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區三州曾經是國家層麵的深度貧困地區。隨著脫貧攻堅取得全麵勝利,這些最難啃的“硬骨頭”與(yu) 全國人民一起邁入小康社會(hui) ,走向鄉(xiang) 村振興(xing) 。越西縣是涼山州的貧中貧、困中困,是全國最後摘帽的52個(ge) 貧困縣之一。2020年春節前,越西縣38個(ge) 村的6000多名彝族群眾(zhong) 從(cong) 高海拔山區,易地扶貧搬遷到縣城。他們(men) 搬出了大山,是否穩得住、能致富?
我們(men) 來到感恩社區時,社區書(shu) 記伍加木帶著社區幹部們(men) 正在挨家挨戶做大摸排,幫居民們(men) 算算一年的收入賬。
感恩社區的脫貧戶按收入多少,實行紅、黃、藍、綠分色管理,返貧風險最大的是紅卡戶,要重點幫扶。
居住的環境好了,但是沒有穩定的收入來源,搬下來的群眾(zhong) 還是難以開啟新生活。
感恩社區6000多居民中,很多沒有一技之長,收入從(cong) 哪兒(er) 來?怎麽(me) 保證不再返貧?
外出務工是脫貧人口就業(ye) 的重要渠道。在新一輪東(dong) 西部協作中,寧波對口幫扶涼山州,每年都向越西縣提供6000多個(ge) 崗位,春節前,寧波又發來了新的招工信息。
石強是越西縣就業(ye) 局局長,包片感恩社區。剛搬遷下來的時候,石強拿著20個(ge) 招工名額來到感恩社區,結果隻招上來了兩(liang) 個(ge) 人,大夥(huo) 兒(er) 都不願意去。
五年來,石強又是跑社區,又是去寧波,縣就業(ye) 局幹部還常駐寧波,隨時幫務工群眾(zhong) 解決(jue) 困難,讓他們(men) 在外務工更安心。
涼山州越西縣就業(ye) 服務管理局局長 石強:出門總有思鄉(xiang) 的時候,就帶一些辣椒醬、豆腐乳,這些帶過去讓他解解饞,幫助他適應。
一家一戶的幫扶,越來越多搬遷群眾(zhong) 改變了思想觀念,感恩社區已經有2600多人出去務工了,而更難就業(ye) 的是這些常年在家帶孩子的婦女們(men) 。這些彝族婦女淳樸勤勞,但是缺乏就業(ye) 技能,如何讓她們(men) 走進培訓課堂,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向?
開包子鋪的彝族大姐潘阿各和伍加木有說有笑,可是當年為(wei) 了找工作,潘阿各還和伍加木吵了一架。
涼山州越西縣城北感恩社區書(shu) 記 莫色伍加木:她就找我吵架,給她介紹了幾樣工作都不合適,她說那你到底是不是真的給我介紹了,你到底是不是出於(yu) 好心,你到底安的什麽(me) 心,我當時我就覺得太委屈了,要給他們(men) 一個(ge) 一個(ge) 解決(jue) ,每個(ge) 人的需求又不一樣。
擦幹眼淚,伍加木又拉著潘阿各去烹飪培訓班,在這裏潘阿各找到了自己喜歡的技能,包包子,在社區門口開起了包子鋪,笑容也終於(yu) 掛在了臉上。
涼山州越西縣城北感恩社區居民 潘阿各:喜歡這個(ge) ,這個(ge) 掙錢。
呷鐵西爾腿有殘疾,還有三個(ge) 孩子。每次回想起在山上生活的艱辛,她就止不住掉眼淚。
為(wei) 了幫她就業(ye) ,社區幹部一趟趟往她家裏跑,勸她去參加培訓,呷鐵西爾一直很猶豫。
社區幹部反反複複鼓勵她,勸了十多次,自卑的呷鐵西爾終於(yu) 鼓起勇氣去西昌參加了一期彝繡技能培訓,眼界大開。
涼山州越西縣城北感恩社區居民 呷鐵西爾:感受太大了,太感謝社區幹部了,以前真的太自卑了,現在真的就跟兩(liang) 個(ge) 人一樣了。
如今,感恩社區裏很多婦女都有了賺錢的渠道,甚至成為(wei) 家庭增收的主力。
這位大姐給伍加木戴上了自己親(qin) 手繡的頭飾。此時,記者才意識到,她其實也隻是個(ge) 28歲的姑娘,正是愛美的年紀。
涼山州越西縣城北感恩社區書(shu) 記 莫色伍加木:每天早上就是洗了個(ge) 臉,刷個(ge) 牙,根本就沒有時間打扮自己,我一個(ge) 年輕的姑娘,每天走在路上都是邋裏邋遢的,所以我經常說我像個(ge) 老媽媽一樣,要操心各種事情。
社區裏的老媽媽伍加木,2024年真正做了媽媽,忙起來,她就背著孩子走家串戶。社區群眾(zhong) 的日子也在她和社區幹部們(men) 的忙忙碌碌中,一天天紅火起來。這些年感恩社區6000多彝族群眾(zhong) 的人均收入連年增長,2024年達到了13000多元。
新春將至,好消息一個(ge) 個(ge) 傳(chuan) 來。社區扶貧車間接到了文創產(chan) 品新訂單,20多名婦女可以在家門口掙到錢了。五位社區居民跟著又一批去寧波務工的隊伍出發了。
涼山州越西縣城北感恩社區書(shu) 記 莫色伍加木:我們(men) 社區變化非常大,收入越來越好了,社區停滿了小汽車,停車位現在都不夠用了。你看著搬遷群眾(zhong) 一點點改變,日子越過越好,好有成就感。
這幾天在涼山州這座易地扶貧搬遷社區采訪,我們(men) 見到了很多像伍加木一樣事無巨細,起早貪黑的基層幹部。從(cong) 大山搬遷到縣城,從(cong) 無所適從(cong) 到安居樂(le) 業(ye) ,每一張笑臉背後都有他們(men) 的默默付出,負重前行,為(wei) 脫貧群眾(zhong) 托舉(ju) 起一份穩穩的幸福。
(總台央視記者 王琰 李欣 張芊芊 李子國)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