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北故事】我也願做一名“草原人”
黑帳篷
紅瓔珞
白桅杆
像高原深處的碉堡
四四方方坐落在那裏
故事的眼神
從(cong) 黑帳篷的天窗裏窺探
同嫋嫋的炊煙一起
享受世間的盛情
……
這是藏北詩人、時任那曲縣縣長紮南曾為(wei) 草原黑色犛牛毛帳篷所作的一首詩。
那是2009年8月12日中午時分,一年一度的那曲賽馬會(hui) 正在舉(ju) 行。
那曲賽馬會(hui) ,也稱羌塘恰青賽馬藝術節,藏語叫“達爾久”,是藏北規模盛大的傳(chuan) 統節日。
這是時任那曲縣縣長紮南(右)與(yu) 中石化首批援藏幹部李一超(左)在那曲賽馬會(hui) 的大“黑賬”裏,正在交流牧民傳(chuan) 統火槍的使用方法(唐召明2009年8月12日攝)
當日,我和中石化首批援藏幹部李一超因救助班戈縣脖子下長著巨大腫瘤的牧女斯求卓瑪,從(cong) 北京來到班戈,又從(cong) 班戈來到那曲鎮。
在賽馬會(hui) 如雲(yun) 的帳篷區,我們(men) 見到了時任那曲縣縣長的紮南。他身材高大魁梧,與(yu) 李一超曾在班戈縣當過正、副縣長。我和紮南以前就認識。至今他還記得1989年盛夏,我在那曲賽馬會(hui) 上首發《神秘的藏北無人區》一書(shu) 時的每個(ge) 場景,並一直鼓勵我寫(xie) 續集。後來,我撰寫(xie) 出版《走遍藏北無人區》一書(shu) ,可以說與(yu) 他的鼓勵密不可分。
三人都是老朋友,一見麵有說不完的話題。為(wei) 了不影響我們(men) 在那曲趕火車,紮南帶我們(men) 先參觀一頂巨大的牛毛帳篷。
這是人們(men) 在排隊參觀那曲賽馬會(hui) 所展示的巨大黑色犛牛毛帳篷。這頂大“黑帳”占地麵積3600平方米、內(nei) 部有效麵積666平方米,可供上百人自由活動(唐召明2009年8月12日攝)
這頂名叫“巴拿紮西林傑”的觀賞篷,由那曲地區旅遊局和那曲縣政府協同製作完成,僅(jin) 牛毛就用了4300公斤。它占地麵積3600平方米,內(nei) 部有效麵積666平方米,可供上百人自由活動,堪稱當時的牛毛帳篷之最。
看著紮南如數家珍地向我們(men) 介紹“大黑賬”裏所展示的牧民生活物品。我不由得想起這位“草原人”的傳(chuan) 奇經曆。
紮南是一位真正的草原人。他出生在那曲,從(cong) 小在逐水草而居的帳篷裏長大,直到12歲時才背著書(shu) 包走進學校。
他在羅瑪鎮中心小學上了三年學,後考入那曲地區中學師範班,畢業(ye) 後留校。在學校當過夥(huo) 食管理員、夥(huo) 食會(hui) 計等。那時教學質量差、雖說中專(zhuan) 畢業(ye) ,按照紮南的說法,其實隻有小學三年級文化水平。在領第一份工資時他因不會(hui) 寫(xie) 領條,還被學校會(hui) 計嘲諷過。
由此,他開始自學文化,把自己深深埋進書(shu) 海裏,幾乎所有時間都是在苦讀中度過。詩歌、文學、曆史、哲學……他越讀越感到充實,也從(cong) 中領悟到求索的艱難和幸福。同時,他的工作能力也迅速提高。後來,他被調到那曲教體(ti) 局當會(hui) 計,再後來考入中央民族學院幹訓部,獲大專(zhuan) 學曆。
這是唐召明(左)與(yu) 時任那曲縣縣長紮南(右)在那曲賽馬會(hui) 的帳篷前合影留念(唐召明提供,2009年8月12日攝)
32歲時,自學成才的紮南被調到班戈縣任副縣長,直至任縣長。沒過幾年,他又被調到那曲縣任縣長、那曲地區政協副主席、那曲行署副專(zhuan) 員,直至“地改市”後擔任那曲市副市長一職。盡管身份變了,但他對草原的熱愛一直沒有變。
帳篷、草原、牧人,是紮南詩歌創作的永恒主題。正如他在《晨曦》自序中所言:“牧人的生活既簡單又豐(feng) 富,簡單到一瓢茶香,一縷微笑……我在12歲之前生活在牧區,這成為(wei) 我一生豐(feng) 富的想象之源。”也正是這種經曆,使他所寫(xie) 詩歌常帶有濃濃的酥油味和淡淡的牧草清香。
