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記者手記:小紅薯成了大產業

發布時間: 2025-02-15 13:14:00 來源: 新華社

  在我國廣泛種植的紅薯,是一種高產(chan) 且適應性強的糧食作物。近日,記者在地處武陵山區的貴州省銅仁市思南縣,聽到了一碗紅薯粉讓貧困村成億(yi) 元村的故事。

  “去年銷售額達7.13億(yi) 元。其中,去年6月30日,酸辣粉單日全網銷量超20萬(wan) 單,銷售額突破600萬(wan) 元。”再次複盤,三道水土家族苗族鄉(xiang) 周寨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貴州佳裏佳農(nong) 業(ye) 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張誠仍難掩興(xing) 奮。

  他沒想到,祖祖輩輩種植的小紅薯,竟能成為(wei) 如此規模的大產(chan) 業(ye) 。

  “兩(liang) 畝(mu) 以上的連片土地少”“拖拉機掉個(ge) 頭要一早上”……張誠調侃道,群山連綿的家鄉(xiang) 以前是貧困村。長大後,自己拚命想出去;但到了一定年紀,又拚命想回來。

  2018年,在貴陽從(cong) 事建築行業(ye) 的張誠決(jue) 定返鄉(xiang) 創業(ye) 。“一開始,打算種沃柑,但考察發現沃柑周期長、抗風險能力差,就放棄了。”他說,後來得知村裏之前辦過的紅薯粉手工作坊經營不善,就萌生了接盤的想法。

  從(cong) 河南引進高產(chan) 紅薯品種、采購精深加工設備、搭建電商銷售團隊、注冊(ce) “陳薯”品牌,一番操作下來,周寨村有了現代化的食品加工廠。進澱粉、攪拌、定型、蒸箱熟化、掛杆……如今,記者走進生產(chan) 車間,隻見一條條生產(chan) 線開足馬力。據了解,這裏每天可生產(chan) 數十萬(wan) 桶紅薯粉。


工人們(men) 對紅薯粉絲(si) 進行稱重、裝桶。新華社記者向定傑 攝

  產(chan) 量這麽(me) 大,張誠卻不擔心滯銷。“紅薯是一種健康的主食,而方便食品的市場很大,根本不夠賣!”路過一輛輛在廠區拉貨的大貨車,他笑著說,“隻要一開播,每天就是20多車。”

  記者了解到,該公司在抖音、快手、拚多多等平台均有店鋪,通過網紅達人、自營官方直播間帶貨,係列產(chan) 品穩居平台同類產(chan) 品銷售前列。

  “我們(men) 有40多個(ge) 品類,複購率都不錯,賣得最好的是酸辣粉。像這樣一箱隻要26.9元,一箱有6桶。”在企業(ye) 展廳裏,張誠介紹,產(chan) 品絕大多數銷往省外,其中18歲至45歲的女性用戶占90%以上。


企業(ye) 展廳裏陳列的產(chan) 品。新華社記者向定傑 攝

  鄉(xiang) 村特色產(chan) 業(ye) 要發展好,離不開統籌有效市場和有為(wei) 政府。“這家公司的銷售額從(cong) 1億(yi) 多元到3億(yi) 多元的時候,出現原料不夠的情況,需要從(cong) 外麵調。”思南縣委書(shu) 記龔仆說,縣裏幫助對接了紅薯產(chan) 業(ye) 發展好的河南省有關(guan) 企業(ye) 和科研專(zhuan) 家,並派人前去考察學習(xi) 。

  推動在縣城設立分廠、采用先進包裝線、引進調料包加工廠……近兩(liang) 年,當地圍繞這家龍頭企業(ye) 持續補鏈延鏈,大力開展以商招商,紅薯產(chan) 業(ye) 正在不斷做大做強。

  “今年銷售額力爭(zheng) 做到10億(yi) 元。”張誠說,春節後,公司迅速複工複產(chan) 。近期還要招聘100多人,並將加開生產(chan) 線,以滿足市場訂單需求。

  生育小孩有獎勵、子女讀書(shu) 有補貼、老人過節有慰問……記者在周寨村的展示欄中看到,昔日靠“啃”紅薯度日的貧困山村,去年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8萬(wan) 元,正在享受紅薯產(chan) 業(ye) 發展帶來的紅利。

(責編: 李雅妮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