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新時代中國調研行之看區域·大灣區篇丨這裏的農業“會上天”“能下海”——廣東加快推動現代農業發展

發布時間: 2024-12-06 09:14:00 來源: 新華網

  稻田上空,農(nong) 業(ye) 無人機“嗡嗡”飛過;智能化育種場內(nei) ,毛茸茸的雞雛長勢喜人;現代化海洋牧場裏,金鯧魚翻騰跳躍。近年來,經濟大省廣東(dong) 加快農(nong) 業(ye) 科技創新步伐,“空中”“地上”“海裏”新成果不斷湧現,現代農(nong) 業(ye) 展現欣欣向榮的新氣象。

  “我們(men) 的農(nong) 業(ye) 無人機能在6秒內(nei) 完成一畝(mu) 地的作業(ye) ,讓農(nong) 民以更少的投入,獲得更高的產(chan) 出。”廣州極飛無人農(nong) 場運營負責人葉永輝說,依托農(nong) 業(ye) 無人飛機、農(nong) 機自駕儀(yi) 、智能水肥管理係統等科技產(chan) 品的現代化無人農(nong) 場,實現了水稻耕、種、管、收全流程無人化,用一部手機就能管好田。

  依托產(chan) 業(ye) 優(you) 勢,廣東(dong) 在農(nong) 業(ye) 無人機領域發展迅速,一批相關(guan) 企業(ye) 快速成長壯大。極飛科技產(chan) 品已進入70個(ge) 國家和地區,大疆農(nong) 業(ye) 為(wei) 全球30多個(ge) 國家與(yu) 地區提供智慧農(nong) 業(ye) 解決(jue) 方案……無人機技術在改變廣東(dong) 本地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方式、提高生產(chan) 效率的同時,不斷走向更廣闊的市場。


極飛農(nong) 業(ye) 無人飛機正在播撒作業(ye) 。(受訪者供圖)

  種子是農(nong) 業(ye) 的“芯片”。走進位於(yu) 清遠市的溫氏肉種雞育種場,孵化人員正在把一排排雞蛋送入孵化機,設定好恒定溫度,通過智能化監控係統,每日觀察、記錄新品種肉種雞的孵化率。

  “我們(men) 不斷進行新品種選育,為(wei) 消費者提供更高性價(jia) 比的雞肉,也讓養(yang) 殖戶獲得效益。”廣東(dong) 溫氏南方家禽育種有限公司總經理林東(dong) 介紹,公司近年來以市場為(wei) 導向選育肉種雞新品種,可做到兼容生鮮、冷凍、熟食等不同消費場景。通過不斷提升育種技術,建成分子檢測平台、研發智能化表型測定新方法,提高肉種雞育種效率,保障肉類供應安全。

  這是廣東(dong) 實施“粵強種芯”工程的縮影。近年來,廣東(dong) 育種成果不斷湧現,一批既優(you) 質又高產(chan) 的農(nong) 業(ye) 新品種,成為(wei) 保障糧食安全、踐行“大食物觀”的生動注腳。數據顯示,目前廣東(dong) 累積育成或參與(yu) 育成超級稻品種36個(ge) ,累積育成畜禽新品種(配套係)40個(ge) 。

  遼闊海域之上,廣東(dong) 現代化海洋牧場發展成勢。今年9月,超大型風漁融合網箱平台“伏羲一號”在廣東(dong) 汕尾建成投運,並完成首批養(yang) 殖魚苗投放。

  據了解,“伏羲一號”實現了“一邊海風發電、一邊深海養(yang) 魚”,建造過程中創新應用了抗台風、防撞擊、強防腐等多種新技術,可正麵抗擊17級超強台風,預計年產(chan) 優(you) 質海水魚類約900噸。

  耕海牧漁,向海圖強。廣東(dong) 4000多公裏的海岸線旁,養(yang) 殖網箱星羅棋布,深遠海麵上矗立著大型智能深海養(yang) 殖裝備。數據顯示,截至今年11月,廣東(dong) 全省共建設5678個(ge) 重力式深水網箱和11個(ge) 桁架類網箱,已開工現代化海洋牧場項目90個(ge) 、總投資額超200億(yi) 元。


這是中廣核“伏羲一號”風漁融合網箱平台(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鄧華 攝

  科技正在成為(wei) 廣東(dong) 農(nong) 業(ye) 現代化騰飛的翅膀。2023年,廣東(dong) 農(nong) 林牧漁業(ye) 總產(chan) 值0.92萬(wan) 億(yi) 元,同比增長5.0%,全省農(nong) 業(ye) 科技進步貢獻率超過72%,位居全國前列。

  如今,行走嶺南大地上,處處能感受到農(nong) 業(ye) 科技創新的力量,越來越多的農(nong) 業(ye) 新品種、新技術、新裝備進入田間、果園、深海,成為(wei) 廣東(dong) 發展現代農(nong) 業(ye) 、建設農(nong) 業(ye) 強省的不竭動力。

(責編: 李文治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