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有光,腳下便有方向
新利平台訊 五月的門曲河穀是播種希望的季節。位於(yu) 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市的仁布縣,農(nong) 牧民正在自家田地為(wei) 新一年的收成忙碌著。同樣忙碌著的還有仁布鄉(xiang) 的羅桑,視頻電話不斷的他正在為(wei) 新廠房挑選著建築材料,為(wei) 自己也為(wei) 每一位員工忙活著。
圖為(wei) 羅桑新廠房 攝影:趙耀
在仁布提及羅桑,大家稱讚他的同時也為(wei) 他自強不息的精神所深深折服。從(cong) 小患有小兒(er) 麻痹的羅桑靠著自己不懈努力已經成為(wei) 了當地小有名氣的企業(ye) 家和慈善家,吸納貧困、殘疾群眾(zhong) 就業(ye) 的同時也積極地盡自己所能幫扶別人。羅桑說:“當年我也是那個(ge) 被幫助的人,感謝每一位幫助過我的人。尤其是那位漢族‘老師’。”
圖為(wei) 羅桑 圖片由羅桑提供
羅桑口中的“老師”是一位中南地質勘察院技術人員,雖然如今已不記得他的名字,但他的音容笑貌羅桑卻記得一清二楚。2003年羅桑中專(zhuan) 畢業(ye) 再找了很多次工作無果的情況下賦閑在家。2004年,在一次機緣巧合下,中專(zhuan) 畢業(ye) 會(hui) 說漢語、識漢字的羅桑被聘為(wei) 了那位“老師”的翻譯,負責跟當地群眾(zhong) 溝通交流,一天有40多元錢的工資。在羅桑的印象中,那位老師戴著眼鏡,個(ge) 子不高,總是一副很友善的樣子,從(cong) 來也沒有發過脾氣。“因為(wei) 考慮到我身體(ti) 的原因,兩(liang) 年的工作期間內(nei) 從(cong) 來都是他拿重的東(dong) 西,輕的東(dong) 西讓我來拿。”羅桑說。
2017年,事業(ye) 有成的羅桑想起了當初的那位“老師”,便到拉薩市去尋找,想當麵敘敘舊,感謝一下當年對自己的照顧。可到了拉薩後,羅桑卻得知老師在去那曲工作的時候不幸去世了。“在那麽(me) 多曾經幫助過我的人中,他對我的影響最大。他大我幾歲,教會(hui) 我很多專(zhuan) 業(ye) 知識的同時也教會(hui) 了我如何做人、做事,如何融入到社會(hui) 當中,因為(wei) 他的鼓勵和教導,才有了今天的我。”談起此事,羅桑情緒激動,幾近落淚。
圖為(wei) 羅桑榮獲全國自強模範 攝影:趙耀
17年前那位“老師”在羅桑心中種下的“善因”,如今已經結出了“善果”。無意識中,羅桑循著“老師”的足跡一步步走來,用奮鬥改變了自己的生活,也改變了鄉(xiang) 親(qin) 們(men) 的生活。
從(cong) 2008年成立仁布鄉(xiang) 農(nong) 牧民建築施工隊到2016年成立幸福殘疾人手工編織合作社再到如今新建廠房,羅桑吃過的苦是一個(ge) 正常人無法想象的。也正因為(wei) 如此,羅桑對一些殘疾人的生活感同身受,成立合作社的初衷也是希望能夠通過自己的力量幫扶更多像自己一樣的人,能改善他們(men) 的生活。
圖為(wei) 殘疾人手工編織合作社舊廠房內(nei) 工人正在工作 圖片由羅桑提供
羅桑的苦心並不是每一個(ge) 人都能理解。剛開始成立合作社的時候,幾乎沒有殘疾人過來應聘。洛桑在了解情況之後一戶一戶上門尋訪,用自己的親(qin) 身經曆去說服他們(men) 及家人,希望這些殘疾人可以走出家門靠自己的雙手自力更生。“因為(wei) 殘疾的原因,很多家庭的父母都不願意讓孩子上學,隻是讓他們(men) 在家裏待著,平時做做家務、放牧種地。父母在世的時候這種生活看似還過得去,但是如果父母老了、去世了,他們(men) 沒人照顧了該怎麽(me) 辦!?掌握一門技術最起碼能讓他們(men) 好好地活下去。”羅桑說。
