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悔的青春最美麗——我與支教點的故事
我要去支教。這是我的夢想,之所以用上夢想這個(ge) 詞,是因為(wei) 我知道,不管什麽(me) 時候我都要去實現它,而我也始終是堅持著並且相信著這個(ge) 夢想。它就仿佛是一根藤,緊緊地纏繞著我的心,並且不斷地頑強地生長,愈發茂盛,那綠色的葉子在我心中落下了點點班駁,添上了一種生命,鮮活的生命。
圖為(wei) 才讓給學生上課
不知道它是什麽(me) 時候開始萌芽的,好像就是那個(ge) 時候,在青海民族大學上學期間,在老師講課的課件上看到那張照片的時候。在照片上有一雙手,那是一雙滄桑的手,深褐色,上麵布滿了老繭,手掌的紋路很深,粗粗的皮膚有幾道新鮮的傷(shang) 口流著膿血,因為(wei) 冬天的原因被凍得通紅,手上還有黃黃的汙垢,不知道該用什麽(me) 樣的文字才能夠將那雙手描述出來,既不誇張又能形象地形容出那雙手背後的故事。那雙手深深地刻在了我的腦海之中。本以為(wei) 那是一位為(wei) 了家庭飽受風霜,嚐盡辛酸的老父親(qin) 的手,但是,誰能想到那是一個(ge) 10歲孩子的手啊!竟滄桑如一位垂暮的老人的手,讓人看一下就忍不住心痛一下。淚,就那樣放肆地流下來,毫無預兆地。這雙令人心疼的手的主人是本該接受教育的孩童,上不起學,小小年紀就要幫助家裏人肩負生活重擔。心也許就是在那一刻被觸動的,那個(ge) 夢想就被小心翼翼地種進了我的心裏。一定要幫助那樣的孩子能夠坐在教室裏上課。
去貧困地區,去牧區支教吧。這個(ge) 聲音一遍又一遍響起,伴著我一年又一年。這個(ge) 夢想並不需要理由,如果有的話,那就是課件上老師放的那張照片。終於(yu) 在2017年我等來了畢業(ye) ,也算是心想事成,在畢業(ye) 後將近一年的時候,即2018年10月我成為(wei) 了一名人民教師。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轉眼間我在牧區支教兩(liang) 年了,回想起支教的點點滴滴,我真是感慨萬(wan) 千,可謂是五味雜陳。
我支教的地方是牧區,地理環境可謂惡劣,學校就在一座山丘的下麵,教學樓是一棟三層樓房,因為(wei) 地理條件的限製,學校發展的空間比較小。景色很是單調,植被隻有耐旱耐寒的鬆樹。可是,它也有別具一格的風景呢,在那鬆樹林裏常有猴子出沒,給這單調的地方添加了生命力。我跟學生是亦師亦友。在課堂上,我是他們(men) 的老師,然而在課下,我成為(wei) 了他們(men) 的大哥哥。下課之後,在我宿舍門外總能聽到孩子們(men) 親(qin) 切地呼喚:“老師,快出來啊,我們(men) 一起玩啊!”他們(men) 先將我拉過去看那鬆樹林裏上躥下跳的猴子,然後拉我到操場,跟他們(men) 一起踢足球,捉迷藏,還有唱歌跳舞。
似乎這裏的孩子天生被賦予了某種超能力,他們(men) 從(cong) 來不需要任何人的指導,他們(men) 就會(hui) 載歌載舞。我們(men) 班的調皮搗蛋大王特才就是這樣的一個(ge) 孩子,從(cong) 未有人教過他應該怎麽(me) 去唱歌,但他唱歌很是悅耳動聽。
後來在跟他們(men) 的聊天中得知:原來大自然就是他們(men) 的老師。因為(wei) 是牧區,主要居民是藏族,他們(men) 可是馬背上的民族,常年跟牛羊馬為(wei) 伴,它們(men) 是孩子們(men) 最好的夥(huo) 伴,孩子們(men) 每天,甚至是每時每刻都能聽到草原上牛羊馬的奔跑聲,吼叫聲,那些聲音深深地烙在了孩子們(men) 的腦海裏,慢慢地形成了某種旋律,自然而然地成為(wei) 了優(you) 美動聽的歌曲了。舞蹈也是如此,是在無聊枯燥的放牧生活中,慢慢摸索出來的。
