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學家: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談會(hui) 上,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發表重要講話,這是新時代西藏工作的綱領性文件,意義(yi) 重大,影響深遠。習(xi) 近平在講話中指出:西藏工作必須堅持以維護祖國統一、加強民族團結為(wei) 著眼點和著力點。要加強對群眾(zhong) 的教育引導,廣泛發動群眾(zhong) 參與(yu) 反分裂鬥爭(zheng) ,形成維護穩定的銅牆鐵壁。深入開展黨(dang) 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hui) 主義(yi) 發展史教育,深入開展西藏地方和祖國關(guan) 係史教育,引導各族群眾(zhong) 樹立正確的國家觀、曆史觀、民族觀、文化觀、宗教觀。這就從(cong) 根本上為(wei) 西藏工作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指明了方向與(yu) 道路,也為(wei) 廣大史學工作者提出了西藏曆史研究的戰略性任務。
維護祖國統一,加強民族團結,最首要的問題,是要正本清源,從(cong) 根源上溯清各族群眾(zhong) 對於(yu) 西藏曆史的基本觀念和基本常識,從(cong) 而樹立正確的國家觀、曆史觀、民族觀、文化觀、宗教觀。祖國統一是各族人民的最高利益,民族團結是祖國統一的重要保證。隻有深入挖掘、整理和宣傳(chuan) 西藏自古以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曆史事實,才能深刻認識藏族和中國其他各兄弟民族從(cong) 來就是一個(ge) 命運共同體(ti) ,引導西藏各族群眾(zhong) 正本清源,從(cong) 曆史走向未來。
從(cong) 文化的形成來看,考古發現表明,西藏曆史從(cong) 石器時代開始,就已經顯現出它的文化和族群的形成是由多種民族文化交往交流交融而成的鮮明特點。在距今5000多年的卡若遺址,就發現了以砍砸器為(wei) 主的大量石器,如石斧、石刀、石鐮等,還有粟等農(nong) 作物種屬,有力證明西藏早期文化的形成與(yu) 黃河上遊地區的甘肅、青海等地有很大聯係。因此,西藏文化絕不僅(jin) 僅(jin) 是由某個(ge) 單一民族創造的,而是由多種民族文化交往交流交融而成。
從(cong) 民族的形成來看,藏族本身是一個(ge) 不斷形成的大概念。生活在青藏高原的“羌”“蘇毗”“羊同”等西北民族,都對西藏高原早期文化和族群的形成做出過重大貢獻。在《新唐書(shu) 》等典籍中,有這樣的記載:“吐蕃本西羌屬”。所謂的“西羌”,泛指“西方的牧羊人”,他們(men) 中有很大一部分進入到西藏高原,成為(wei) 後來高原民族的重要來源和組成部分。唐代吐蕃時期,與(yu) 中央王朝之間的聯係更為(wei) 緊密,唐文成公主、金城公主進藏帶來中原地區先進的宗教、文化、製度、典章、服飾、技術等等,不僅(jin) 對於(yu) 吐蕃社會(hui) 文化的進步產(chan) 生了直接的促進作用,也促成了吐蕃加速融入到以唐朝為(wei) 中心的中華文化圈。元代西藏納入到中央行政管轄,從(cong) 此奠定了西藏與(yu) 中央政府之間的從(cong) 屬關(guan) 係,直到明、清、民國都未曾改變過。
這些曆史事實足以證明,西藏自古以來就是偉(wei) 大祖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包括藏族在內(nei) 的西藏各族人民共同創造了西藏的曆史和文化。在我們(men) 今天所看到的西藏文化中,不僅(jin) 僅(jin) 有藏族的貢獻,也有其他很多民族的貢獻。西藏各民族有史以來就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任何力量也從(cong) 未讓他們(men) 分開過。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的重要講話中,特別強調要深入開展黨(dang) 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hui) 主義(yi) 發展史教育,深入開展西藏地方和祖國關(guan) 係史教育,都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和現實性。隻有通過這些曆史教育,才能讓廣大群眾(zhong) 、尤其是青少年深刻認識到社會(hui) 主義(yi) 新西藏的建立、幾十年改革開放所帶給西藏根本性的社會(hui) 變革,從(cong) 根本上認識到隻有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領導下的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能夠救中國,才能夠建設團結富裕文明和諧美麗(li) 的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新西藏,從(cong) 而珍惜西藏來之不易的曆史發展機遇,培育和踐行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不斷增強各族群眾(zhong) 對偉(wei) 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的認同,自覺維護西藏和諧穩定、實現西藏繁榮進步。
西藏青少年是西藏的希望和未來,更是偉(wei) 大祖國的希望和未來。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的曆史根基,要從(cong) 青少年抓起。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重要講話中指出,要重視加強學校思想政治教育,把愛國主義(yi) 精神貫穿各級各類學校教育全過程,把愛我中華的種子埋入每個(ge) 青少年的心靈深處,這既是高瞻遠矚的長遠謀劃,也是迫切需要的當務之急。今天的西藏青少年生活在現代化的新西藏,物質條件優(you) 沃,但精神文化需要引導和培養(yang) 。一些年青人對於(yu) 西藏的曆史缺乏明確的意識,很容易被一些片麵理解或有意歪曲的所謂西藏民族史、文化史、宗教史的錯誤觀點所誤導,對於(yu) 中華民族、中華文化的認同度還有待提升。所以,除了在學校教材、教學等教育體(ti) 係全過程中貫穿愛國主義(yi) 精神教育,我們(men) 還應當順應時代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在互聯網和大數據時代通過各種適合青少年接受的、喜聞樂(le) 見的方式,以“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潛移默化,在他們(men) 心靈深處播下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的種子。
維護祖國統一、加強民族團結,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是維護西藏和諧穩定、實現西藏繁榮進步最為(wei) 基礎的著眼點和著力點。而要實現這一目標,對於(yu) 西藏曆史的正本清源,則是強基固本的出發點。作為(wei) 一名長期研究西藏考古和曆史的學者,我和我的團隊將努力做出應有的貢獻!(新利平台 特約撰稿/霍巍 作者係四川大學傑出教授、教育部“長江學者”,四部委“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研究基地”主任、教育部人文社會(hui) 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四川大學中國藏學研究所所長)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藏學專家:以人民為中心,描繪西藏美好發展藍圖
這是一個真正的“頂層設計”,一個既有宏偉理論體係、豐富思想內涵,又有科學分析歸納、充滿經驗智慧,並具有較強針對性和可操作性的施政綱領與行動指南。[詳細] -
中央黨校教授:開展曆史教育,增強五個認同
上周召開的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發表了重要講話,指出:西藏工作必須堅持以維護祖國統一、加強民族團結為著眼點和著力點。[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