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藏北故事】“老西藏精神”永相傳

發布時間: 2021-02-23 13:38:00 來源: 新利平台

  青藏高原,被稱為(wei) “離天最近的地方”。這是一片古老神奇的土地,充滿著靈性、活力和夢想。

  隻要是去過那裏,並在那裏工作過的人們(men) ,都會(hui) 對她一見鍾情,深深愛上她。即便是離別多年,人們(men) 依然會(hui) 魂牽夢縈,難以割舍。

  北京建藏援藏工作者協會(hui) 是個(ge) 大家庭。它由在京參加過西藏工作的離退休人員、退役軍(jun) 人、援藏幹部等組成,有成員近千人。

  北京建藏援藏工作者群體(ti) 內(nei) 18軍(jun) 老戰士比較多,故協會(hui) 成員年齡相差懸殊,從(cong) 30多歲到90多歲都有。不過,他們(men) 都有一個(ge) 共同特點,那就是曾將自己的青春歲月奉獻給了西藏,並在西藏的不同地區留下了戰鬥、工作的業(ye) 績,而且每個(ge) 人的心裏都有濃濃的“西藏情結”。

  提起“西藏情結”,不得不說作為(wei) 一名老進藏工作者,在內(nei) 地如能被朋友和同事稱呼一聲“老西藏”,心中總能激起陣陣暖意,因為(wei) 這三個(ge) 字承載著太多的意義(yi) 。

  上世紀六十年代,那時把18軍(jun) 等進藏早的人員稱為(wei) “老西藏”。以後,包括西藏人民,往往也把八九十年代以前的進藏人員稱為(wei) “老西藏”。

  圖為(wei) 北京建藏援藏工作者協會(hui) 學習(xi) 指導老師陰法唐將軍(jun) 在中國評劇院所創作的評劇《藏地彩虹》試演結束後,上台握手祝賀(唐召明2017年12月10日攝)

  有了“老西藏”,就有了“老西藏精神”。北京建藏援藏工作者協會(hui) 學習(xi) 指導老師、西藏自治區原黨(dang) 委第一書(shu) 記陰法唐將它總結為(wei) :“長期建藏,邊疆為(wei) 家;一不怕苦,二不怕死;自覺遵紀守法;自立更生,艱苦創業(ye) ;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特別能忍耐,特別能團結,特別能奉獻。”

  自1950年隨其所在的第二野戰軍(jun) 18軍(jun) 首批進藏開始,陰法唐已累計在西藏工作27年。他不僅(jin) 是西藏和平解放、平息叛亂(luan) 、民主改革和改革開放及鞏固國防的見證者,也是青藏鐵路建設的重要推動者、“老西藏精神”的一名倡導者與(yu) 踐行者。

  據今年98歲的陰法唐將軍(jun) 回憶,1952年12月1日,中共西藏軍(jun) 區第一屆代表會(hui) 議在拉薩召開,一個(ge) 重要的議題就是長期建藏問題。會(hui) 議在進軍(jun) 途中部隊進行學習(xi) 教育並收到較好效果的基礎上,進行了認真分析、研究、討論,包括張經武、張國華、譚冠三在內(nei) 的338名代表統一認識之後,一致通過了大會(hui) 決(jue) 議和給毛澤東(dong) 主席的決(jue) 心電,表明長期建設西藏的堅定意誌。自此,“老西藏精神”得以弘揚和傳(chuan) 承。

  “60多年來,長期建設西藏一直是‘老西藏精神’的核心。它是對黨(dang) 的光榮傳(chuan) 統——井岡(gang) 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的繼承和發展,並且越來越深入人心。”陰法唐說,“兩(liang) 不怕”最初是進藏部隊155團2連修建康藏公路時提出來的。後來,這個(ge) 團在中印邊境自衛反擊戰中擔任主攻,2連是主攻連。這個(ge) 連六班班長楊廷安高喊“一不怕苦,二不怕死,跟我來”,連續攻下20多個(ge) 地堡……今天,一批批建藏援藏工作者雖然離開了西藏,但卻把心留在了西藏。在北京,他們(men) 發揚“老西藏精神”,繼續為(wei) 西藏的經濟建設和發展進步添磚加瓦,做著不同的貢獻。


圖為(wei) 《圓夢》歌舞劇新聞發布會(hui) 在西藏大廈舉(ju) 行(唐召明2015年8月5日攝)

  就拿2015年從(cong) 創作到成功演出的《圓夢》歌舞劇來說,時任北京建藏援藏工作者協會(hui) 副會(hui) 長朱強可謂是立下了汗馬功勞。這位心地善良、知識淵博的智慧型老人,1977年從(cong) 成都進藏,先後在西藏自治區公交財貿辦公室、西藏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工作。1984年被派到國務院西藏經濟工作谘詢小組協助工作,為(wei) 西藏服務了12個(ge) 春秋。

  為(wei) 了宣傳(chuan) 、發揚和傳(chuan) 承“老西藏精神”,幾年前,朱強開始醞釀做一台反映西藏主題的歌舞劇。因為(wei) 這也是北京建藏援藏工作者協會(hui) 的一項工作。

  2015年2月28日是正月初十,天降瑞雪。北京建藏援藏工作者協會(hui) 第八分部會(hui) 員在協會(hui) 副會(hui) 長朱強的召集下,在他居所召開了2015年春節藏曆年團拜會(hui) 。在會(hui) 上,他提出了把“西藏情結”和傳(chuan) 播正能量聯係起來,並提出弘揚西藏文化促進協會(hui) 活動的新思路。

  正月十五過後,朱強召集製作人張源,以及張源邀請的各方藝術家,其中有美籍華人小提琴家楊戈芳、奧地利製作人鄔麗(li) 等人,在一家小咖啡館裏聚會(hui) 策劃……

