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產業”讓西藏農牧民過上“牛日子”
新利平台訊 一鏟鏟飼料倒到食槽內(nei) ,犛牛悠閑地慢慢咀嚼。中午時分,西藏自治區昌都市類烏(wu) 齊縣濱達鄉(xiang) 央宗村的向巴郎加和幾位村民正在當地的犛牛短期育肥示範基地內(nei) 飼喂近期將要出欄的犛牛。
圖為(wei) 村民正在飼喂將要出欄的犛牛
“類烏(wu) 齊犛牛一直以膘肥體(ti) 壯、肉質鮮嫩、口感好享譽區內(nei) 外,但按照牧民傳(chuan) 統的秋末冬初出欄的畜牧理念,春夏秋三季市場上基本沒有新鮮犛牛肉。”濱達鄉(xiang) 黨(dang) 委書(shu) 記謝紹均介紹說,濱達鄉(xiang) 以育肥基地為(wei) 平台,在3至10月份反季節銷售有力提高了當地牧民的養(yang) 殖效益,基地現有待出欄犛牛474頭。
濱達鄉(xiang) 央宗村犛牛短期育肥示範基地建成於(yu) 2018年6月底,屬精準扶貧產(chan) 業(ye) 發展項目。目前,該基地除產(chan) 業(ye) 發展資金折股量化給貧困戶外,讓群眾(zhong) 以耕地、草場、犛牛等生產(chan) 資料折合成資金入股。
“現在全村牧民群眾(zhong) 參與(yu) 其中,村民分別享受土地流轉租金和利潤分紅。”濱達鄉(xiang) 黨(dang) 委書(shu) 記謝紹均說,2019年央宗村戶均增收3126元。
圖為(wei) 央宗村犛牛短期育肥示範基地的犛牛
飼喂完犛牛,向巴郎加告訴記者,在基地工作的他每月有2300元的收入,自己已經在基地工作2年了,犛牛經過3個(ge) 月左右的短期育肥可增收千元以上,向巴郎加認為(wei) 基地的建設為(wei) 當地村民帶來了可觀的收入。“基地不僅(jin) 為(wei) 當地富餘(yu) 勞動力提供了就業(ye) 崗位,還讓村民有了土地流轉租金和利潤分紅。此外,還可以將自家多餘(yu) 的飼草賣給基地增加現金收入。”
當前,央宗村犛牛短期育肥示範基地以年育肥出欄犛牛1200頭以上為(wei) 目標,按每頭育肥犛牛增收1100元,預計可讓牧民群眾(zhong) 實現增收132萬(wan) 元以上。
類烏(wu) 齊縣現有3座犛牛短期育肥基地,基地不僅(jin) 帶動周邊牧民群眾(zhong) 實施犛牛短期育肥增收,還帶動農(nong) 牧民群眾(zhong) 參與(yu) 飼草料種植拓寬增收渠道。
類烏(wu) 齊縣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局副局長旦增群培介紹說,2019年類烏(wu) 齊縣參與(yu) 到犛牛短期育肥基地入股集中育肥和到戶育肥的建檔立卡戶720餘(yu) 戶,戶均實現增收3000元以上;全縣1100餘(yu) 戶參與(yu) 飼草料種植,其中建檔立卡戶280戶,戶均實現增收2000元以上。
昌都市藏家犛牛股份有限公司是類烏(wu) 齊縣的招商引資企業(ye) ,集犛牛養(yang) 殖、育肥、繁育和加工、銷售於(yu) 一體(ti) 。目前該企業(ye) 擁有一條先進的年加工犛牛3萬(wan) 頭規模的標準化冷鮮肉生產(chan) 線和一條年產(chan) 300噸犛牛休閑產(chan) 品的生產(chan) 線。
藏家犛牛股份有限公司負責人劉芳介紹說,公司在類烏(wu) 齊縣和昌都市各開設有一個(ge) 類烏(wu) 齊犛牛肉廠家直營店,位於(yu) 昌都市的類烏(wu) 齊犛牛肉主題餐廳已於(yu) 2019年7月底正式營業(ye) 。
圖為(wei) 藏家犛牛股份有限公司生產(chan) 的鹵汁犛牛肉
“2019年公司產(chan) 值達到6200萬(wan) 。”劉芳說,公司常年以不低於(yu) 市場價(jia) 收購犛牛,保證廣大牧民群眾(zhong) 的犛牛每天都能出欄,市場每天都有新鮮犛牛肉,有效解決(jue) 了類烏(wu) 齊縣犛牛出欄問題和銷路問題。
目前,類烏(wu) 齊縣“種草—養(yang) 畜—加工—銷售”犛牛產(chan) 業(ye) 鏈已初見雛形,正在悄悄地改變著當地農(nong) 牧民的生活。(新利平台 記者/賈華加)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犛牛與藏族人民情感血肉相連
犛牛對於藏族人民具有特殊的重要意義,十世班禪曾說:“沒有犛牛就沒有藏族人民。”犛牛與藏族人民相生相伴、生生不息,深刻影響著藏族人民的性格。[詳細] -
西藏:娘亞犛牛拓寬嘉黎人致富路
在西藏自治區拉薩市城關區色拉北路第六期安居園的一處門麵房裏,次仁曲珍正在整理店裏銷售的酥油、“啦啦”、酸奶等犛牛奶製品。這家2019年12月才開門迎客的嘉黎縣畜產品拉薩直銷店雖營業不久,銷量卻很好。 [詳細] -
中科院院士鄭度:用犛牛精神鼓勵科技工作者
日前,地理學家、中科院院士鄭度作客“青藏高原科學大講堂”,分享青藏高原科考曆程。[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