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新聞 > 原創

【藏北故事】留在心中的歌:科考熱浪滾滾來

發布時間:2021-08-26 11:39:00來源: 新利平台

  今年是西藏開發藏北無人區45周年。如今“藏北明珠”的西藏自治區那曲市尼瑪縣和雙湖縣就誕生於(yu) 那個(ge) 開發年代。追憶這兩(liang) 個(ge) 縣的波瀾壯闊曆史,我不由得想起多次走進藏北無人區去尋找拓荒者和科學考察所經曆的往事。

  從(cong) 1976年西藏拉開開發藏北無人區大幕以來,尤其是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一批批拓荒者在藏北無人區站穩了腳跟,用實際行動逐步改變了無人區的形象。這時,人們(men) 似乎猛然發現了這片荒原的特殊價(jia) 值,掀起一股考察無人區的熱浪。

  每到盛夏,藏北高原迎來黃金季節,通向無人區的路便熱鬧起來,一向沉寂的荒原開始出現外地的汽車。乳白色的,灰色的,藍色的,紅色的;大的、小的、客貨兩(liang) 用的;來自申紮、班戈、拉薩的,也有來自西安、北京的……不同顏色、不同型號的汽車雲(yun) 集高寒缺氧的無人區。隻要稍加留意,你就會(hui) 發現這些汽車都有一個(ge) 共同的特點,車上吃穿用應有盡有,這樣的車輛大部分是考察隊的。

  這是北京科學教育電影製片廠《萬(wan) 裏藏北》攝製組在那曲賽馬會(hui) 上拍攝吹長號的僧人(唐召明1987年攝)

  一路上你會(hui) 發現坐在車裏的科學工作者和影視人員喜怒哀樂(le) 皆在舉(ju) 手之間。別人告訴我說這是一種高原反應,仔細回味這話不假。

  在無人區,感情波動的幅度大,因為(wei) 一件小事,一向沉穩的人會(hui) 和別人吵一架;一件令人一笑了之的事,會(hui) 使輕易不動感情的人一蹦三尺高。

  對於(yu) 初到無人區的科研人員和影視人員,沿途奇特無比的風光,令人耳目一新的高原動植物,大自然變幻無窮的暴雨、大雪、冰雹,湛藍湛藍的天空,雪白的雲(yun) 朵……一路上迷路、陷車,遇到困難和險情時人們(men) 複雜的心理和豐(feng) 富的表情以及豪爽的語言、粗獷的動作,這一切似乎都與(yu) 高原的感染不無關(guan) 係。

  當年進無人區,首先必須解決(jue) 吃、住、行問題。如果這些問題解決(jue) 了,到無人區走一走,不論科研工作者或影視人員,都會(hui) 有收獲,甚至滿載而歸。

  1984年,西藏區域大隊百名地質人員比計劃提前5年完成了以藏北高原無人區為(wei) 主的49萬(wan) 平方公裏的地質調查任務。

  這支調查隊從(cong) 1979年開始,連續6年活躍在無人區。他們(men) 忍受了強烈的高山反應,走到哪裏就住在哪裏,在無人區走過的地方開辟道路。6年時間完成了百萬(wan) 分之一的地質填圖49萬(wan) 平方公裏,地質路線21000多公裏,實測地質剖麵791公裏,采集各種化石11000多件。

  同時,他們(men) 根據大量實物資料初步提出了地層區域劃分,較係統地建立了各地層分區,掌握了沉積岩相古地理特征,劃分了岩漿岩帶和變質帶。尤其令人鼓舞的是根據板塊構造理論,係統地發現和研究了幾條蛇綠岩剖麵,劃分出若幹構造單元,結合其它地層、古生物、岩相古地理特征,有說服力地提出了關(guan) 於(yu) 青藏高原形成和演化的模式。這對於(yu) 青藏高原的地質研究具有重要意義(yi) 。這是一次艱苦而成功的考察活動。

  這是陝西省國家土地管理局科研人員利用衛星遙感技術幫助西藏那曲地區(現那曲市)進行土壤普查(唐召明1987年攝)

  1987年,我獨闖無人區時正值夏季,也是考察無人區最“火“的時期。陝西省動物研究所、西北瀕危動物研究所、北京科學教育電影製片廠、西藏電視台、陝西省援藏土地普查隊、國家測繪局第一大地測量隊、西藏地質隊等近十個(ge) 單位進入無人區。他們(men) 艱難跋涉數萬(wan) 公裏,都程度不同地獲得了可喜成績。


這是陝西省動物研究所姚建初(左一)等動物學家在科考中自己動手起火做飯(唐召明1987年攝)

  陝西省動物研究所姚建初、陳興(xing) 漢、邵孟明、章廣平四位科技工作者,乘橡皮艇開進錯鄂湖,登上湖中一個(ge) 小島。那裏鳥類密度之大,為(wei) 國內(nei) 所罕見。他們(men) 實地測量了麵積僅(jin) 900平方米的小島,但就是這彈丸之地竟棲息著上萬(wan) 隻棕頭鷗、斑頭雁,還發現少數秋沙雁、鸕鶿、赤麻鴨……在這個(ge) 鳥類王國裏,一個(ge) 意外的發現讓他們(men) 十分激動!那就是2600多窩魚鷗屬於(yu) 魚鷗中少見的一個(ge) 品種,比青藏高原常見的魚鷗要大。這種魚鷗的繁殖區按說應該在地中海,而這次考察,他們(men) 發現藏北高原也有這類魚鷗的繁殖區。

