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滿天的星空,真的讓我挺震撼的。然後觀星體(ti) 驗特別好,小孩子也特別喜歡。”
“這裏連星空都能賣錢。”
位於(yu) 福建省廈門市同安區蓮花鎮西北部的軍(jun) 營村,每逢周末假期,都會(hui) 迎來四麵八方的遊客,在此夜觀星空。2023年,軍(jun) 營村接待遊客超過20萬(wan) 人次,全村人均年收入超過4.5萬(wan) 元。
但在過去,由於(yu) 資源匱乏,村民的主要收入來源就是400多畝(mu) 茶園,人均年收入僅(jin) 280元左右。
命運的轉折發生在1986年。
這年4月,時任廈門市委常委、副市長的習(xi) 近平,輾轉來到這個(ge) 偏遠貧困的山村。
“你們(men) 這裏最窮的有幾戶?”見到時任軍(jun) 營村村委會(hui) 主任高泉國後,習(xi) 近平直奔主題,並挨家挨戶地去拜訪。了解各方麵的情況後,習(xi) 近平建議村裏多種茶、多種果,發展第三產(chan) 業(ye) ,早日脫貧致富。
軍(jun) 營村俯瞰。人民網記者 陳博 攝
種茶,軍(jun) 營村不僅(jin) 土壤和氣候適宜,而且已經形成了一定的傳(chuan) 統。但如何種果,村民們(men) 卻沒有經驗。為(wei) 此,習(xi) 近平聯係當地有關(guan) 部門為(wei) 軍(jun) 營村提供了一批廣西無籽柿樹苗,並指示縣農(nong) 辦解決(jue) 了3萬(wan) 元扶貧資金。
漸漸地,軍(jun) 營村的山坡成了柿子林;山間平地種植茶葉的麵積也顯著提高。軍(jun) 營村的好日子,正如那批柿樹苗,在村民的辛勤勞作下,生根發芽、開花結果。
對於(yu) 軍(jun) 營村的發展變化,習(xi) 近平一直掛念於(yu) 心。
讓高泉國想不到的是,十餘(yu) 年後,已擔任福建省委副書(shu) 記的習(xi) 近平再次來到這個(ge) 偏遠的山村。
得知軍(jun) 營村的茶葉種植麵積比1986年多了近5倍,當年那批柿樹苗也長成了200畝(mu) 的柿子林,習(xi) 近平馬上提議:“那咱們(men) 去看一下。”
圖為(wei) 雲(yun) 霧繚繞的軍(jun) 營村,群山盡翠,紅瓦掩映。廈門市委宣傳(chuan) 部供圖
山上種著茶,坡上有柿子,習(xi) 近平很高興(xing) 。但看到其他山頭光禿禿時,他的神情有了變化。站在柿子樹下,習(xi) 近平說:“多種茶、種果,也別忘了森林綠化,要做到山下開發,山上‘戴帽’。”
“山上戴帽”就是限製人為(wei) 亂(luan) 砍濫伐,“山下開發”則是利用當地高山地理條件,發展多種特色生態農(nong) 業(ye) 。
圖為(wei) 遊客們(men) 到軍(jun) 營村七彩池欣賞美景。廈門市委宣傳(chuan) 部供圖
堅持綠化造林,把綠色資源作為(wei) 發展資源。在“山上戴帽,山下開發”的發展思路指引下,軍(jun) 營村大踏步邁開了種茶、種樹的步伐。
經過多年的努力,軍(jun) 營村全村的公益林麵積達4100餘(yu) 畝(mu) ;山下生態化改造6500餘(yu) 畝(mu) 茶園。綠色資源已成為(wei) 當地鄉(xiang) 村旅遊的資源,軍(jun) 營村的星空營地更是吸引了不少遊客。
環境美了,人氣來了,產(chan) 業(ye) 更活了。隨著露營、“村晚”、高山自行車賽等特色活動的開展,軍(jun) 營村村民的生活越過越紅火。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