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新四軍(jun) 紀念館,我給小夥(huo) 伴們(men) 講了《一件旗袍的故事》,新四軍(jun) 烈士王海紋和她的戰友寧死不屈,他們(men) 的精神令我們(men) 感動。”鹽城市青年路小學學生蔡鎔璟是新四軍(jun) 紀念館“小鐵釘”誌願講解員,每逢假期,都會(hui) 來館為(wei) 觀眾(zhong) 講述“鐵軍(jun) 忠魂”的光輝事跡。
黨(dang) 的二十屆三中全會(hui) 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guan) 於(yu) 進一步全麵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jue) 定》,強調“必須增強文化自信”“弘揚革命文化”。
近年來,革命文化在紅色文旅的不斷升溫中得以傳(chuan) 承與(yu) 弘揚。這個(ge) 暑假,在新四軍(jun) 紀念館等多個(ge) 紅色場館中,一幕幕穿越時空的對話,讓當代青少年與(yu) 百年前的新青年產(chan) 生共情:“我比任何時候更懂你!”
血脈覺醒,心潮澎湃。
新四軍(jun) 紀念館
突破年齡門檻的“大課堂”:紅色文旅超燃
2023年12月3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上海考察結束返京途中,來到江蘇省鹽城市參觀新四軍(jun) 紀念館。
新四軍(jun) 紀念館館長仇金標回憶,在一個(ge) 多小時的參觀過程中,總書(shu) 記不時駐足。當時,他跟總書(shu) 記說,當年蘇北流傳(chuan) 著一首民謠,叫《白菜謠》:“吃菜要吃白菜心,當兵要當新四軍(jun) 。”總書(shu) 記接著念出了下麵幾句:“你為(wei) 人民死,人民得你生,大家來參軍(jun) 。”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鹽城考察新四軍(jun) 紀念館時強調:“新四軍(jun) 的曆史充分說明,民心向背決(jue) 定著曆史的選擇,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這是開展革命傳(chuan) 統教育、愛國主義(yi) 教育的生動教材,要用好這一教材,教育引導黨(dang) 員、幹部傳(chuan) 承發揚不怕困難、不畏艱險,勇於(yu) 鬥爭(zheng) 、敢於(yu) 勝利的精神,緊緊依靠人民,把強國建設、民族複興(xing) 偉(wei) 業(ye) 不斷推向前進。”
鐵軍(jun) 魂,鹽城紅。新四軍(jun) 紀念館主展館正門上方,“N4A”臂章圖案熠熠生輝。時值暑期,這裏迎來了一撥又一撥的參觀者。8月6日,來自首屆長三角少年演說家(鹽城賽區)集訓營的小朋友們(men) 走進紀念館。在這裏,小朋友們(men) 對課本裏的曆史知識有了更立體(ti) 的認知。
觀眾(zhong) 參觀新四軍(jun) 紀念館
在新四軍(jun) 紀念館的參觀人群裏,“85後”曹國慶和同事們(men) 一邊參觀,一邊認真聽講解,不時舉(ju) 起手機拍照片。“老一輩艱苦奮鬥,換來了我們(men) 和平安寧的幸福生活,我們(men) 要格外珍惜。”曹國慶說,這次參觀之後,他會(hui) 把新四軍(jun) 的故事講給家人聽,趁著暑期,還會(hui) 帶著孩子來參觀。
黃海之濱的鹽城,是一座鐫刻有新四軍(jun) 紅色印記的英雄之城。1986年10月,新四軍(jun) 紀念館在鹽城建軍(jun) 路上建成開放,它完整展現了新四軍(jun) 浴火重生、浴血奮戰的光輝曆史,講述著新四軍(jun) 那段艱苦卓絕的抗戰征程。
“砥礪初心使命 接續紅色華章”,追尋新四軍(jun) 的足跡,鹽城目前已形成了10條經典紅色旅遊尋訪線路,每一處紅色遺址遺存、愛國主義(yi) 教育基地、烈士紀念館,都成為(wei) 預約不斷的紅色打卡地。
穿越時空的共情:革命先輩艱苦奮鬥地吸引年輕人打卡
新四軍(jun) 紀念館
革命先輩們(men) 艱苦卓絕的奮鬥地,正成為(wei) 越來越多年輕人熱衷的打卡地。
在江蘇南京,今年7月1日至8月9日,雨花台烈士陵園總計入園人次超過53萬(wan) ,平均每天都有超1萬(wan) 人次入園。“七一”到雨花台烈士陵園看升旗成為(wei) 一種儀(yi) 式感,不少市民、遊客扶老攜幼,全家總動員。
在江西贛州等地,隨著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建設不斷推進,“重走長征路”等精品紅色旅遊線路成為(wei) 閃亮的文化名片、旅遊品牌。
在上海、北京等地,中共一大會(hui) 址的石庫門、五星紅旗迎風飄揚的天安門廣場,都成為(wei) 遊客打卡、拍照的經典地標。
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hui) 紀念館前常有許多觀眾(zhong) 排隊(資料圖)
穿越百年時光,豐(feng) 富的黨(dang) 史資源,何以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人?