圖為(wei) 殘疾人手工編織合作社生產(chan) 的產(chan) 品 圖片由羅桑提供
如今,羅桑的合作社有22個(ge) 殘疾人在合作社工作,主要編織氆氌、羊毛被和縫製靴子,平均工資6000元左右。除工資外,2018年合作社總分紅3.4萬(wan) 元,2019年分紅3.5萬(wan) 元。如合作社的新建廠房中,各種設備和原材料已經陸續準備就緒,新招聘的易地扶貧搬遷戶也走進了廠房,開始進行培訓。據洛桑介紹,培訓期間,員工的工資按照每日120元進行發放。
圖為(wei) 2019年合作社分紅現場 圖片由羅桑提供
“第一天來合作社上班的米瑪是從(cong) 然巴鄉(xiang) 搬遷到仁布縣易地扶貧安置點的,在安置辦的對接下,米瑪應聘到了羅桑的合作社開始進行編織技術的培訓。“以前在然巴鄉(xiang) 主要是放牧,耕地也很少,生活條件很艱苦。搬遷到這裏之後,住得也好了,交通也方便了,還找到了工作。”米瑪笑著說。
圖為(wei) 米瑪正在工作中 攝影:趙耀
此外,羅桑的建築施工隊現如今也帶動了36人就業(ye) 。“我已經在羅桑的建築施工隊工作10年了,以前我家很窮,在羅桑的幫助下,我熟練掌握了砌牆等技術,我現在每天能拿到300元的工資,我兒(er) 子也在施工隊開挖掘機,去年一年,我和兒(er) 子掙了15萬(wan) 元,現在家裏條件還不錯。”紮西頓珠說。
除了吸納群眾(zhong) 就業(ye) 之外,羅桑也積極投身到慈善事業(ye) 之中。羅桑聽說同鄉(xiang) 的阿旺卓瑪姐弟倆(lia) 因為(wei) 殘疾導致生活困難。他便出資3萬(wan) 元為(wei) 阿旺卓瑪租店麵、製作貨架和進貨。因為(wei) 店裏經常有人來買(mai) 東(dong) 西,阿旺卓瑪的運動量增加了,現在已經扔掉拐杖自行走路了。弟弟也在羅桑的幫助之下找到了一份工作。
圖為(wei) 新廠房內(nei) 的氆氌編織機 攝影:趙耀
新廠房裏麵,羅桑正在規劃著今後合作社新的發展方向,他坦言現在自己的壓力很大。因為(wei) 合作社不僅(jin) 僅(jin) 是自己的事情,還關(guan) 乎著每一位員工的家庭生活,他要對他們(men) 負責。肩上的擔子更重了,這讓羅桑踏出去的每一步雖步履蹣跚,卻異常堅定。
心中有光,腳下便有方向。這束光溫暖了許多人,也照亮了許多人的人生之路。(新利平台 記者/王淑 趙耀 王媛媛 趙二召)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藏族服飾將在青海湖畔大放異彩
近日,據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文體旅遊廣電局消息,作為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青海解放70周年係列活動之一,海南州“唱響民族團結•感恩偉大祖國”大型文藝晚會暨第四屆藏族服飾文化藝術節(藏族服飾博覽會)將於8月19日至21日在...[詳細] -
“百裏不同裝”:甘肅甘南藏族服飾之美
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地處青藏高原東北邊緣,是一個以藏族為主體的多民族聚居區。甘南藏族服飾曆史悠久、意蘊深邃、多元交融,單是牧區和農區的服飾。[詳細] -
青藏高原上,那些穿在身上的“秘密”
峽穀、森林;草原、湖泊;雪山、沙漠……青藏高原特殊的地理環境造就了這片高原上的多樣風景,也產生了絢麗多姿的服飾文化。[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