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學習在理丨如何理解總書記所倡導的“大食物觀”

發布時間: 2024-05-17 16:31:00 來源: 人民網-理論頻道

  柴米油鹽,一蔬一飯,既是家事,也是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的心頭牽掛的國事。

  今年3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湖南考察時強調:“堅持大農(nong) 業(ye) 觀、大食物觀,積極發展特色農(nong) 業(ye) 和農(nong) 產(chan) 品加工業(ye) ,提升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化水平 。”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關(guan) 於(yu) 樹立大食物觀的重要論述,為(wei) 我們(men) 深刻把握現代農(nong) 業(ye) 發展規律、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提供了根本遵循。

  “大食物觀”由來

  早在福建寧德工作期間,習(xi) 近平就在《走一條發展大農(nong) 業(ye) 的路子》一文中提出:“……過去講的糧食隻是狹隘地理解為(wei) 就是水稻、小麥、玉米等禾本科作物。現在講的糧食即食物,大糧食觀念替代了以糧為(wei) 綱的舊觀念。”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從(cong) 2015年中央農(nong) 村工作會(hui) 議提出“要樹立大農(nong) 業(ye) 、大食物觀念”,到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樹立大食物觀,發展設施農(nong) 業(ye) ,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ti) 係”,再到2024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樹立大農(nong) 業(ye) 觀、大食物觀,多渠道拓展食物來源,探索構建大食物監測統計體(ti) 係”,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對大食物觀的闡釋不斷豐(feng) 富和發展。

  什麽(me) 是“大食物觀”

  《經濟日報》刊文解讀——

  有別於(yu) 傳(chuan) 統的以糧為(wei) 綱,大食物觀體(ti) 現了從(cong) “糧食”到“食物”觀念上的與(yu) 時俱進和豐(feng) 富創新。大食物觀視域下,糧食概念從(cong) 狹義(yi) 的穀物擴展至一切可食用的食物範疇;糧食安全目標從(cong) 更好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出發,由吃得飽轉變為(wei) 吃得好、吃得營養(yang) 、吃得健康;食物獲取途徑從(cong) 耕地資源拓展到整個(ge) 國土資源,食物開發領域延伸至山水林田湖草沙,最大限度提高各類資源利用效率和生產(chan) 潛力。大食物觀反映出糧食安全向食物安全的邊界拓展與(yu) 戰略深化,契合“以我為(wei) 主、立足國內(nei) 、確保產(chan) 能、適度進口、科技支撐”的國家糧食安全戰略。

  為(wei) 什麽(me) 強調“大食物觀”

  《農(nong) 民日報》刊文解讀——

  一方麵,人民群眾(zhong) 對於(yu) 吃的訴求越來越多樣化,這就需要建立更高質量的食物供給體(ti) 係,不僅(jin) 保基本,也要保多樣性。另一方麵,從(cong) 我國的資源稟賦來說,我們(men) 用占世界9%的耕地和6%的淡水養(yang) 活了近20%的人口,到何處再去挖潛?這就需要跳出“糧油肉蛋奶”的傳(chuan) 統範疇,將視角從(cong) 田間地頭向森林、草原和江河湖海等延伸,全方位、多途徑開發食物資源,既要用好有限的耕地,又要善待大自然的饋贈。樹立“大食物觀”,意味著我們(men) 要從(cong) 更廣闊的視角來理解和把握好糧食安全的要義(yi) ,最大限度地滿足人民群眾(zhong) 對食物多樣性的消費需求,走好中國特色糧食安全之路。

  如何樹立踐行“大食物觀”

  《人民日報》刊文解讀——

  樹立並踐行大食物觀,必須貫徹落實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重要講話精神,提高耕地利用效率,加強對非常規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空間的開發和利用。要完善體(ti) 製機製,堅持把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擺在首位,探索構建大食物監測統計體(ti) 係,嚴(yan) 格保護和合理利用資源;完善農(nong) 民種糧收益保障機製,有效調動農(nong) 民的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積極性。要推動農(nong) 業(ye) 關(guan) 鍵核心技術研發和新型農(nong) 業(ye) 經營主體(ti) 培育,以信息技術和生物技術推動食物資源的有效開發利用,多學科交叉、協同推進設施農(nong) 業(ye) 裝備、技術和品種創新研發,積極培育一批新型農(nong) 業(ye) 經營主體(ti) ,鼓勵他們(men) 使用現代管理方法和技術手段進行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經營活動。要推進糧食綠色減損,減少食物在運輸過程中的損耗和浪費;引導居民形成科學的膳食習(xi) 慣,倡導節約糧食、反對浪費。

  統籌:秦華

  策劃:萬(wan) 鵬

  編輯、製圖:黃瑾

  內(nei) 容來源:綜合人民日報、經濟日報、農(nong) 民日報

(責編: 陳濛濛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