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西藏新聞 > 原創

西藏政協委員把脈問診西藏發展瓶頸開出多劑良方

趙二召 發布時間:2020-01-09 14:12:00來源: 新利平台

  新利平台訊 西藏自治區政協十一屆三次會(hui) 議第二次大會(hui) 於(yu) 1月8日在拉薩召開。多位政協委員立足西藏區情,提出了很多很好的意見建議。尤其是在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建設“互聯網+醫療健康”體(ti) 係、推動羌塘國家公園建設方麵,政協委員把脈問診西藏發展瓶頸,開出多劑良方。


圖為(wei) 政協委員旦增發言

  扶貧先扶智 以精神扶貧激發群眾(zhong) 內(nei) 生動力鞏固脫貧攻堅成果

  西藏作為(wei) 唯一的省級集中連片特困地區和整體(ti) 性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任務十分艱巨。去年,西藏累計實施2639個(ge) 產(chan) 業(ye) 扶貧項目,帶動23.8萬(wan) 建檔立卡貧困人口脫貧。西藏自治區絕對貧困基本得到消除,整體(ti) 攻堅即將取得全勝。

  成績來之不易。激發貧困群眾(zhong) 內(nei) 生動力,防止脫貧群眾(zhong) 返貧成為(wei) 今後必須攻克的難題。針對當前部分貧困群眾(zhong) “等靠要”思想不同程度存在,部分群眾(zhong) “吃政策飯”的依賴思想嚴(yan) 重,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壓力增大,持續精準地加強精神扶貧、激發群眾(zhong) 內(nei) 生動力是鞏固提升脫貧攻堅成果最重要的工作之一。

  經濟界政協委員旦增說:“西藏始終把激發貧困群眾(zhong) 內(nei) 生動力作為(wei) 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治本之舉(ju) ,引導貧困群眾(zhong) 在脫貧攻堅中唱主角、當主體(ti) 。”

  旦增委員建議:要強化輿論宣傳(chuan) ,轉變落後思想觀念。深入宣傳(chuan) 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的重大意義(yi) ,用身邊的致富能人教育好脫貧群眾(zhong) ,通過自己勞動過上更加美好的生活;要發揮示範引領作用,不斷提高農(nong) 牧民組織化程度;要培育發展扶貧產(chan) 業(ye) ,增強自我發展能力。


圖為(wei) 政協委員格桑玉珍發言

  “互聯網+醫療健康” 實現“一部手機”通辦各類業(ye) 務

  “互聯網+醫療健康”以其高效快捷、互聯互通、不受空間限製等優(you) 勢,成為(wei) 推動解決(jue) 西藏醫療衛生服務半徑大、城鄉(xiang) 醫療資源不均衡、基層醫療衛生能力薄弱等問題的良方。

  2019年,西藏在“互聯網+醫療健康”方麵全麵發力,試點建設了西藏自治區和山南市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建設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管理信息係統。實現3家西藏自治區級和14家地市級醫院網上預約掛號、智能導診、在線繳費、健康教育等便民惠民功能,得到了患者和群眾(zhong) 的廣泛認可和點讚。

  醫藥衛生界政協委員格桑玉珍建議:實現“一份病曆”通用西藏自治區全區醫院,群眾(zhong) 看病隻需提供個(ge) 人身份信息,聯網醫院就可以了解患者病曆情況;實現“一部手機”通辦各項業(ye) 務,實現預約掛號、候診提醒、檢驗檢查結果查詢等功能;實現“一次就診”通享優(you) 質服務,通過遠程會(hui) 診、遠程影像診斷等服務,讓農(nong) 牧區群眾(zhong) 通享西藏自治區全區優(you) 質資源,不斷提升人民群眾(zhong) 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圖為(wei) 政協委員嘠瑪貢加建言資政

  打造生態文明新名片 推動羌塘國家公園建設

  廣闊的藏北地區,孕育著壯美的羌塘高原。這裏有數不盡的神山聖湖和浩瀚的草原,豐(feng) 富的自然和人文景觀獨一無二。這裏的遊牧生活、古老歌舞、民族服飾、民間文化獨具一格,是羌塘牧人的文化符號,更是中華民族燦爛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

  特邀界政協委員嘠瑪貢加說:“建設羌塘國家公園符合國家戰略布局規劃,羌塘高原的地理特殊性、水資源特殊性、植物資源特殊性、野生動物資源特殊性、曆史人文特殊性決(jue) 定了羌塘國家公園建設的重要意義(yi) 。”

  嘠瑪貢加建議:要根據羌塘高原的自然地理、人文特點形成總體(ti) 建設方案,把特殊生態區域建成生產(chan) 空間合理高效、生活空間宜居適度、山清水秀、環境和諧的高原生態文明區域;要把羌塘高原建成國家文明特區,需要遵循複合生態係統原理、產(chan) 業(ye) 生態原理、可持續發展理論等;要努力把羌塘國家公園打造成中國生態文明建設的名片,打造成生態係統原真保護樣板、高原生物自然種質資源庫及生態環境科研基地,切實保護好最後一方“淨土”。(新利平台 記者/趙二召 趙耀 王媛媛)

(責編: 郭爽)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一粒青稞“上”兩會

    “我的建議就是希望有關部門能在春耕春播時節給農民群眾多分配一些青稞良種等所需的農業生產資料。”西藏自治區政協十一屆三次會議正在拉薩市召開,在農業界小組討論上,政協委員、林芝市工布江達縣江達鄉貢仲村村民巴桑多吉帶著...[詳細]
  • 一聲“噶真切”,一條脫貧致富路

    2019年西藏自治區19個貧困縣(區)摘帽、15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脫貧,累計實施2639個產業扶貧項目,帶動23.8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脫貧,絕對貧困基本得到消除,脫貧攻堅決勝在望。成績的背後有著數以千計的各類產業在為扶貧貢獻力量...[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