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①:清代粉彩萬(wan) 蝠賞瓶。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供圖 圖②:中國國家博物館鳳冠冰箱貼。李春雙攝 圖③:長篇小說《北上》封麵。受訪者供圖 數據來源:文化和旅遊部、國家統計局
2024年,從(cong) 文物“出圈”到文旅跨界,從(cong) 文藝創作出新到“村字頭”IP擦亮,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可知可感,氣象萬(wan) 千。國風國潮主題劇集、網絡文學、遊戲等不斷在海外擴大“朋友圈”,展現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
連接時空,跨越國界,中華文化,亙(gen) 古亙(gen) 今。本版推出特別報道,回望2024,銘記動人瞬間,感受國潮裏的文化自信,致敬古老而青春的中國。
——編 者
文藝創作跨界“出圈”
這一年,舞劇《詠春》、話劇《受到召喚·敦煌》等充滿“中國式浪漫”的作品大放異彩;舞劇《紅樓夢》、話劇《北上》等文學作品改編的舞台藝術走紅;電視劇《繁花》《我的阿勒泰》和一批微短劇作品帶動文化和旅遊深度融合;傳(chuan) 統出版社借助線上直播等讓文學作品觸達更多讀者。跨界和“破圈”成為(wei) 文藝創新高頻詞,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成為(wei) 文藝創作的富礦。
【感言】《北上》作者徐則臣:
《北上》改編的音樂(le) 劇、話劇都在今年上演,電視劇近期也將登陸熒屏。作為(wei) 原著作者,我樂(le) 見其成。話劇《北上》首演時,我說,寫(xie) 小說的時候,《北上》是我一個(ge) 人的事,4年的寫(xie) 作長途隻我一個(ge) 人跋涉;看演出時,聽到雷鳴一樣的掌聲,我真切地感到《北上》是千千萬(wan) 萬(wan) 人的事了。
在全媒體(ti) 時代,影視、舞台劇等不同形式的轉化可以為(wei) 文學插上翅膀,讓它飛得更高更遠。這迅疾的“高遠”,被稱為(wei) “破圈”“出圈”。文學的“破圈”“出圈”很有必要,但能否“出”與(yu) “破”,“出”之遠近、“破”的程度,最終還要回到文學自身尋找依據。如同風箏,“好風頻借力,送我上青雲(yun) ”,但風箏紮得如何,線的長短及結實與(yu) 否等因素,共同決(jue) 定了它最終能飛多高多遠。
在觀劇過程中,我開始了又一次的《北上》寫(xie) 作。看到改編的精妙處,我就想,如果我把這個(ge) 劇重新改回小說,該如何處理?說實話,很多地方我束手無策。後來,我意識到其實本該如此,如果所有藝術形式都能迅速、徹底地互相轉化,那就無須創造出這麽(me) 多形式了。
所以,原著小說跟由它轉化的不同藝術形式之間必然有兩(liang) 種關(guan) 係:一是自身足夠硬,經得起改編;二是它自身還包含了新的生長點,可供其他藝術形式寄寓其上,生根發芽,成為(wei) 一個(ge) 個(ge) 新的自我。
(本報記者陳圓圓采訪整理)
跟著“新中式”去旅行
跟著“悟空”遊山西,“爾濱熱”延續,“奔縣遊”“文博遊”“演藝遊”受到歡迎……“新中式”成為(wei) 旅遊新風尚。這種旅遊方式以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為(wei) 根基,結合現代審美和消費需求,營造具有傳(chuan) 統意蘊且符合時代潮流的文化體(ti) 驗。人們(men) 日益提升的文化自信,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感召力影響力,為(wei) “新中式”文旅熱構築了堅實的基礎。
【感言】山西隰縣文化和旅遊局局長趙會(hui) 兵:
今年,山西文旅因遊戲《黑神話:悟空》迅速走紅。隰縣小西天景區遊客數量大幅增加,國慶假期接待遊客9萬(wan) 多人次,10月接待遊客22萬(wan) 多人次。以古建為(wei) 代表的文化瑰寶猶如磁石,吸引人們(men) 前來探尋。
“國潮熱”的興(xing) 起,是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吸引力在消費領域的生動體(ti) 現。國潮產(chan) 品將傳(chuan) 統文化元素與(yu) 現代設計理念相結合,既滿足了消費者對時尚的追求,又傳(chuan) 遞了深厚的文化內(nei) 涵。
