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僜人本央編織的五彩生活
本央在編織製作僜人服飾所需要的布料(4月19日攝)。新華社記者 晉美多吉 攝
今年72歲的本央老人,是僜人服飾製作技藝西藏自治區級非遺傳(chuan) 承人。在西藏林芝市察隅縣沙瓊村,老人身著傳(chuan) 統的僜人服飾,在自家的涼亭裏編織布料。
僜人俗稱“僜巴”,是一個(ge) 生活在我國西藏邊境的族群,人口較少。僜人有自己獨特的語言,生活方式簡樸,起居穿戴有自己的習(xi) 俗。僜人織品色彩豔麗(li) ,主色為(wei) 紅色、粉紅色,由於(yu) 沒有圖紙,每位織娘僅(jin) 憑記憶織出腦海中的花紋,所以每一幅織品都獨一無二。
本央從(cong) 十幾歲開始學習(xi) 編織。隻要年輕僜人婦女想要學習(xi) ,老人都會(hui) 傾(qing) 囊相授,她認為(wei) 這樣才能把技藝傳(chuan) 承下去。
本央在編織製作僜人服飾所需要的布料(4月19日攝)。新華社記者 晉美多吉 攝
本央在編織製作僜人服飾所需要的布料(4月19日攝)。新華社記者 孫非 攝
本央在編織製作僜人服飾所需要的布料(4月19日攝)。新華社記者 孫非 攝
本央在編織製作僜人服飾所需要的布料(4月19日攝)。新華社記者 孫非 攝
僜人本央肖像(4月19日攝)。新華社記者 孫非 攝
西藏林芝市察隅縣沙瓊村全景(4月19日攝,無人機照片)。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西藏江孜:傳統藏毯煥發新生機 雅江河畔編織致富經
金秋九月,雅江河畔,一台台藏毯織機哢嗒哢嗒忙個不停,工人們正有條不紊地完成一道道工序——這裏是西藏日喀則江孜縣,素有“藏毯之鄉”的美譽。江孜藏毯與波斯地毯、土耳其地毯並稱世界三大名毯。[詳細] -
西藏林芝市墨脫縣背崩鄉巴登村:小竹條“編織”幸福新生活
近年來,西藏自治區林芝市墨脫縣背崩鄉巴登村充分利用當地竹編編織傳統技藝和整合優勢資源,以促農增收為目的,穩步發展竹編產品項目,在硬件、技術、銷售等方麵狠下功夫,為群眾打通了致富之路。[詳細] -
“西藏夢工廠”——編織出餘缺的羽翼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是旦增羅布一直以來的信條。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