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北故事】鹽湖,富有的海
2002年初夏,我所參與(yu) 的“藏北高原無人區科考團”再進無人區,開始對藏北無人區鹽湖資源進行科學考察。
藏語中,湖泊通常稱為(wei) “錯”,鹽湖叫“茶卡”。
圖為(wei) 班戈錯鹽湖,白色的是鹽類礦物結晶體(ti) (唐召明2009年攝)
提起鹽湖,人們(men) 往往會(hui) 想到柴達木。在多數中國人的心目中,柴達木在遙遠的大西北。20世紀50年代,當新中國開始大規模經濟建設時,人們(men) 好像突然發現了祖國的聚寶盆柴達木,注意到盆地裏眾(zhong) 多的鹽湖和鹽湖裏的寶藏。
漸漸地,了解柴達木鹽湖的人越來越多。可是至今仍然很少有人知道藏北高原的鹽湖。其實,藏北高原才是我國鹽湖分布最密集的地區。
西藏是我國湖泊最多的省區。全西藏共有大小湖泊1500多個(ge) ,且主要分布在藏北高原。
圖為(wei) 一個(ge) 因湖水蒸發而消退,形成彩色湖岸線的鹽湖(唐召明2009年8月1日攝)
在藏北高原眾(zhong) 多的湖泊中,鹽湖占有特殊的地位。青藏高原共有鹽湖200多個(ge) ,其中170多個(ge) 分布在藏北高原一帶。藏北鹽湖和柴達木鹽湖一樣,一個(ge) 個(ge) 都是寶庫。湖表鹵水和晶間鹵水含有碳酸鹽、硫酸鹽、硼酸鹽、氯化物等近百種礦物和40多種化學成分,可以成為(wei) 我國無機鹽工業(ye) 重要的原料基地。其中鋰的儲(chu) 量占世界首位,硼、鎂、鉀名列世界前茅。藏北高原一些鹽湖裏的硼酸鹽沉積在世界上首屈一指。一些鹽湖裏天然沉積的石鹽、鉀鹽、硼酸鹽、芒硝礦床,達到了工業(ye) 開采要求。
我們(men) 這次在對幾座鹽湖的科考中,無不驚歎藏北無人區豐(feng) 富的鹽湖資源。
藏北高原雖然幹燥,可並不缺水,這裏的湖泊麵積達25000平方公裏,占全國湖泊總麵積的四分之一,有近500多個(ge) 麵積超過1平方公裏的湖泊和300多個(ge) 麵積超過5平方公裏的湖泊。它是世界上湖麵海拔最高、範圍最廣、數量最多的高原湖區。
通常,每升湖水中含鹽量大於(yu) 50克的湖泊,稱為(wei) 鹽湖。
這次在80多平方公裏的瑪爾果茶卡考察時,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鹽湖學家鄭綿平笑著說:“你們(men) 可以躺在湖麵上看書(shu) 。”因為(wei) 鹽湖的鹽度達到25%,浮力就可以將人托至水麵,而瑪爾果茶卡的鹽度是30%,與(yu) 死海相差無幾。
圖為(wei) 雙湖特別區(現稱雙湖縣)巴嶺鄉(xiang) 牧民群眾(zhong) 在鹽湖裏捕撈鹵蟲卵。鹵蟲卵是一種高級水產(chan) 飼料,已成為(wei) 當地的一項重要收入來源(唐召明2009年攝)
瑪爾果茶卡湖麵海拔4830米。雨季時湖水深僅(jin) 5厘米左右,旱季時大部分時間幾近幹涸,為(wei) 時令湖。由於(yu) 近年來氣候幹旱,湖泊強烈退縮,在湖北岸留下兩(liang) 級砂礫堤(古湖岸遺跡),分別高出湖麵1.5米與(yu) 5米左右。其湖水ph值為(wei) 7.3,化學類型屬硫酸鎂亞(ya) 型,礦化度318克/升。湖底全為(wei) 白色鹽結晶所組成的沉積層,湖心處鹽層厚度1.5米以上,鹽礦藏量十分豐(feng) 富。鹽湖中並不是沒有生物,一種名叫“豐(feng) 年蟲”,也稱“鹵蟲”的紅色小蟲子就在鹵水中活得非常滋潤。
