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新聞 > 原創

班公湖畔“最暖”小康村

發布時間:2020-10-23 18:19:00來源: 新利平台


圖為(wei) 班公湖畔的日土村 攝影:金阿次仁

  新利平台訊 西藏自治區阿裏地區日土縣日土村村民尼瑪多吉站在溫暖舒適的新居裏,看著自家的藏式二層小院,盡管已經搬進來近一年的時間了,但他眼角的笑意怎麽(me) 也藏不住。

  自2018年日土村邊境小康村開工建設以來,當地先後投入了1.03億(yi) 元用於(yu) 新建住房、公共設施建設、產(chan) 業(ye) 配套項目建設等,目前所有項目均已實施完成,計劃於(yu) 明年開春進行綠化工作。


圖為(wei) 班公湖畔的瑪卡草場 攝影:金阿次仁

  西藏自治區阿裏地區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被稱為(wei) “世界屋脊的屋脊”,入秋以來,當地最低氣溫可達零下10度,加上日土村位於(yu) 班公湖畔,冬季寒冷一直是當地群眾(zhong) 居住的痛點。

  “為(wei) 解決(jue) 群眾(zhong) 居住‘冷’的問題,在項目規劃設計和建設中,特意采用雙層牆體(ti) 技術,大麵積應用擠塑板等新型建材。”日土縣發改委主任普布次旦說,一切都是為(wei) 了讓群眾(zhong) 住得安心、住得舒心、住得暖心。


圖為(wei) 尼瑪多吉新居客廳 攝影:趙二召

  暖心的細節不止一處。為(wei) 解決(jue) 群眾(zhong) 吃水不方便的問題,在項目建設中,直接將自來水通到每家每戶。太陽能熱水器、抽水馬桶等現代化設施設備一應俱全。

  項目一期工程完成以後,尼瑪多吉和部分群眾(zhong) 就先入住,在藏曆新年期間,在外地讀書(shu) 的孩子回到家中,住進了幹淨舒適溫暖的新居,一家人其樂(le) 融融,在極高海拔地區有了溫暖的家。


圖為(wei) 尼瑪多吉 攝影:趙二召

  “自己的辛苦就是為(wei) 了讓家人生活得更好。”尼瑪多吉說。考慮到日土村距離縣城較近的優(you) 勢,尼瑪多吉近些年在縣城工地上打工,後來自己開始承接一些簡單的工程項目,效益一直不錯,今年還花了8萬(wan) 元買(mai) 了一輛私家車。為(wei) 了讓孩子見識更廣闊的世界,尼瑪多吉將孩子送去江蘇鹽城讀大學。尼瑪多吉說:“自己的幹勁兒(er) 更足了。”


圖為(wei) 平措次仁(左)從(cong) 事羊絨加工 攝影:趙二召

  最暖不過人心。日土村平措次仁天生左手殘疾,和自己媽媽生活在一起。由於(yu) 母親(qin) 年邁,家中牲畜無人放牧,平措次仁急在心裏。在最困難的時候,村民伸出援手,輪流幫他家照看牲畜,村民互幫互助的義(yi) 舉(ju) ,平措次仁暖在心裏。

  要強的平措次仁申請在村級合作社工作,主要負責羊絨加工。平措次仁說:“我已經在這裏工作2年了,每天的工作一隻手就可以完成,不會(hui) 耽誤別人。”平措次仁熱愛生活,認真工作,得到了全村人的敬重。(新利平台 記者/趙二召)

(責編: 王智霖)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