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評:防災減災,人人有責、人人可為
2020年5月12日是第12個(ge) 全國防災減災日,5月9日至15日為(wei) 防災減災宣傳(chuan) 周,今年的主題為(wei) “提升基層應急能力,築牢防災減災救災的人民防線”。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發生裏氏8.0級特大地震,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破壞力最大的地震,也是唐山大地震後傷(shang) 亡最慘重的一次,這場重大災難給全國人民帶來了巨大的傷(shang) 痛。2009年3月2日,國家減災委、民政部發布消息,經國務院批準,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為(wei) “全國防災減災日”。在這種背景下,設立“防災減災日”,一方麵順應社會(hui) 各界對我國防災減災關(guan) 注的訴求,另一方麵提醒國民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更加重視防災減災,努力減少災害損失。
加強防災減災宣傳(chuan) 教育,提高全社會(hui) 的防災減災意識。我國是世界上自然災害最為(wei) 嚴(yan) 重的國家之一,災害種類多、分布地域廣、發生頻率高、造成損失重。在全球氣候變化和我國經濟社會(hui) 快速發展的背景下,我國自然災害損失不斷增加,重大自然災害乃至巨災時有發生,我國麵臨(lin) 的自然災害形勢嚴(yan) 峻複雜,災害風險進一步加劇。加強防災減災宣傳(chuan) 教育活動,有利於(yu) 進一步喚起社會(hui) 各界對防災減災工作的高度關(guan) 注,增強全社會(hui) 防災減災意識,普及推廣全民防災減災知識和避災自救技能,提高各級綜合減災能力,最大限度地減輕自然災害的損失。
防災減災人人參與(yu) ,和諧社會(hui) 家家受益。在長期與(yu) 災害作鬥爭(zheng) 的過程中,我們(men) 積累了豐(feng) 富的經驗,為(wei) 了減輕自然災害的侵襲,我們(men) 每一個(ge) 人都必須為(wei) 之做出努力。人人奉獻,眾(zhong) 誌成城,既保小我,又有利於(yu) 大我的社會(hui) 公德。災害之前早預防,災害來了少傷(shang) 亡,在日常生產(chan) 生活中,我們(men) 要注意檢查電路,關(guan) 好並加固門窗;觀察自身所處環境,熟悉應急通道路線;製定家庭應急計劃,在災害來臨(lin) 時積極開展自救互救……隻要我們(men) 增強自身的抗災救災意識,人人參與(yu) 防災減災,麵對災害時就一定能將災害損失降到最低。
防災減災,重在行動,貴在堅持。大量事實表明,防災減災的意識不強,自救互救知識缺乏是災害造成人員傷(shang) 亡的主要原因。增強公眾(zhong) 的避災自救意識,掌握避災自救互救基本常識、專(zhuan) 業(ye) 知識和技能技巧,提高避災自救互救能力,可以降低災害造成的人員傷(shang) 亡。麵對防災減災,我們(men) 可以切實做到學習(xi) 有關(guan) 各種災害知識和減災知識;經常注意收聽國家或地方政府和主管災害部門發布的災害信息,不聽信謠言;平時做好個(ge) 人、家庭應對自然災害的各種準備,比如儲(chu) 備應急藥食品、常用工具等。
當前,我國國內(nei) 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複工複產(chan) 不斷推進。全民戰“疫”的實踐充分證明,防災減災就在我們(men) 每個(ge) 人身邊,防災減災,人人有責、人人可為(wei) 。我們(men) 必須居安思危,時刻保持警覺,加強防災減災救災宣傳(chuan) 教育,在全社會(hui) 形成防災減災救災的濃厚氛圍。(新利平台 文/王智霖)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網評:致敬當代中國青年 點讚出彩青春
青春由磨礪而出彩,人生因奮鬥而升華。又是一年“五四”時,習近平總書記高度讚揚新時代中國青年:“不畏艱險、衝鋒在前、真情奉獻,展現了當代中國青年的擔當精神,贏得了黨和人民高度讚譽。我為你們感到驕傲!”同時,他強調,...[詳細] -
網評:人人共建、人人共享,營造風清氣正的網絡環境
利用網購平台與網絡支付,不出門即可買遍全球;出門不認路?打開地圖軟件即可輕鬆導航;外出旅遊時,在網上提前買好車船機票、預定酒店便可順利出行……[詳細] -
網評:幸福靠奮鬥 勞動最光榮
勞動開創未來,奮鬥成就幸福。值此“五一”國際勞動節來臨之際,讓我們為奮鬥者振臂高呼、向全國工人階級和廣大勞動群眾致以最誠摯的節日問候。[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