  在雙湖西亞(ya) 爾雪山,西北瀕危動物研究所科研工作者考察發現了8群有蹄類野生動物,其中有藏野驢、藏羚羊和藏原羚(俗稱黃羊)、野犛牛、盤羊、岩羊等。他們(men) 還在申紮縣洛波錯沼澤地帶,發現了一群稀有珍禽黑頸鶴,共23隻。

  這個(ge) 考察隊連續三年在無人區對瀕危動物和珍禽進行詳細考察後,得出了令人鼓舞的結論:無人區這樣豐(feng) 富的野生動物資源,在國內(nei) 其它地方未曾發現過。


這是國家測繪局第一大地測量隊技術人員在進行大地水準測量(唐召明1987年攝)

  在通往無人區的路上,我遇到了國家測繪局第一大地測量隊的技術人員段同林、範子丹、譙建軍(jun) 。在狂風裏,他們(men) 使用測量觀察儀(yi) ,進行無人區大地的水準測量;陝西省援藏土地普查隊科研工作者則是首次對無人區進行國土資源和土壤調查;西藏自治區旅遊局的人員進入無人區也有自己的任務,對於(yu) 無人區開發旅遊業(ye) 進行首次調查研究,提出設想;北京科學電影製片《萬(wan) 裏藏北》攝製組在進行艱苦的拍攝工作。


這是藏北無人區科考團科考人員在對班戈縣洞窟岩畫進行科學考察(唐召明2001年攝)

  這一年,中國科學院第三次青藏高原綜合考察隊首次進入青藏高原西北部的無人區。這支60多名科研工作者組成的考察隊,分為(wei) 自然地理、地貌、地質古生物和生物區係四個(ge) 專(zhuan) 題組。野外考察曆時3個(ge) 多月,考察了喀喇昆侖(lun) 山、昆侖(lun) 山和可可西裏地區。他們(men) 發現,這片無人區從(cong) 地質上講,是最終了解古地中海消失、地球板塊碰撞特點的關(guan) 鍵地帶。這裏存在著氣候極端幹旱,而冰川又相當發育的奇特現象;這裏有最新噴發的火山;有數目眾(zhong) 多的高原野生動植物。實地考察無人區,對研究青藏高原隆起的過程、環境變遷、區域差異和生物區係起源等重大理論問題,都有十分重要的意義(yi) 。

  從(cong) 事地貌研究的科研人員,查清了這一帶氣候幹燥而冰川相當發育的原因。原來在海拔5000多米的山巔,強大的局部環流作用,使得山頂降雨量比山下多了好幾百毫米,這是高山冰川取之不盡的水源。他們(men) 認為(wei) ,青藏高原形成於(yu) 第三紀末期和第四紀。高原形成初期是地麵強烈上升的階段。約在第四紀中期發生了劇烈的造山運動,形成現在的地貌格局。這一帶氣候和地理環境的定型則是第四紀晚期,距今15000年。

  這是藏北無人區科考團科考人員在班戈縣保吉鄉(xiang) 新發現的大片山柳灌木叢(cong) 。它是迄今為(wei) 止所發現的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片山柳灌木叢(cong) (唐召明2001年攝)

  自然地理、地質古生物、生物區係方麵的科研人員也獲得了豐(feng) 碩的考察成果。他們(men) 從(cong) 考察中得到數千個(ge) 土壤、化石和動植物標本。在西昆侖(lun) 上發現了鮮為(wei) 人知的大片雪嶺雲(yun) 杉林和高山草甸。在卡拉其古附近初步斷定為(wei) 晚三疊紀的地層中,意外地發現雙殼類、腹足類等古生物化石。這些發現,可能成為(wei) 重新確定地體(ti) 界線的證據。在動、植物分布及類型方麵,向人們(men) 展示了一幅生機勃勃的畫麵:這裏過去活動著大群中亞(ya) 種和中國北方種的陸棲動物,還有眾(zhong) 多的青藏高原型的鳥類和魚類。

  1977年,我國地球物理勘探工作者對藏北無人區盆地開展的麵積40184平方公裏的大規模地球物理勘探取得重要成果,揭開了這個(ge) 大盆地地質構造的神秘麵紗。

  平均海拔5000米以上的無人區,在全球構造上,處於(yu) 古地中海區域,由於(yu) 其特殊的自然地理環境和豐(feng) 富多彩的地質結構,長期為(wei) 中外地質學家所矚目。

  這是藏北無人區科考團科考人員在給申紮縣雄梅鄉(xiang) 所發現的高山蛙量體(ti) 長。這種高山蛙的新發現,填補了我國高海拔地區沒有蛙類生存的空白(唐召明2001年攝)

  1998年,在西藏自治區黨(dang) 委、政府的高度重視下,本著“精心組織、安全第一、注重效益”的原則,成立了藏北高原無人區科學考察團組委會(hui) ,先後四次組織藏漢族科考人員赴無人區進行科學考察。我作為(wei) 組委會(hui) 成員參加了這幾次重大的科考活動。在野生動物保護、探險旅遊、人文考古、冰川考察等多方麵所取得的豐(feng) 碩科考成果,為(wei) 後來西藏生態保護和發展建設提供了權威、可行的科學依據,並發揮了重要作用。(新利平台 文、圖/唐召明)

(責編: 陳衛國)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