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氫氫的”來到大家麵前。今年3月21日,由中車長春軌道客車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車長客”)自主研製的我國首列氫能源市域列車在位於(yu) 長春的中車長客試驗線上成功進行了時速160公裏的滿載運行試驗,實現全係統、全場景、多層級性能驗證,標誌著氫能在軌道交通領域應用取得新突破。
“說是摸著石頭過河,其實也沒有什麽(me) 石頭可摸。”中車長客國家軌道客車工程研究中心新技術研究部副部長王健說,“研發設計團隊攻克了混合動力控製等重重難關(guan) ,更加堅定了我們(men) 不斷創新的決(jue) 心。”
我國首列氫能源市域列車。人民網 任佳暉 攝
2015年7月17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來到中車長客考察調研。他指出,高鐵是我國裝備製造的一張亮麗(li) 的名片,成為(wei) 我國對外經濟技術合作的“搶手貨”,要抓住機遇、乘勢而上。要把裝備製造業(ye) 作為(wei) 重要產(chan) 業(ye) ,加大投入和研發力度,奮力搶占世界製高點、掌控技術話語權,使我國成為(wei) 現代裝備製造大國和強國。
牢記囑托,實幹作答。
中車長客動車組裝配產(chan) 線。人民網 任佳暉 攝
“我們(men) 以總書(shu) 記的重要指示精神為(wei) 引領,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確立了‘自主創新、正向設計’的技術發展路線。”中車長客國家軌道客車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彥說。
2021年,“龍鳳呈祥”複興(xing) 號智能動車組獻禮建黨(dang) 百年;
2022年,“瑞雪迎春”複興(xing) 號智能動車組閃耀冬奧;
2023年,匈塞鐵路動車組首次出口歐洲;
2024年,複興(xing) 號智能動車組技術提升版亮相京滬高鐵;
…………
不久前,中車長客在高鐵核心技術上又有了新突破。
7月17日,中車長客正式對外發布了國內(nei) 自主研製的首款高速內(nei) 置轉向架,其設計速度為(wei) 400公裏每小時,試驗台速度已達600公裏每小時,滿足動車組時速400公裏運行所需的穩定性、平穩性等各項技術指標要求。這標誌著我國在深度掌控高鐵核心技術和關(guan) 鍵部件的研製上取得了新的突破。
“在國際市場上競爭(zheng) ,我們(men) 必須有自主產(chan) 品。”中國中車集團首席技術專(zhuan) 家周殿買(mai) 表示,高速內(nei) 置轉向架會(hui) 形成係列化產(chan) 品,為(wei) “一帶一路”高鐵產(chan) 品走出去奠定堅實的技術基礎。
2024年7月17日,我國首個(ge) 高速內(nei) 置轉向架正式發布。中車長客供圖
麵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chan) 業(ye) 變革,黨(dang) 的二十屆三中全會(hui) 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guan) 於(yu) 進一步全麵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jue) 定》提出,加快推進新型工業(ye) 化,培育壯大先進製造業(ye) 集群,推動製造業(ye) 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
再接再厲、創新驅動,繼續領跑、勇攀高峰,持續擦亮中國高鐵“金名片”。
未來,中車長客聚焦軌道交通裝備“智能化、數字化、綠色化”發展方向,將加快企業(ye) 的數字化轉型,進一步助推實現高端交通載運裝備關(guan) 鍵技術自主可控,加速形成軌道交通裝備領域新質生產(chan) 力,為(wei) 落實“雙碳”戰略、“交通強國”戰略提供科技支撐,不斷滿足人民群眾(zhong) 對美好出行的需求。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