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評:推動民族事業發展,進一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是民族團結之本、精神力量之魂、社會(hui) 穩定之基。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多次強調要“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
“經過全黨(dang) 全國各族人民持續奮鬥,我們(men) 實現了第一個(ge) 百年奮鬥目標,在中華大地上全麵建成了小康社會(hui) “。在慶祝建黨(dang) 100周年大會(hui) 上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莊嚴(yan) 宣告的聲音一直不絕於(yu) 耳。是的,如今的中華大地,少數民族麵貌、民族地區麵貌、民族關(guan) 係麵貌、中華民族麵貌都發生了曆史性巨變。全國億(yi) 萬(wan) 人民的凝聚力、向心力不斷增強,獲得感幸福感不斷提升。中華民族大家庭一幅團結和諧、繁榮富裕、文明進步、安居樂(le) 業(ye) 的美麗(li) 畫卷徐徐展開。這是全國各族人民共同團結奮鬥的成果,更是在黨(dang) 和國家的大的方針政策的正確指引下,在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為(wei) 主線,落實各項事業(ye) 特別是民族團結進步事業(ye) 取得的可喜成績,由此充分證明了加強中華民族大團結,推動民族事業(ye) 發展,更能進一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增強文化認同是根本。文化認同是最深層次的認同。隻有堅守中華文化立場,各地區各民族文化才能綻放光彩。中華文化是中國各民族文化的深厚土壤,離開了中華文化這個(ge) 懷抱,任何一個(ge) 民族的文化都會(hui) 成為(wei) 無源之水、無本之木。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中華文化是各民族文化的集大成。”強調了中華文化的統一性和整體(ti) 性。在我國長期的曆史發展演進中各民族形成了多元一體(ti) 格局,一體(ti) 離不開多元,多元也離不開一體(ti) 。各民族在形成多元一體(ti) 格局中,創造了博大精深的各民族文化之集大成——中華文化,共同譜寫(xie) 了中華文明的壯麗(li) 篇章。
民族團結是共同繁榮發展進步的基石。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多次強調,“民族團結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線”“民族團結是發展進步的基石”。拿西藏舉(ju) 例,西藏和平解放以來各項事業(ye) 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些都離不開黨(dang) 中央及各兄弟民族的支援與(yu) 幫扶,在這裏,民族團結,互幫互助彌足珍貴,各族人民像一家人一樣緊密團結在一起,像石榴籽那樣緊緊抱在一起。正是這樣一份流淌在中華兒(er) 女身軀裏的血脈親(qin) 情,構築起各族人民手牽手的情感基石,鋪就了各族人民心連心的鮮明底色,也進一步增強了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
加強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實現共同富裕的根本。中華民族是個(ge) 大家庭,隻有各族人民心手相牽、守望相助,積極推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相互學習(xi) 交流,尊重差異,包容多樣,和睦共處、和衷共濟,才能不斷增強中華民族凝聚力,才能共同繁榮發展。
當前,中華民族正意氣風發為(wei) 實現共同富裕向著第二個(ge) 百年奮鬥目標邁進,並將持續深入推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進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不斷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加強民族團結,共同創造美好生活。 (新利平台 文/常邦麗(li)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專家談中央民族工作會議】張雲: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與“治國必治邊,治邊先穩藏”
在長期的曆史發展中,中國各民族形成了休戚與共的中華民族命運共同體。[詳細] -
百年征程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在中華民族五千多年的文明史詩中,各民族共同開拓了遼闊的疆域、共同書寫了悠久的曆史、共同創造了燦爛的文化、共同培育了偉大的精神。[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