從(cong) 文旅角度看,“國潮熱”為(wei) 我們(men) 提供了廣闊的創新空間。我們(men) 將國潮元素融入景區打造、旅遊紀念品開發以及旅遊演藝活動中。比如,設置《黑神話:悟空》國潮主題打卡點、推出小西天建築造型的冰箱貼等,提升旅遊的文化附加值。
除了觀光遊覽,還需開發更多富有體(ti) 驗性、互動性的項目。小西天懸塑層層疊疊,遊客難以看到一些雕塑的全貌。我們(men) 計劃推出虛擬現實遊覽,進一步豐(feng) 富遊客體(ti) 驗;打造非遺工坊,讓大家更好領略隰縣的雕塑藝術。
從(cong) “網紅”到“長紅”,關(guan) 鍵在於(yu) 文旅提質升級。對此,我們(men) 完善旅遊基礎設施建設,加大對景區道路、停車場、衛生間等基礎設施的投入與(yu) 改造,改善酒店、餐飲等條件;積極引進旅遊策劃、營銷、管理等方麵專(zhuan) 業(ye) 人才,完善外語解說、推廣服務,進一步增加吸引力。
山西文旅的火爆是一個(ge) 良好的契機,我們(men) 將抓住機遇,在傳(chuan) 承與(yu) 創新的道路上不斷探索,讓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在新時代綻放更加耀眼的光芒。
(本報記者鄭洋洋采訪整理)
“村字頭”IP有聲有色
從(cong) “村BA”到“村超”,從(cong) “村越”到“村K”“村咖”,從(cong) 鄉(xiang) 村博物館到美術館、音樂(le) 會(hui) ,活力四射的鄉(xiang) 村文體(ti) 活動開展得有聲有色,一批接地氣、聚人氣的“村字頭”IP頻頻“出圈”。這些基層公共文化服務衍生出的新業(ye) 態,正在成為(wei) 推動城鄉(xiang) 融合、鄉(xiang) 村全麵振興(xing) 的重要動力。
【感言】北京大學文化產(chan) 業(ye) 研究院院長向勇:
我出生在農(nong) 村,始終對鄉(xiang) 村的一草一木充滿感情。過去幾年,我和許多專(zhuan) 家學者、誌願者參與(yu) 了文化創意賦能鄉(xiang) 村全麵振興(xing) 的社會(hui) 實踐。最難忘的瞬間,莫過於(yu) 看到村民質樸的笑容、孩子們(men) 閃閃發光的眼神。我們(men) 的工作可能沒有在短時間內(nei) 給村民帶來可觀的經濟回報,但很大程度上改變了他們(men) 對家鄉(xiang) 的認識,增強了他們(men) 對世代生活之地的熱愛。
最近一兩(liang) 年,“村字頭”文化現象頻頻出圈。這一變化反映了鄉(xiang) 村的巨大潛力,也反映了當代年輕人對有機、自然、閑適生活方式的向往。這些活動以鄉(xiang) 村獨特的自然景觀和文化景觀為(wei) 場景,貼近村民日常生活,滿足了人們(men) 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
鄉(xiang) 村公共文化服務提升和鄉(xiang) 村文化產(chan) 業(ye) 發展要充分考慮鄉(xiang) 土特征,聚焦鄉(xiang) 村資源優(you) 勢和文化特色,提煉鄉(xiang) 村的文化主題和品牌定位,打造集村史館、鄉(xiang) 村書(shu) 屋等空間功能於(yu) 一體(ti) 的鄉(xiang) 創複合體(ti) 空間,采用多元化、藝術化和高新技術的場景營造手段建設鄉(xiang) 土美學生活體(ti) 驗中心,注重鄉(xiang) 村本土節日的挖掘。期待更多成果在山鄉(xiang) 大地上綻放,持續推動文化創意賦能鄉(xiang) 村的可持續發展和包容性增長。
(本報記者智春麗(li) 采訪整理)
國寶文物成為(wei) “頂流”
天宮藻井冰箱貼、銅奔馬玩偶、鳳冠冰箱貼……收藏在博物館的鎮館之寶,憑借獨特的顏值和內(nei) 涵變身網絡“頂流”,為(wei) 千萬(wan) 人所熟知。“文博熱”不僅(jin) 是一種文化現象,也成為(wei) 促進消費的新潮流。年輕人在國寶文物中感受何以中國,在創新創造中厚植文化自信。
【感言】北京古代建築博物館館長薛儉(jian) :
