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太湖水係的活水,經過淨化,以每小時8.1萬(wan) 瓶的速度,從(cong) 華潤怡寶飲料(宜興(xing) )有限公司的8條高速生產(chan) 線下線,銷往全國。
從(cong) 當年藍藻暴發、水環境汙染,到如今知名水企落戶。一瓶水,折射太湖生態之變。
“太湖好一點了嗎?”“沒有藍藻了吧?”2023年全國兩(liang) 會(hui) 期間,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參加江蘇代表團審議時強調:“在生態上一定要把握住。”
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深入貫徹落實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重要講話精神,江蘇扛起上遊擔當,交出太湖治理新答卷:2024年,太湖湖體(ti) 總磷濃度降至0.05毫克/升。“這標誌著太湖本世紀以來首次實現全年Ⅲ類水質,重回‘良好’湖泊。”江蘇省生態環境廳廳長蔣巍說。
2023年2月,怡寶公司落戶宜興(xing) 市周鐵鎮,2024年6月二期擴產(chan) ,年產(chan) 能達2億(yi) 箱。企業(ye) 吃下的定心丸,來自周鐵鎮“無化區”的承諾。
全域都在太湖一級保護區內(nei) 的周鐵鎮,擁有25條入湖河道,先後關(guan) 停並轉151家化工企業(ye) ,陸續叫停高汙染企業(ye) ,曾經的“化工之鄉(xiang) ”變身“無化區”。
騰籠換鳥,培育新質生產(chan) 力。周鐵鎮依托製造業(ye) 傳(chuan) 統優(you) 勢和周邊配套產(chan) 業(ye) 鏈,重新布局生命健康、高端裝備、新能源汽車配件、環保等四大接續產(chan) 業(ye) ,引進“大拈花灣”等文旅項目。2024年,周鐵鎮工業(ye) 及文旅等產(chan) 業(ye) 總產(chan) 值超250億(yi) 元。
周鐵鎮是江蘇治理太湖高質量發展與(yu) 高水平保護協同的縮影。太湖是一個(ge) 大型淺水湖泊,太湖流域人口密集、城鎮密集、產(chan) 業(ye) 密集,江蘇太湖區域占全省國土麵積的20%,承載了30%以上的人口和40%以上的經濟總量。近年來,蘇州、無錫、常州3市推進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和高新技術產(chan) 業(ye) 發展,166家國家級綠色工廠、498家省級綠色工廠、16個(ge) 綠色工業(ye) 園區在太湖沿岸連點成片。
“太湖治理是江蘇生態文明建設的標誌性工程,也是江蘇高質量發展的一張答卷。”江蘇省委書(shu) 記信長星表示,“新征程上,江蘇將深入踐行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努力在高質量發展中充分展現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綠水青山與(yu) 金山銀山交相輝映的現實圖景。”
冬日暖陽下,太湖水清岸綠、碧波蕩漾。
進入太湖的來水,得先“洗個(ge) 澡”。洮湖、滆湖作為(wei) 太湖“前置庫”“淨化池”,生態區位重要。江蘇出台滆湖長蕩湖係統治理三年行動計劃,完成洮滆片區清退圈圩3.22平方千米,恢複濕地3.59平方千米,滆湖清淤550萬(wan) 立方米。長蕩湖中建設生態浮島、種植水下森林,滆湖所在的常州市武進區,布設源、廠、網、河四道防線,層層把守,近3年滆湖含磷量下降36.4%。
2023年,江蘇出台推進新一輪太湖綜合治理行動方案,堅持“點線麵”結合,以控源截汙和減磷控氮為(wei) 主攻方向,湖岸同治、流域共治,全麵建立涉磷企業(ye) “磷賬本”“磷清單”,對40條河流“一河一策”編製水質達標提升方案。
做減法,健全“擋、引、撈、控”並舉(ju) 的藍藻應急防控體(ti) 係,退圩還湖、新一輪湖體(ti) 清淤任務持續開展;做加法,“引江濟太”,增加流域水資源供給,推進流域生態修複、擴大環境容量,構建環湖生態濕地圈。
水質好,萬(wan) 物生。蘇州市吳中區西山島的居山灣,曾是廢棄多年的礦坑,如今水杉、海棠、桂樹等草木葳蕤,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
居山灣的變化,得益於(yu) 機製創新。“企業(ye) 造成生態損害後,可選擇補種複綠、增殖放流等方式,到島上異地集中修複。”蘇州市吳中生態環境局法製宣教科科長賀亮介紹,目前基地累計種植樹木6740棵,放養(yang) 魚苗5萬(wan) 尾,水體(ti) 綜合整治5個(ge) ,生態效益不斷放大。
不隻是吳中。溧陽市構建以水生態容量為(wei) 關(guan) 鍵的生態產(chan) 品交易平台,張家港市推動環境權益變真金白銀,宜興(xing) 市推進產(chan) 業(ye) 生態化和生態產(chan) 業(ye) 化……“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近年來,太湖流域創新機製,用剛性保障與(yu) 生動實踐,助力淺湖深治、大湖永治。
黨(dang) 的二十屆三中全會(hui) 《決(jue) 定》提出:“加快完善落實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體(ti) 製機製。”2024年,江蘇交出了一張經濟發展與(yu) 生態文明建設相得益彰的答卷。“相較2007年,江蘇太湖流域在人口增加32.3%、城鎮化率提高15個(ge) 百分點、經濟增長3.3倍的同時,實現了太湖治理的曆史性突破。”江蘇省發展改革委主任沈劍榮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