鹵蟲是一種高級水產(chan) 飼料,對蝦養(yang) 殖就少不了它。
鄭綿平院士在藏北無人區考察過27個(ge) 鹽湖,其中10個(ge) 鹽湖裏發現了鹵蟲。
圖為(wei) 孔孔茶卡中的鹽類礦物結晶體(ti) (唐召明2002年初夏攝)
在孔孔茶卡,我們(men) 遇上20多位來自當雄縣和日喀則的藏族群眾(zhong) ,他們(men) 開了8輛東(dong) 風牌卡車到鹽湖采鹽。
孔孔茶卡岸邊的鹽帶寬達百米,如銀似雪,踩上去“嘎嘎”作響。藏族群眾(zhong) 像裝土一樣往編織袋裏鏟著鹽巴。剛鏟上來帶水的鹽巴是粉紅色的,往岸上一放,很快變成雪白色。
類似孔孔茶卡這樣的鹽湖在藏北高原還有很多,它們(men) 都是高原隆起過程中氣候逐漸變幹旱的產(chan) 物,所形成的各類鹽礦資源儲(chu) 量十分可觀。
孔孔茶卡可年產(chan) 食鹽5000噸,在藏北眾(zhong) 多鹽湖中,這隻能算中等規模。像依布茶卡、亞(ya) 根茶卡、朋彥茶卡、肖茶卡等鹽湖,淺淺的湖水下,鹽層厚度達1米,僅(jin) 這些鹽湖裏的食鹽開采出來,就足夠西藏人民食用數萬(wan) 年。
圖為(wei) 依布茶卡中的鹽類礦物結晶體(ti) (唐召明1998年初夏攝)
高原鹽湖裏的資源,是工業(ye) 、農(nong) 業(ye) 、國防和現代尖端技術的重要原料,是一項潛在的寶藏。我國對鹽湖資源開發利用已有幾千年的悠久曆史。據傳(chuan) ,遠在舜帝時,山西運城一帶就有人開始在鹽湖裏曬鹽。在偏遠閉塞的西藏高原,鹽湖開發也可追溯到6世紀。20世紀五十年代,班戈錯鹽湖裏的硼砂,曾對西藏經濟發展和國家經濟建設作出過重要貢獻。
鋰、鉀是一種稀有金屬,可用於(yu) 鋰電池、可控核聚變反應及玻璃、陶瓷、油脂和鋁的生產(chan) 中。中國鋰資源占世界45%,而中國的鋰又大部分分布在藏北。
藏北鹽湖,富有的海。隨著科學技術和交通運輸業(ye) 的發展,相信它終將會(hui) 獻出自己的寶藏。(新利平台 文、圖/唐召明)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藏北故事】科考世界上海拔最高大溶洞
2001年7月1日,我跟隨“藏北高原無人區科考團”來到藏北班戈縣保吉鄉娘日貢東溶洞考察。這次考察,我有著記者和科考團副團長的雙重身份。 [詳細] -
【藏北故事】一張小友圖 30年變遷史
圖片上的草原小姐妹,臉頰上有著純潔、無瑕、美麗的符號“高原紅”。一經發布,便贏得無數人點讚,有人建議我應該尋找她們。[詳細] -
【藏北故事】白瑪,在北京天安門城樓圓夢的西藏英雄
1月9日,京城陽光燦爛。我陪同來京治病的老朋友白瑪和他的女兒、女婿及翻譯加央玉珍,一同登上天安門城樓,幫這位全國勞動模範圓了一生的夢想。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