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新聞 > 原創

中國傳媒大學教授:互聯互通 交流交融 “互聯網+”助力建設現代化新西藏

發布時間:2020-09-05 20:33:00來源: 新利平台

  “我們(men) 通過對西藏自治區的媒體(ti) 帳號分析發現,傳(chuan) 播指數近年來增速比較快,特別是突破藏語音、藏文字的新媒體(ti) 業(ye) 務的應用技術壁壘方麵,這也為(wei) 西藏農(nong) 牧民群眾(zhong) 提供了更好的新媒體(ti) 內(nei) 容和公共服務。”9月4日,中國傳(chuan) 媒大學電視學院教授塗淩波在“交流與(yu) 對話——涉藏國際傳(chuan) 播雲(yun) 論壇”上,從(cong) 媒體(ti) 融合的視角,探討“互聯網+”對現代新西藏建設的促進作用。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談會(hui) 上強調,要在鞏固脫貧成果方麵下更大功夫、想更多辦法、給予更多後續幫扶支持,同鄉(xiang) 村振興(xing) 有效銜接,尤其是同日常生活息息相關(guan) 的交通設施、就醫就學、養(yang) 老社保等要全覆蓋。


圖為(wei) 山南市瓊結縣瓊結鎮小學學生利用線上教育平台開展學習(xi) 圖片來源於(yu) www.easyfundingllc.com新聞網

  塗淩波表示,建設團結富裕文明和諧美麗(li) 的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新西藏,從(cong) 媒體(ti) 角度來看,未來需要探索的問題還很多。一方麵信息化是建設現代化新西藏非常重要的基礎性工作,尤其是5G等新信息技術的運用。同時,廣泛的“互聯網+”要打造網絡化的、多主體(ti) 傳(chuan) 播的、多元化的發聲渠道,讓主流媒體(ti) 與(yu) 包括各類自媒體(ti) 在內(nei) 的傳(chuan) 播主體(ti) 生產(chan) 更多適用於(yu) 全球化傳(chuan) 播的關(guan) 於(yu) 西藏的視覺影像。另外,智能化技術對做好精準化的公共服務、利用大數據對外傳(chuan) 播、利用好算法機製讓信息化的新西藏多元聲音能夠傳(chuan) 播得更好,也非常關(guan) 鍵。

  塗淩波認為(wei) ,目前,西藏自治區互聯網普及率已達61%,與(yu) 全國平均水平64.5%差距不大。因此,對外展示西藏的新形象,“互聯網+”媒體(ti) 是重要主體(ti) 。“西藏的媒體(ti) 融合建設在移動化、多渠道、全覆蓋方麵發力”“西藏電視台在海外社交媒體(ti) 上開設官方賬號”“西藏自治區在2018年12月開始推進縣域融媒體(ti) 建設,到今年上半年,首個(ge) 縣域融媒體(ti) 頻道已經上線” 。塗淩波認為(wei) ,現在西藏自治區的新媒體(ti) 矩陣以藏文和漢文多語種跨語種為(wei) 明顯特征,建設加速,已有初步規模,正積極探索對外傳(chuan) 播的渠道。

  塗淩波表示,立體(ti) 的、多圈層的西藏,是未來西藏品牌傳(chuan) 播非常重要的方向。因此,西藏媒體(ti) 融合應注重當地媒體(ti) 權威信息的發布和本地服務,以及通過新的傳(chuan) 播渠道助力西藏文化品牌走出去。


圖為(wei) 千年古鹽田邊的芒康縣農(nong) 村電商服務站廣告牌。 攝影:李元梅

  在“互聯網+”時代,年輕一代的消費者受眾(zhong) 在接受有關(guan) 西藏的信息時,電商、直播與(yu) 短視頻等新媒體(ti) 也發揮了很大作用。特色電商平台讓西藏的美食特產(chan) 走出了高原,還創新了消費扶貧新模式。同時,不少西藏黨(dang) 政軍(jun) 機關(guan) 單位也走向了抖音、快手等平台,展現了西藏的多元景象。並且,更多的西藏自治區本地自媒體(ti) 帳號通過新媒體(ti) 平台展現個(ge) 人生活,傳(chuan) 播當地人文風情。塗淩波認為(wei) ,全球化的短視頻時代的來臨(lin) ,特別是影像傳(chuan) 播時代,涉藏內(nei) 容的全球化影像非常關(guan) 鍵。在未來,除了紮實精彩的紀錄片之外,這些個(ge) 性化的影像同樣值得關(guan) 注。(新利平台 記者/王茜)

(責編: 趙婧如)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