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無中生有、AI造假……警惕涉突發事件謠言五大套路

發布時間: 2024-12-28 10:40:00 來源: 互聯網聯合辟謠平台

  近段時間以來

  與(yu) 事故、災害相關(guan) 的謠言

  較為(wei) 突出

  部分網民為(wei) 追逐流量

  采用無中生有、捏造數據

  拚湊剪接、移花接木

  借助AI等手段編造謠言

  誤導公眾(zhong) 認知

  在一定範圍內(nei) 引發社會(hui) 恐慌

  在此

  中國互聯網聯合辟謠平台

  對近期一係列涉突發事件

  謠言案例進行盤點

  提醒其中的常見套路

  助力廣大網民提升辨別能力

  避免掉入謠言陷阱

  套路一

  無中生有、憑空杜撰

  詳情:這類謠言往往可以一言蔽之:“開局一張圖,內(nei) 容全靠編。”造謠者全然不顧真實性是否得到驗證,僅(jin) 憑臆想,在毫無事實依據的情況下肆意編造。絕大部分謠言都屬於(yu) 這一類。

  案例:謠言“湖北鄂州等地嚴(yan) 重暴雨致山體(ti) 滑坡”“河南、雲(yun) 南兩(liang) 地發生地震”“重慶墊江縣工業(ye) 園區發生火災”等,純屬憑空編造,與(yu) 實際完全不符。

  套路二

  扭曲事實、誇大其詞

  詳情:此類謠言慣於(yu) 運用捏造數據、雕琢細節等手段,蓄意誇大災情險情。它們(men) 看似具備一定的事實根基與(yu) 分析脈絡,其中的數據信息、邏輯架構均為(wei) 人為(wei) 虛構編造,極具迷惑性。例如,編造聳人聽聞的傷(shang) 亡數據,用以營造受災慘狀的虛假情景,由此誘發公眾(zhong) 的焦慮與(yu) 恐慌情緒。

  案例:謠言“重慶南岸一住宅樓起火,‘19人死亡’”,實際情況是11月26日重慶南岸火災,1人受傷(shang) 送醫。謠言“內(nei) 蒙古某煤礦附近重大交通事故‘死亡無數’”,真相是10月中下旬內(nei) 蒙古鄂爾多斯市準格爾旗某煤礦附近發生一起兩(liang) 輛重型半掛車相撞起火的交通事故,1名駕駛人輕微受傷(shang) ,無人員死亡。謠言“浙江一大巴車橋上自燃,十餘(yu) 人喪(sang) 命”,實際為(wei) 10月31日浙江嘉善一輛7座麵包車起火,車內(nei) 僅(jin) 有司機一人且順利逃生,並無人員傷(shang) 亡。

  套路三

  拚湊剪接、半真半假

  詳情:這類謠言往往於(yu) 真實事件中混入虛假元素,從(cong) 而形成半真半假、撲朔迷離的態勢,令人難以甄別。大多數情況下基本素材是真的,但有其特定背景、地域範圍、條件限製及處理結果,因沒搞清事件性質或定性完全被扭曲,又脫離了具體(ti) 的背景和場景被使用,就成為(wei) 了謠言。

  案例:謠言“廣東(dong) 江門一餐廳發生爆炸”實為(wei) 11月10日有影視組在拍攝爆炸戲份。謠言“廣東(dong) 省惠州市大亞(ya) 灣石化區中海殼牌二期火光衝(chong) 天、濃煙滾滾”實為(wei) 企業(ye) 因生產(chan) 工藝發生波動,采取“緊急停車、排放到火炬燃燒”的工藝處置措施,未發生火災事故,未造成人員傷(shang) 亡。謠言“上海一化工廠突發火災濃煙滾滾”實則也是企業(ye) 啟用地麵火炬排燃。

  套路四

  AI造謠、仿真難辨

  詳情:僅(jin) 需輸入關(guan) 鍵詞,AI就能借助深度偽(wei) 造技術在網絡上抓取信息並生成文本、圖片、視頻與(yu) 錄音。此類謠言徹底打破了大眾(zhong) “眼見為(wei) 實”的傳(chuan) 統認知,甚至會(hui) 偽(wei) 裝成官方報道的樣式,其製造門檻更低、迷惑性更強,需要有較強的專(zhuan) 業(ye) 知識才能甄別。

