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西藏新聞 > 原創

一粒青稞“上”兩會

王媛媛 發布時間:2020-01-08 18:43:00來源: 新利平台

  新利平台訊 “我的建議就是希望有關(guan) 部門能在春耕春播時節給農(nong) 民群眾(zhong) 多分配一些青稞良種等所需的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資料。”西藏自治區政協十一屆三次會(hui) 議正在拉薩市召開,在農(nong) 業(ye) 界小組討論上,政協委員、林芝市工布江達縣江達鄉(xiang) 貢仲村村民巴桑多吉帶著種子“上”了兩(liang) 會(hui) 。

  聽到這一建議,同為(wei) 政協委員的西藏自治區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廳廳長杜傑當即回應:良種事關(guan) 農(nong) 民群眾(zhong) 的生產(chan) ,要立馬解決(jue) 。“種子都沒有了,農(nong) 民種地種什麽(me) ?如果你們(men) 再遇上這種情況,可以向當地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局反映,也可以直接給我打電話。”

  一粒種子,看似很不起眼。但在政協小組討論現場,記者卻看到委員們(men) 為(wei) 了良種的事情討論了將近半個(ge) 小時。


圖為(wei) 2019年3月16日,西藏自治區拉薩市達孜區唐嘎鄉(xiang) 窮達村村民“鐵牛”開犁迎春耕 攝影:王媛媛


圖為(wei) 2019年3月16日,西藏自治區拉薩市達孜區唐嘎鄉(xiang) 窮達村春耕儀(yi) 式上,即將播撒的種子 攝影:王媛媛

  “人間有了青稞糧,日子過得真甜美。”在西藏,像這樣歌頌青稞的歌謠還有很多。雪域高原的田間地頭、大眾(zhong) 餐桌,一粒粒青稞是“大主角”。數據顯示,目前,青稞占西藏糧食作物麵積的80%以上,占糧食總產(chan) 量的80%左右,人均青稞消費占西藏人均糧食消費比重高達67%。

  西藏和平解放以來,青稞育種、青稞科研、青稞科技創新等工作取得了一係列成果,推動了青稞產(chan) 業(ye) 快速健康發展。近年來,青稞增產(chan) 力度更是持續加大,2019年青稞產(chan) 量超過了80萬(wan) 噸。

  為(wei) 了持續加大青稞增產(chan) ,西藏成立了專(zhuan) 門的科研團隊。2016年底,西藏自治區省部共建青稞和犛牛種質資源與(yu) 遺傳(chuan) 改良國家重點實驗室獲批建設。3年裏,實驗室以青稞和犛牛種質資源鑒定評價(jia) 與(yu) 創新、青稞分子育種等為(wei) 研究方向,取得了多項突破。

  政協委員、西藏自治區省部共建青稞和犛牛種質資源與(yu) 遺傳(chuan) 改良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曾興(xing) 權在農(nong) 業(ye) 界小組討論上介紹:“青稞13-5171-7新品係在多地進行了多年、多點的小麵積示範,效果良好,有望成為(wei) 下一代主推品種。”

  曾興(xing) 權說,過去的一年,實驗室發掘出了西藏特有的青稞種質資源,完成了第二版青稞基因組圖譜,進一步揭示了青稞的高原適應性機理機製。

  “今年,我們(men) 將把這些研究成果應用到青稞育種上,培育出更多能夠適應在青藏高原上生長、適應農(nong) 牧民群眾(zhong) 需求的品種。”曾興(xing) 權表示,青稞的育種雖然需要很長一段時間,也需要研究人員持續不斷地研究,但良種培育成功後,對於(yu) 青稞增產(chan) 、農(nong) 民增收意義(yi) 重大。“這將實實在在地給農(nong) 牧民群眾(zhong) 帶來增收。”


圖為(wei) 2019年8月拍攝的西藏自治區拉薩市堆龍德慶區柳梧鄉(xiang) 桑達村即將成熟的青稞田 攝影:王媛媛


圖為(wei) 2019年8月28日,西藏自治區山南市乃東(dong) 區昌珠鎮克麥村迎來豐(feng) 收 攝影:巫姍燕

  種子的話題在西藏自治區政協十一屆三次會(hui) 議農(nong) 業(ye) 界小組討論上暫時畫上了句號,巴桑多吉、杜傑、曾興(xing) 權等政協委員、西藏廣大農(nong) 業(ye) 、科技工作者們(men) 以及農(nong) 牧民群眾(zhong) 還在為(wei) 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的發展奮鬥著!(新利平台 記者/王媛媛)

  

(責編: 韓璐)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