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新春走基層·活力中國行丨天山腳下種起了“盆盆菜”

發布時間: 2025-01-25 09:57:00 來源: 中國科技網

  1月21日,在天山腳下的新疆烏(wu) 魯木齊縣板房溝鎮一如往常般靜謐。在公路兩(liang) 側(ce) ,一座座設施大棚有序排列,不時有汽車在大棚前停留。近十年來,這裏的草莓采摘產(chan) 業(ye) 已經初具規模,一年四季都能供應新鮮草莓,成為(wei) 不少市民首選的“打卡地”

  不過,記者這次探訪的主角不是草莓,而是這兩(liang) 年才落戶鎮子的“新成員”——盆盆菜。這一新成員聽說還是從(cong) 山東(dong) 遠道而來。

  “快進來看看,這幾天陽光好,綠菜可長得好呢。”在大棚外,“九菜一田”農(nong) 莊負責人劉愛珍熱情地招呼著大家。掀開厚重的門簾,沒走兩(liang) 步,滿眼皆是綠色。

  “盆盆在哪?”聽到記者的疑惑,劉愛珍俯下身子,撥開茁壯的菜葉,淡青色的長條盆顯露出來。僅(jin) 在這座大棚裏,就有1800個(ge) 這樣的種植盆。

  大棚裏還套著小盆,這對發展了二十多年的板房溝設施農(nong) 業(ye) 來說,還是個(ge) 新鮮事。

  劉愛珍告訴記者,之前她和家人已經在山東(dong) 壽光種了十多年的盆盆菜,產(chan) 品十分暢銷。2021年,她來到新疆,將“盆盆菜”技術帶到烏(wu) 魯木齊縣,並在板房溝鎮承包了4個(ge) 設施大棚進行適種。

  和技術一起抵達的,還有來自山東(dong) 的三十噸“蚯蚓糞”。“剛開始村民不理解,本地又不缺土,為(wei) 何還要從(cong) 山東(dong) 拉土。”劉愛珍說,新疆的土壤鹽堿含量高,尤其是反複澆水後容易板結,導致透氣性差,抑製蔬菜的生長。

  “你看,這個(ge) ‘蚯蚓糞’軟綿綿的,不光營養(yang) 豐(feng) 富,透氣性還特別好。”劉愛珍說著,隨手抓了一把土進行演示。記者觀察後發現,這種特殊的生長基質顆粒要比普通土壤大一些,顏色也更深一些。

  技術和材料一到位,劉愛珍就立刻開始試種,但從(cong) 山東(dong) 帶來的十幾個(ge) 蔬菜品種,有一大半都“水土不服”。經過兩(liang) 三年的摸索,她最終選取了毛白菜、上海青、茼蒿等6種葉菜進行種植,大棚也從(cong) 4個(ge) 增加到6個(ge) 。

  在大棚裏,記者發現盆裏的綠菜雖然鬱鬱蔥蔥,但比市麵上同類品種的“個(ge) 頭”要小一號。“你可別小看它們(men) ,一盆能賣到15元。”劉愛珍說,雖然現在冬天也能吃上從(cong) 外地調運的各種蔬菜,但對於(yu) 追求新鮮度的飯店和消費者來說,這盆現吃現摘的盆盆菜,卻是冬日裏不可多得的“寶貝”。

  現在,“九菜一田”農(nong) 莊的盆盆菜已經不愁銷路,每天有150盆綠菜發往烏(wu) 魯木齊市的各大飯店,也不時有遊客慕名而來,買(mai) 幾盆綠菜種在陽台上,體(ti) 驗一把田園生活。

  在設施大棚的一側(ce) ,農(nong) 莊還建起了專(zhuan) 門存放回收種植盆和基質的簡易大棚。“我們(men) 種植過程中不使用農(nong) 藥,因此不會(hui) 汙染基質,再添加營養(yang) 元素和有機肥後,基質還能繼續循環利用。”劉愛珍說。

  記者離開時,劉愛珍還在棚裏忙活。她說,棚裏一年四季離不開人,春節也會(hui) 在大棚裏度過,為(wei) 市民守護好“菜籃子”。

(責編: 陳濛濛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科技為“中國速度”點睛加油

    歲末年初,幾條彰顯“中國速度”的科技新聞接踵而至。C919是中國首款按照國際通行適航標準自行研製、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噴氣式中程幹線客機,2023年5月28日成功完成商業首航。 [詳細]
  • 打通天山有多難

    天山素有“地質博物館”之稱,天山勝利隧道穿越16處區域性深大斷裂及次生斷裂帶,施工平均海拔超過3000米,所在地年平均氣溫零下5.4攝氏度。天山深處,建設者們以不畏艱險、勇毅拚搏的奉獻精神,實現了天山勝利隧道如期貫通。 [詳細]
  • 細說天山勝利隧道的那些“第一”

    12月30日,世界最長高速公路隧道——天山勝利隧道貫通了,多項工藝和技術創造了國內同領域的第一,乃至全球領先。現在詳細說說天山勝利隧道建設中創造了哪些“第一”。 [詳細]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