  案例:謠言“湖南懷化滿載楊梅的果樹被洪水淹了一半”實為(wei) 楊某運用AI技術將河水與(yu) 果樹圖片拚接在一起,故意編造的虛假信息,造成大雨漲水淹沒果樹的假象,導致部分群眾(zhong) 信以為(wei) 真,引發民眾(zhong) 恐慌。謠言“福建南平鬆溪縣遭遇嚴(yan) 重大風襲擊,造成棗嶺街一人死亡”實際是用AI編造而成的網絡謠言視頻。10月中旬,新疆喀什、阿克蘇地區相繼發生地震,部分自媒體(ti) 罔顧事實,利用AI技術拚湊網絡舊圖,編造完全與(yu) 事實不符的地震廢墟或災後救援圖片,混淆視聽,嚴(yan) 重誤導網民。

  套路五

  張冠李戴、移花接木

  詳情:把以往發生的災害、其他地區的災害,又或是與(yu) 之毫無關(guan) 聯事件的照片及視頻,通過技術手段偽(wei) 裝成當下災害的現場狀況,以此虛報災情,誤導公眾(zhong) 判斷。

  案例:謠言“浙江台州黃岩泰隆銀行發生火災”,實際上是2019年11月黃岩泰隆銀行外圍架子著火的舊事。謠言“貴州福泉某中學起火”,則是違法行為(wei) 人李某某為(wei) 博取眼球、吸引粉絲(si) ,將網上某地一段著火視頻發布在自己短視頻賬號,並配文稱某中學學校著火。在以上謠言案例中,短視頻平台是主要傳(chuan) 播渠道。相對於(yu) 圖文,短視頻有聲音、有場景、有影像,很容易誘導網民信以為(wei) 真,而AI技術的應用,使場景“定製化”,又進一步增強了謠言的迷惑性。探究造謠的出發點,部分網民和自媒體(ti) 利用人們(men) 的好奇心和關(guan) 切,賺取流量,進而獲得商業(ye) 利益。也有一些抱著“看熱鬧不嫌事大”的心態,通過惡意散布虛假信息來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態度。更有甚者,試圖通過製造混亂(luan) 來影響政府形象或輿論走向。

  從(cong) 內(nei) 容來看,謠言的時間、地點、形式等大多與(yu) 實際事故災情存在一定關(guan) 聯。事故、災害發生後,輿情關(guan) 注極易出現“焦點偏移”,受認知偏差影響,網民缺乏足夠的科學知識來辨別信息的真實性,就會(hui) 對該事件關(guan) 聯性較強的“輿情周邊”產(chan) 生興(xing) 趣,此時若官方信息不能及時準確地傳(chuan) 達,就為(wei) 謠言提供了滋生空間,極易引發輿情“次生災害”。這也凸顯了謠言搭蹭熱點、似是而非、博取關(guan) 注的特點。例如,謠言“廣東(dong) 大亞(ya) 灣石化區發生火災”“上海一化工廠突發火災濃煙滾滾”就是利用人們(men) 對人身財產(chan) 安全的重視以及對環保安防設施(火炬)的不了解,杜撰並擴散嚴(yan) 重失實的事故類謠言,蓄意製造焦慮,擾亂(luan) 社會(hui) 秩序。

  謠言不僅(jin) 會(hui) 造成社會(hui) 恐慌、增加不必要的社會(hui) 成本,更重要的是,它壓縮了真實信息的“生存空間”,占用了本已緊張的信息資源通道,甚至掩蓋官方發布的準確信息以及受災受難群眾(zhong) 通過網絡尋求幫助的真實需求,對搶險救災、應急處置工作產(chan) 生困擾。

  中國互聯網聯合辟謠平台提醒您,在事故、災害等突發事件麵前沒有看客,需多一份思考、少一份盲從(cong) 。要對信息發布渠道進行甄別,做到“去偽(wei) 存真”,以有關(guan) 部門權威發布為(wei) 準,切勿聽信“炒冷飯”“博眼球”“帶節奏”的謠言。同時積極參與(yu) 監督舉(ju) 報,為(wei) 打擊網絡謠言貢獻力量,為(wei) 網絡空間注入更多正能量。

(責編: 李雨潼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