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成立100周年之際,電視劇《覺醒年代》帶火了上海中共一大會(hui) 址紀念館、北大紅樓、北京陳獨秀舊居、上海《新青年》編輯部舊址、上海龍華烈士陵園、安徽合肥延喬(qiao) 路等一大批紅色文旅地標。談到背後的流量密碼,該劇編劇、黨(dang) 史專(zhuan) 家龍平平認為(wei) ,劇中每一個(ge) 人物都有非常鮮明的個(ge) 性,能給當代年輕人一些人生啟迪。這是百年前的“90後”“00後”跟百年後的“90後”“00後”之間的共情。
2017年10月31日,在上海中共一大會(hui) 址紀念館,習(xi) 近平帶領其他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誌一起重溫入黨(dang) 誓詞。在瞻仰上海中共一大會(hui) 址和浙江嘉興(xing) 南湖紅船時,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我們(men) 黨(dang) 的全部曆史都是從(cong) 中共一大開啟的,我們(men) 走得再遠都不能忘記來時的路。”“在浙江工作期間,我曾經把‘紅船精神’概括為(wei) 開天辟地、敢為(wei) 人先的首創精神,堅定理想、百折不撓的奮鬥精神,立黨(dang) 為(wei) 公、忠誠為(wei) 民的奉獻精神。我們(men) 要結合時代特點大力弘揚‘紅船精神’。”
暑期的雨花台烈士紀念館迎來許多觀眾(zhong) (雨花台烈士紀念館供圖)
紅色文化IP的“破圈”:新技術、新創意助力創新表達
紅色文化IP圈粉年輕人,除了靠“硬核實力”,還離不開與(yu) 時代共振的創新表達作為(wei) 助力。
近日,在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hui) 紀念館,VR紅色文化沉浸式體(ti) 驗展“數字一大·初心之旅”正式麵向公眾(zhong) 開放。展覽通過7幕場景打造360度沉浸式、環繞式的虛擬現實體(ti) 驗,帶觀眾(zhong) 身臨(lin) 其境感受史詩級紅色敘事。
在南京雨花台烈士紀念館,沉浸式講解已連續多年開展。穿行紀念館展陳中還原的各個(ge) 場景之間,跟隨著由誌願者扮演的曆史人物的腳步,一幕幕曆史書(shu) 中的場景就在身邊上演。觀眾(zhong) “身臨(lin) 其境”,與(yu) 英烈“隔空對話”。
2023年10月22日,觀眾(zhong) 在“紅飄帶”數字體(ti) 驗館內(nei) 觀看體(ti) 驗長征故事(來源:新華社)
在貴州省貴陽市,“紅飄帶”數字體(ti) 驗館是以長征為(wei) 主題的數字科技體(ti) 驗館,貴州推進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的重要標誌性工程,通過“藝術+科技”的形式,利用全息影像、三維聲場等新技術,講述長征故事,傳(chuan) 承紅色基因。
2021年6月25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主持十九屆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一次集體(ti) 學習(xi) 時指出:“要打造精品展陳,堅持政治性、思想性、藝術性相統一,用史實說話,增強表現力、傳(chuan) 播力、影響力,生動傳(chuan) 播紅色文化。”“設計符合青少年認知特點的教育活動,建設富有特色的革命傳(chuan) 統教育、愛國主義(yi) 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基地,引導他們(men) 從(cong) 小在心裏樹立紅色理想。”
人工智能、虛擬現實、沉浸式展演……近年來,越來越多紀念館、陳列館、教育基地等運用新技術、新創意、新表達,在守正創新中傳(chuan) 承和弘揚革命精神。
縱跨百年的宏大敘事,穿越時空的共情,紅色文化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人砥礪前行、繼往開來。
出品 現代快報/現代+ 中共鹽城市委宣傳(chuan) 部
現代快報/現代+記者 劉靜妍 王菲 薑振軍(jun) 顧煒 劉暢
鹽阜大眾(zhong) 報記者 姚夢 夏恒瑾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