  圖為(wei) 唐召明(左)與(yu) 《圓夢》歌舞劇策劃人朱強(右)在電力大學劇場演出結束後合影留念(唐召明2015年9月28日攝)

  接著,我作為(wei) 北京建藏援藏工作者協會(hui) 成員,又因對西藏情況的熟悉和了解,被朱強請去為(wei) 主創團隊介紹情況,以幫助他們(men) 獲得創作靈感。

  我生在山東(dong) ,長在青海,曾在西藏工作四年多時間。我1991年進京,血管裏卻一直流淌著青藏高原30多年的青春血液。我將自己親(qin) 曆和報道的有關(guan) 西藏圖片傾(qing) 其箱底,拿來邊播放,邊介紹。

  時光飛轉,我雖已離開西藏30年,但心卻一直沒有真正離開過。西藏,變成了我生命的一部分,事業(ye) 的一部分。無論是最初當一名見習(xi) 記者,還是後來作為(wei) 一名高級記者,我一直在關(guan) 注西藏的曆史與(yu) 現實、發展與(yu) 變化,尋找機會(hui) 年年乘著思想的牛皮筏在西藏曆史的長河中,去瀏覽曆史的風景,結識曆史人物。即使在北京也長期從(cong) 事著涉藏報道,並年年堅持上高原,從(cong) 不間斷,最多時一年10次到西藏采訪,不停地向世人介紹西藏,宣傳(chuan) 西藏。

  當然,雪域高原於(yu) 我,實在是有許許多多難以忘記的記憶,藏北一直是我的采訪基地和“精神的伊甸園”。在西藏工作的幾年裏,我是快樂(le) 的,也是幸福的。當我調到北京工作的時候,高原讓我頻頻回首。多少次合上雙眸,多少次午夜夢回,我一直守望著覆滿皚皚白雪的“第二故鄉(xiang) ”。


圖為(wei) 《圓夢》歌舞劇在電力大學劇場的演出劇照(唐召明2015年9月28日攝)

  其實,還應該承認,我對高原奉獻者的一次次采訪,也是一次次靈魂洗禮的過程。靈魂的飛翔與(yu) 延續,使我的身心不斷得到洗禮和升華,被純淨的思想與(yu) 崇高的精神反複洗滌與(yu) 陶冶,使我一次次投入到雪域高原的懷抱,去完成一個(ge) 個(ge) 新的使命和責任。

  想想看,我離開西藏30年,為(wei) 什麽(me) 會(hui) 常常想起西藏,想起最艱苦的藏北,並常常投入它的懷抱,哪怕是吃苦受罪也在所不辭。就是因為(wei) 高原陶冶了我的情操,成為(wei) 我洗滌靈魂的“精神高地”。

  作為(wei) 一名攝影記者,我結合圖片講述感人故事。這些故事包括我獨闖藏北無人區被藏北牧民群眾(zhong) 所救而結下的深厚情誼、青藏鐵路給西藏帶來的巨變、“海歸”醫生顧虹救治上百名西藏先心病患兒(er) 、中石化首批援藏幹部李一超堅持8年救助牧女斯求卓瑪、西藏犛牛博物館館長吳雨初感恩西藏創建犛牛博物館……

  圖為(wei) 記者唐召明(左)與(yu) 《圓夢》劇中記者扮演者肖富春(右)在北京世紀劇院合影留念(唐召明2015年10月29日攝)

  5個(ge) 多小時的介紹,打動了在座的主創人員,正在為(wei) 虛構的幾個(ge) 故事很不滿意的製作人張源當時興(xing) 奮地拍板,將我作為(wei) 《圓夢》歌舞劇的主要原型。

  這部歌舞劇以“火車進拉薩”為(wei) 背景,講述一位深入藏北采訪的攝影記者在暴風雪中被藏族群眾(zhong) 所救,死裏逃生,後又幫助藏北牧女乘坐“天路”列車來到北京治愈疾病的故事。整場歌舞劇反映了西藏經濟社會(hui) 的快速發展,熱情歌頌了民族團結和“老西藏精神”,讚美了建藏援藏工作者不畏艱難的無私奉獻精神。


圖為(wei) 《圓夢》歌舞劇在北京世紀劇院的演出劇照(唐召明2015年10月29日攝)

  《圓夢》歌舞劇的劇情雖然簡潔平實,沒有波瀾壯闊和大起大落,人物亦樸實無華,更無豐(feng) 功偉(wei) 績聲名顯赫,但這正是所有建藏援藏工作者的真實寫(xie) 照。以生命換友誼,以生命換生命,以生命換未來,這就是建藏援藏工作者對西藏的貢獻。他們(men) 日常的工作和生活盡管平平淡淡,但時時刻刻都在與(yu) 惡劣的高原環境做抗爭(zheng) ,隨時都有生命危險。他們(men) 忘卻了身體(ti) 的痛苦,忽視了個(ge) 人安全,幾年、幾十年,甚至終身無怨無悔地投入到西藏的建設中去,化身為(wei) 西藏發展和建設的鋪路和奠基石。


圖為(wei) 《圓夢》歌舞劇在國家大劇院的演出劇照——青藏鐵路成功鋪軌(唐召明2015年10月13日攝)

  此外,《圓夢》歌舞劇所展現的青藏鐵路建設融匯了幾代人的夢想,已深深鐫刻進半個(ge) 多世紀的建藏曆程畫卷中。通過對青藏鐵路修築的歌頌,不僅(jin) 折射了青藏鐵路給青藏高原所帶來的巨大變化,而且劇中所反映的“老西藏精神”,也正是中華民族實現中國夢所要弘揚傳(chuan) 承的一種偉(wei) 大精神。(新利平台 文、圖/唐召明)

(責編: 李雅妮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