這裏環境雖然不怎麽(me) 樣,可是樂(le) 趣依然在呀。每年的夏天對於(yu) 這裏的孩子們(men) 來說就是最美的季節。藍天白雲(yun) 下,大地樹木都穿上了綠色的新裝,獨具特色的藏式帳篷搭建在湖邊,孩子們(men) 在綠油油的草原上騎馬放牧,很是悠閑愜意。這時,再傳(chuan) 來遠方卓瑪姑娘的歌聲,更是生氣勃勃。
在去任教之前,我曾經無數次地想象過那裏的學校是什麽(me) 樣的,那裏的孩子們(men) 是什麽(me) 樣的。而當我站在講台上,看著他們(men) 一張張年輕稚嫩的麵龐,天真可愛的笑容,一雙雙清澈的眼睛;教室外,聽到孩子們(men) 清脆爽朗的嬉鬧聲和那一聲聲對我親(qin) 切的呼喚,一切都有了完美的答案。一個(ge) 個(ge) 湧動著青春熱情的夢想,已被他們(men) 點燃,我對那裏的支教工作不由得充滿了力量。
“給他們(men) 一個(ge) 夢想,給自己一份成長。”從(cong) 一開始時對這句話的一知半解,到現在每每想起時心裏泛出的小小的驕傲,是多滿足的一件事啊。在那些充實忙碌卻又毫無煩惱焦躁的日子裏,我們(men) 的名字帶上了“老師”的後綴。猶記得我們(men) 與(yu) 他們(men) 的每次交談,談及牧區外的世界,談夢想談未來。我用自己的故事告訴他們(men) ,在不遠的將來,還會(hui) 有更大更廣闊的世界等著他來探尋。同時,我也更享受和他們(men) 在一起的時光:享受著拉著他們(men) 的小手肆無忌憚地奔跑在陽光下,享受著與(yu) 他們(men) 每次擁抱時的溫暖和喜悅,享受著手心裏他們(men) 緊緊塞進來的小手的甜蜜。就這樣,我們(men) 成長了,我們(men) 收獲到了世間最美好、單純的一份情感、一份純真,一份回憶起來可以無語凝噎的體(ti) 會(hui) 。
而他們(men) ,也用獨屬於(yu) 他們(men) 那個(ge) 年齡的單純、熱情,在每節課上盡情地揮灑個(ge) 性,領悟到了老師想要帶給他們(men) 的點滴。無論是語文老師所講述的一個(ge) 成語、音樂(le) 老師分享的一首歌、數學老師給他們(men) 帶來的一個(ge) 有趣的數學故事等等,所有人都用他們(men) 天真無邪的眼神感受著這一切。從(cong) 開始的陌生到離別說再見的諾言,他們(men) 心中夢想的種子已經開始生根發芽。
這就是我和孩子們(men) 的故事。我愛這個(ge) 地方,更熱愛這裏的孩子。我從(cong) 未奢望過自己長大後能成就一番豐(feng) 功偉(wei) 績,我隻是熱切地希望在牧區那遼闊的土地上當一名平凡的老師,在孩童們(men) 讀書(shu) 聲琅琅之前,在孩子們(men) 學成走出牧區之後。(新利平台 通訊員/才讓)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大連理工學子支教西藏手記:在白堆村最美的日子
大連理工大學西行尋夢誌願服務隊跨越山山水水,來到這裏,遇見了最可愛的人們。 [詳細] -
支教結束 故事未完
中國農業大學峰雲社人文科考隊於8月9日—14日在西藏自治區山南市隆子縣且康村進行了為期6天的夏令營支教活動。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