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每10個(ge) 羽毛球中,就有一個(ge) 產(chan) 自這裏。這個(ge) 人口不到3萬(wan) 的小鎮,叫敦寨鎮,位於(yu) 貴州省錦屏縣東(dong) 南部,如今已是全球響當當的“羽毛球小鎮”。
從(cong) 以務農(nong) 為(wei) 主的窮鄉(xiang) 僻壤,到占地近6萬(wan) 平方米的羽毛球產(chan) 業(ye) 園拔地而起,再到養(yang) 殖基地、球拍生產(chan) 、產(chan) 品包裝等產(chan) 業(ye) 鏈條不斷延伸……
今天的敦寨鎮,羽毛球遠銷丹麥、印度尼西亞(ya) 和日本等60餘(yu) 個(ge) 國家和地區,年產(chan) 500萬(wan) 打,產(chan) 值將突破5億(yi) 元;養(yang) 鵝業(ye) 、球拍業(ye) 、包裝業(ye) 等上下遊產(chan) 業(ye) 紅紅火火,規模越做越大。敦寨鎮這場以羽毛球為(wei) 主題的“發展賽事”,越“打”越精彩!
敦寨鎮的貴州亞(ya) 獅龍產(chan) 業(ye) 園。新華社 發
敦寨鎮所在的錦屏縣,位於(yu) 貴州省黔東(dong) 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東(dong) 南邊隅,是個(ge) 傳(chuan) 統林業(ye) 大縣,經濟結構單一,主要是以種植水稻、果蔬為(wei) 主,群眾(zhong) 主要在家務農(nong) 或者外出務工,收入微薄。
2017年,在定點幫扶單位牽線搭橋下,亞(ya) 獅龍公司相中了地勢平坦的敦寨鎮,公司決(jue) 定攜手地方,利用當地資源優(you) 勢,投資羽毛球生產(chan) ,建設貴州亞(ya) 獅龍產(chan) 業(ye) 園。
“剛來時,人生地不熟的,當地政府在暢通交通、員工關(guan) 懷上給了很多支持。”生產(chan) 經理胡兵回憶起剛來敦寨鎮的情景時說,在地方和企業(ye) 的共同努力下,短短幾年,產(chan) 業(ye) 園取得長足發展。
在貴州亞(ya) 獅龍產(chan) 業(ye) 園,工人正在操作羽毛球毛片彎拱分選機。新華社記者 李凡 攝
目前,貴州亞(ya) 獅龍產(chan) 業(ye) 園的羽毛球產(chan) 量,從(cong) 2017年的3萬(wan) 打,提高到今年的500萬(wan) 打,7年間,增長了160多倍,成為(wei) 全球規模最大的集毛片加工、羽毛球生產(chan) 和羽毛球文化展示為(wei) 一體(ti) 的綜合園區。
隆冬時節,盡管天氣寒冷,敦寨鎮的產(chan) 業(ye) 園區內(nei) 仍熱火朝天,多家羽毛球製造商正加足馬力,趕製生產(chan) 訂單。
在亞(ya) 獅龍公司羽毛球生產(chan) 基地的排毛車間,幾十名工人一邊操作數字化機械,一邊人工複檢,將烘幹的羽毛有序放入箱內(nei) 。一位技術人員告訴記者,一片羽毛有左、右方向,且大小不一。要結合人工檢查加機械分篩,才能精確地分成10餘(yu) 種品類。
在錦屏經濟開發區貴州亞(ya) 獅龍產(chan) 業(ye) 園內(nei) ,工人在生產(chan) 羽毛球。新華社記者 楊文斌 攝
洗毛、曬毛、分級、插球、成品全檢……從(cong) 一尾羽毛到一個(ge) 羽毛球,要經過近40道工序。亞(ya) 獅龍不斷加大科技研發投入,通過新建廠房、引進排毛和衝(chong) 毛等自動化設備,進一步提高產(chan) 品品質和生產(chan) 效率。去年,公司完成416萬(wan) 打羽毛球生產(chan) 量,實現產(chan) 值3.4億(yi) 元,員工也從(cong) 最初的幾十名工人,發展到現在的500餘(yu) 人。
在貴州大桐利體(ti) 育用品有限公司生產(chan) 車間,110多名工人正在操作全新的生產(chan) 設備趕製訂單。“羽毛球運動持續火熱,我們(men) 廠房麵積由原來的7000平方米,擴大到了現在的2萬(wan) 平方米。”公司負責人張偉(wei) 平說,公司主要生產(chan) 高端羽毛球,80%的產(chan) 品用於(yu) 出口,主要銷往馬來西亞(ya) 、泰國、英國等國家和地區。
今年46歲的徐德群是敦寨鎮當地人。過去一直在沿海務工的她,今年來到園區的一家羽毛球生產(chan) 企業(ye) 上班。“每天坐班車到園區,一個(ge) 月掙3000多元,還能照顧家中老小,生活滿意著咧。”
產(chan) 業(ye) 園不僅(jin) 帶“火”了羽毛球,也帶“活”了敦寨鎮的鵝產(chan) 業(ye) 。
貴州錦屏農(nong) 業(ye) 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發展的鵝苗產(chan) 業(ye) 。新華社記者 李凡 攝
一隻鵝,不僅(jin) 有生產(chan) 羽毛球的翎毛,還有鵝肉、鵝絨等七八成剩餘(yu) 的價(jia) 值。近年來,以敦寨鎮的羽毛球生產(chan) 為(wei) 核心,錦屏縣探索發展“龍頭企業(ye) +合作社+農(nong) 戶”養(yang) 殖模式,從(cong) 農(nong) 戶散養(yang) 、零敲碎打,到公司化、規模化養(yang) 殖,逐步建立起種鵝及商品鵝養(yang) 殖基地、肉鵝加工屠宰等相關(guan) 產(chan) 業(ye) 鏈。
截至目前,錦屏縣鵝產(chan) 業(ye) 已實現出欄87萬(wan) 羽,僅(jin) 養(yang) 殖環節就輻射帶動1.6萬(wan) 戶群眾(zhong) 增收,發展勢頭良好。
敦寨鎮的羽毛球,還衍生出了包括羽毛球拍等產(chan) 品和包裝在內(nei) 的眾(zhong) 多下遊企業(ye) 。其中一家公司生產(chan) 的碳纖維羽毛球拍,每月可達3萬(wan) 支,大部分產(chan) 品出口到東(dong) 南亞(ya) 等海外市場。
敦寨鎮的羽毛球產(chan) 業(ye) 帶動羽毛球拍產(chan) 品的生產(chan) 製造。新華社記者 李凡 攝
羽毛球還帶“火”了當地的文旅熱。2019年以來,通過舉(ju) 辦羽毛球賽事,建設羽毛球博物館,錦屏縣多個(ge) 旅遊景點接待遊客近70萬(wan) 人次,帶動全縣旅遊綜合收入超過2.39億(yi) 元。
一尾薄如蟬翼的翎毛,一顆“無足輕重”的羽毛球,托起一串欣欣向榮的產(chan) 業(ye) ,推動敦寨鎮、錦屏縣的經濟、文體(ti) 、旅遊不斷邁上新台階。
敦寨鎮的這場羽毛球“發展賽事”,“打”得有力道!“打”得夠精彩!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