在繁忙的工作之餘(yu) ,他創作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詩歌,出版了《羌塘晨曦》《羌塘晨歌》等詩集,還在《西藏文學》《中石化報》上發表了許多詩歌,並獲在職研究生學曆。
這是唐召明(左)與(yu) 那曲市副市長紮南(右)在雙湖縣城合影留念(唐召明提供,2019年9月20日攝)
紮南是我心存敬意的人。他那清麗(li) 、委婉、細膩的詩歌展現了草原美景和鄉(xiang) 土生活,以及牧人廣闊的胸懷,讀後讓人有一種夢回草原,夢在草原,夢圓草原之感。
我與(yu) 藏北草原結緣30多年來,或許是彼此對草原熱愛的緣故,有許多次我倆(lia) 在班戈縣、雙湖縣、比如縣、那曲縣等地總會(hui) 不期而遇。
其中,有兩(liang) 次相遇令我十分難忘。那是2014年盛夏的一天,我來到雙湖縣剛在賓館住下,與(yu) 幾位朋友正聊天,恰好紮南從(cong) 門前路過,他聽出我的說話聲音:“這不是老唐嗎?”我回頭一看,原來是時任那曲政協副主席紮南。他正好來雙湖“下鄉(xiang) ”,同住一個(ge) 賓館。就這樣,我倆(lia) 在中國最年輕、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雙湖縣巧遇了。
晚上,紮南叫我同去雙湖縣委書(shu) 記南培房裏喝酥油茶。南培也是老朋友。2013年盛夏,我所著《走遍藏北無人區》一書(shu) ,作為(wei) 獻給雙湖“撤區建縣”的禮物,南培在慶祝大會(hui) 上給我安排了此書(shu) 的首發和贈書(shu) 儀(yi) 式。
這是唐召明(左一)與(yu) 雙湖縣縣委書(shu) 記南培(右一)等領導在贈書(shu) 儀(yi) 式結束後合影留念。當日,唐召明所著的《走遍藏北無人區》一書(shu) 在雙湖縣舉(ju) 行了首發和贈書(shu) 儀(yi) 式(唐召明提供,2013年7月27日攝)
朋友相聚總是無比快樂(le) 。我們(men) 聊草原,說草原,自然說到了《走遍藏北無人區》一書(shu) 。基於(yu) 此書(shu) 對雙湖無人區開發事業(ye) 的貢獻,紮南笑著說:“班戈縣授予老唐為(wei) ‘榮譽縣民’,那雙湖縣就授予老唐為(wei) ‘榮譽牧民’吧!”南培當即表示讚同。愉快的夜晚,一直存在我的心底。
還有,2017年盛夏的一個(ge) 夜晚。我和新華社同事程雲(yun) 傑及中石油援藏幹部胡勇乘車從(cong) 雙湖縣趕往拉薩,路過班戈縣。湊巧在此“下鄉(xiang) ”的時任那曲地區行署副專(zhuan) 員紮南聽說後,與(yu) 班戈縣縣長次仁紮西、中石化援藏幹部褚洪金一起餓著肚子,等到很晚與(yu) 我共進晚餐,僅(jin) 僅(jin) 為(wei) 了老朋友見個(ge) 麵。
去年盛夏,我作為(wei) 北京建藏援藏工作者協會(hui) 誌願者向藏北牧民捐贈高原撿拾車,又一次與(yu) 時任那曲市副市長紮南相遇,他還笑談“榮譽牧民”之事,讓我心裏感到暖暖的。
時間久了,藏北人不論職位高低、坦誠相見的草原性格,給我烙上了深深印記。那就是,我也願做一名“草原人”。(新利平台 文、圖/唐召明)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藏北故事】鹽湖,富有的海
2002年初夏,我所參與的“藏北高原無人區科考團”再進無人區,開始對藏北無人區鹽湖資源進行科學考察。 [詳細] -
【藏北故事】科考世界上海拔最高大溶洞
2001年7月1日,我跟隨“藏北高原無人區科考團”來到藏北班戈縣保吉鄉娘日貢東溶洞考察。這次考察,我有著記者和科考團副團長的雙重身份。 [詳細] -
【藏北故事】一張小友圖 30年變遷史
圖片上的草原小姐妹,臉頰上有著純潔、無瑕、美麗的符號“高原紅”。一經發布,便贏得無數人點讚,有人建議我應該尋找她們。[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