自4月18日上市以來,天宮藻井冰箱貼已銷售4萬(wan) 多套,每天幾百個(ge) 預約名額基本“秒光”。天宮藻井冰箱貼為(wei) 什麽(me) 火爆?首先因為(wei) 它源自我們(men) 的“鎮館之寶”——萬(wan) 善正覺殿天宮藻井,本身就是“名角兒(er) ”,具有豐(feng) 富的文化內(nei) 涵。其次,文創產(chan) 品設計精巧,用五層疊加的方式立體(ti) 呈現了藻井的獨特形態,金色與(yu) 深紫色的主色調盡顯古建的恢宏。可以說,這是一款兼具文化內(nei) 涵與(yu) 審美情趣的文創產(chan) 品。
值得一提的是,文創團隊成員基本是90後,他們(men) 更了解年輕人的心理。天宮藻井冰箱貼深受年輕人喜愛,他們(men) 的自發傳(chuan) 播,讓產(chan) 品在更大範圍內(nei) 受到關(guan) 注。我相信更多人會(hui) 因為(wei) 對古代建築的喜愛,生發出對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熱愛。此外,天宮藻井冰箱貼成為(wei) 爆款,也得益於(yu) 北京中軸線申遺成功。作為(wei) 北京中軸線上的一個(ge) 重要遺產(chan) 要素,古代建築博物館所在的先農(nong) 壇觀眾(zhong) 量逐月攀升,最多的一天觀眾(zhong) 達8000多人。
在日常工作中,我們(men) 深深感覺到,隨著物質生活的極大豐(feng) 富,人們(men) 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日益升級,越來越多人主動親(qin) 近博物館,看展覽,買(mai) 文創,“把博物館帶回家”。這就要求我們(men) 不斷努力,力爭(zheng) 創造更多更好的文化產(chan) 品,回應觀眾(zhong) 尤其是年輕人對於(yu) 博物館的新期待,增強人們(men) 的文化獲得感、幸福感。
(本報記者施芳采訪整理)
中華文化出海“圈粉”
“人類非遺版”春節、北京中軸線申遺成功、《黑神話:悟空》、China Travel(中國遊)……這些關(guan) 鍵詞見證了2024年中華文化走出去的亮麗(li) 風景。多姿多彩的中華文化,獨具魅力的中式審美,借助新的表現形式和傳(chuan) 播渠道,吸引大批海外粉絲(si) ,生動展現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
【感言】中國外文局當代中國與(yu) 世界研究院數據信息研究中心主任袁林:
前不久,中國外文局當代中國與(yu) 世界研究院發布《2024中華文化符號國際傳(chuan) 播指數報告》。報告涵蓋了古建藝術、古典神話、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人文自然景觀等6個(ge) 關(guan) 鍵維度,提煉出2024年度數字文化十大IP與(yu) 地方文化國際傳(chuan) 播7個(ge) 熱點。文化精品揚帆出海、非遺簪花“綻放”海外、山西古建吸引世界遊客……過去一年,中華文化在國際舞台上大放光彩、成績亮眼。
與(yu) 此同時,中華文化的國際傳(chuan) 播也呈現一係列新特征、新趨勢。一是出海內(nei) 容國潮化。從(cong) “新中式”服飾掀起海外時尚風潮,到太極拳等傳(chuan) 統文化“吸粉”不斷,傳(chuan) 統與(yu) 現代的融合助力國潮出海;二是出海主體(ti) 多元化。文化機構、藝術團體(ti) 與(yu) 時尚、科技等領域融合,跨界聯手拓寬了文化傳(chuan) 播渠道;三是出海賽道細分化。比如,微短劇帶來中華文化的新講述,一批精品微短劇成為(wei) 展現中華文化魅力的窗口;四是出海生態延展化。文化IP不斷創新,中華文化表現形式更加豐(feng) 富。
展望未來,中華文化符號的海外傳(chuan) 播要注重廣度與(yu) 深度結合,線上與(yu) 線下融合,國際化與(yu) 本土化相結合。中國免簽“朋友圈”不斷擴容,為(wei) 海外遊客提供了更多親(qin) 身體(ti) 驗和深入了解中華文化的機會(hui) 。除了線下藝術表演和文物展覽等傳(chuan) 統形式,互聯網和新興(xing) 數字文化產(chan) 品成為(wei) 重要的傳(chuan) 播渠道和表現形式。在此背景下,我們(men) 要結合流行文化趨勢,融入現代科技,整合文化資源,形成一係列具有連貫性和互補性的文化產(chan) 品。
(本報記者董映雪采訪整理)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