淋、茶餅幹等“茶周邊”,並將門店改造為(wei) 文化體(ti) 驗店。
守正創新。帶著“老”的品質與(yu) 技藝,循著“新”的路徑與(yu) 產(chan) 品,在當下競爭(zheng) 激烈的茶葉市場,吳裕泰實現了年銷售額10億(yi) 元的逆勢增長。
“下行”就用“上進”對衝(chong) ,“轉型”就用“實幹”搭梯。記者在調研中感受到,有很多企業(ye) 越是麵對困難,越是努力破局前行,變中求新、新中求進、進中突破。
前三季度,中國上市公司研發投入達1.10萬(wan) 億(yi) 元。創業(ye) 板、科創板、北交所企業(ye) 研發強度分別為(wei) 4.74%、9.94%、4.73%,創新在加力。
前三季度,全國新設民營企業(ye) 619.1萬(wan) 戶,其中“四新”經濟民營企業(ye) 占四成,經營領域在拓展。
前三季度,民營企業(ye) 對東(dong) 盟、非洲、拉美進出口分別增長12%、6.4%、13.9%。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同比增長7.9%,製造業(ye) 技改投資增長9.5%,轉型升級在推進。
危中有機,事在人為(wei) 。直麵挑戰、迎難而進,不斷激發企業(ye) 向上生長的力量。
(三)
問題要辯證地看,也要動態地看。困難不是一成不變的,是可以轉化的,通過努力是可以克服的。
好的營商環境就像陽光、水和空氣,對經營主體(ti) 而言須臾不可少,是企業(ye) 應對外部衝(chong) 擊挑戰、提升自身競爭(zheng) 力的重要支撐。
黨(dang) 的二十屆三中全會(hui) 對優(you) 化營商環境作出了新的部署。9月26日,中央政治局召開會(hui) 議,部署加力推出一攬子增量政策。今年以來,從(cong) 中央到地方持續加密政策、加大力度,連續打出“組合拳”:
有力有效減輕企業(ye) 負擔,建立支持小微企業(ye) 融資協調工作機製,推動企業(ye) 綜合融資成本進一步下降,持續實施研發費用稅前加計扣除等政策,出台有效降低全社會(hui) 物流成本係列舉(ju) 措;
嚴(yan) 格規範執法監管,健全拖欠企業(ye) 賬款清償(chang) 的法律法規體(ti) 係和司法機製,建立健全異地行政執法協助製度,完善常態化問題線索收集機製,對亂(luan) 收費亂(luan) 罰款亂(luan) 攤派行為(wei) 堅決(jue) 糾正、嚴(yan) 肅追責;
精準扶持企業(ye) 發展,多部門建立健全與(yu) 企業(ye) 的常態化溝通交流機製,啟動新一輪專(zhuan) 精特新支持政策,通過中央財政支持1000多家重點“小巨人”企業(ye) 。
與(yu) 此同時,針對經濟運行特別是企業(ye) 發展中遇到的問題,一係列政策、改革舉(ju) 措更精準、更聚焦:著力提振需求,“兩(liang) 重”政策有力支撐了一批重大工程建設,“兩(liang) 新”政策帶動相關(guan) 產(chan) 品銷量持續增長;進一步穩住外貿基本盤,《關(guan) 於(yu) 促進外貿穩定增長的若幹政策措施》印發,真金白銀支持外貿企業(ye) ;著眼提升民營經濟信心,民營經濟促進法草案公開征求意見,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加快……
這些措施,讓我們(men) 明顯感受到黨(dang) 中央解決(jue) 企業(ye) 發展困難、激發企業(ye) 發展活力的決(jue) 心和力度。
當前,政策效果正在釋放,市場回暖、預期企穩向好的趨勢更加明顯。
前三季度,現行政策中支持科技創新和製造業(ye) 發展的主要政策減稅降費及退稅超2萬(wan) 億(yi) 元。
10月份,全國企業(ye) 銷售收入同比增長,環比提高1.3個(ge) 百分點;製造業(ye) PMI為(wei) 50.1%,自今年5月份以來首次回升到擴張區間;非製造業(ye) 商務活動指數連續數月穩定在50%左右;中小企業(ye) 發展指數較9月上升0.3點,是今年以來最大升幅。
盡管眼下的困難依舊不少,但經營主體(ti) 的信心在恢複,越來越多的企業(ye) 更堅定地前行。
在位於(yu) 重慶兩(liang) 江新區的賽力斯超級工廠,3000餘(yu) 台機器人協同作業(ye) 。工廠總經理曹楠說,當前工廠正處於(yu) 滿產(chan) 狀態。
安徽瑞迪微電子有限公司總經理陶少勇告訴記者,訂單的增加讓企業(ye) 堅定了追加投資擴大產(chan) 能的信心,後幾個(ge) 月還要加快產(chan) 線的智能化提升。
市場經濟是信心經濟,信心的基礎就在企業(ye) 。
從(cong) 改革開放之初的艱辛探索,到打開大門在世界經濟中劈波斬浪,金融危機、貿易摩擦,其中多少急流險灘。一次次風雨考驗後,總有一批批優(you) 秀企業(ye) 脫穎而出。也正是因為(wei) 無數企業(ye) 、企業(ye) 家的付出和努力,才成就了今天中國企業(ye) 的發展壯大。
不可否認,爬坡過坎依然麵臨(lin) 著挑戰,但我國經濟韌性強、潛力大、活力足,長期向好的基本麵不會(hui) 變。我們(men) 的企業(ye) 家有膽識、有眼光、勇創新、善作為(wei) ,在帶領企業(ye) 攻堅克難中涵養(yang) 著可持續發展的能力與(yu) 定力。
擁有密封件領域核心技術、破解核電站微量泄漏難題的天生密封件有限公司董事長勵行根,常用擰螺絲(si) 來比喻做事情,“要擰就要擰到底”。
麵對複雜多變的國際市場,上海嘉麟傑紡織品股份有限公司總裁楊世濱談及企業(ye) 的對策:通過全球布局分散影響,在技術和服務上繼續跟進。“相比我們(men) 以前遇到的風浪,這次並不算什麽(me) 。”
難中謀變、難中尋機、銳意進取,這是中國企業(ye) 保持前行的邏輯,也是中國經濟行穩致遠的底氣。(記者張辛欣、鄒多為(wei) 、魏弘毅)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