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北故事】留在心中的歌:感受索縣新變化
不久前,我隨北京建藏援藏工作者協會(hui) 高原撿拾車誌願服務組一行,來到闊別20多年的西藏那曲市東(dong) 三縣之一的索縣發放撿拾牛糞的高原撿拾車。
唏噓20載,當我再次來到索縣時,最大的視覺衝(chong) 擊力莫過於(yu) 對這片土地所發生巨變的無比驚喜!
索縣位於(yu) 藏北高原和藏東(dong) 高山峽穀的結合部。這裏溝壑縱橫,河流交錯,平均海拔在4100米左右,曾是唐蕃古道、元代驛道和茶馬古道。
如今的索縣千載古道,已不再是人們(men) 印象裏的騾馬道上的泥巴路,而是一條平坦而寬闊的柏油公路。
目前,索縣實現通車裏程已達2110公裏,鄉(xiang) 鎮和建製村暢通率分別達到了100%和70.16% 。
但在西藏和平解放前,索縣既無公路,也無汽車,運輸全靠羊腸小道上的人背畜馱。
西藏和平解放後,修通了那曲經索縣到昌都的公路,從(cong) 此結束沒有公路的曆史。
20世紀90年代,我來索縣時還是一條路窄坡陡,十分險峻的土路。這條路沿著索曲河穀蜿蜒前行,許多路段是貼著懸崖而鑿,十分險峻。那時,到索縣的路即使不是盤山路,也是“車在路上跳,人在車裏跳,心在肝裏跳”的搓板路和泥濘路。
這是索縣街道新貌(唐召明2021年9月14日攝)
20年後的今天,我再次驅車行進在前往索縣的柏油公路上,過去的土路變成了油路,盤山路變成了隧道路。230多公裏的路程已由過去十多個(ge) 小時,變成了三四個(ge) 小時就能輕鬆抵達,早沒有了過去一路的顛簸之苦……
在索縣西昌鄉(xiang) ,我看到這裏硬化的柏油公路一直延伸到了偏遠牧區。特別是公路兩(liang) 旁,一棟棟藏式新建築拔地而起,不少院落裏還停放著自家購買(mai) 的拖拉機、卡車和小轎車,這讓我不由得感慨萬(wan) 千!
這是37個(ge) 貧困縣、邊境縣機關(guan) 房建交付使用的索縣審判法庭(唐召明1997年攝)
20世紀90年代,中央政府和全國各省市在繼80年代的43項援建工程後,又一次進行了62項援建工程,再次使藏北,乃至西藏奏響現代經濟建設的華彩樂(le) 章。
為(wei) 此,《www.easyfundingllc.com》雜誌社和西藏自治區30周年大慶辦公室計劃出版一本“西藏62項援建工程”圖文集。我被邀請赴藏幫助拍攝圖片,其中就包括拍攝索縣文化館和索縣審判法庭等房建工程。
西藏土地麵積120萬(wan) 平方公裏,占全國土地麵積的八分之一左右。然而西藏大部分地區人口稀少,高寒缺氧,交通不便,特別是地處喜馬拉雅山、念青唐古拉山和橫斷山脈等地的一些縣、地區,經濟發展緩慢,城鎮麵貌改變甚微,不少縣城還不及內(nei) 地一個(ge) 大村子,縣裏工作人員無論住宅還是辦公,仍然住在往日的土坯房裏。為(wei) 此,改善他們(men) 的生活和辦公環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yi) 。
當時,這項工程由國家財政部負責援建,總投資1.11億(yi) 元。具體(ti) 項目是在37個(ge) 邊境貧困縣建設1800平方米的辦公用房和1200平方米的工作人員住宅,添置必要的配套設施。每縣投資300萬(wan) 元左右,總投資為(wei) 1.11億(yi) 元。
這是37個(ge) 貧困縣、邊境縣機關(guan) 房建交付使用的索縣文化館,成了群眾(zhong) 的好去處(唐召明1997年攝)
經過1995年的緊張施工,37個(ge) 貧困縣、邊境縣機關(guan) 房建建成交付使用。多年生活在土坯房裏的基層工作人員搬進了舒適美觀的新房和寬敞明亮的辦公室,大大改善了辦公環境。
20年後的今天,當年最好的建築早已被眾(zhong) 多高樓和更漂亮的房屋所淹沒,就連鄉(xiang) 村類似這樣的建築也比比皆是。特別是新建成的榮布特色小城鎮,給我留下了極為(wei) 深刻的印象。
榮布鎮位於(yu) 那曲市索縣東(dong) 部,地處黑昌公路要道,東(dong) 與(yu) 昌都市丁青縣毗鄰,是聯結藏東(dong) 峽穀與(yu) 藏北遊牧草原的重要門戶,被稱為(wei) 藏北“東(dong) 大門”。
2016年,國家七部委公布全國重點鄉(xiang) 鎮名單,榮布鎮榮列其中。同年,由西藏自治區財政安排10億(yi) 元啟動資金建設的20個(ge) 特色小城鎮示範點項目名單,榮布鎮再次榮列其中。2016年6月,榮布鎮特色小城鎮經西藏自治區人民政府批複開始進行建設。
這是人們(men) 在索縣榮布鎮觀看紅色遺跡的瞭望台(唐召明2021年9月14日攝)
在新建成的榮布鎮中心,有一座當年十八軍(jun) 進軍(jun) 西藏途中留下的紅色遺跡——瞭望台。
這個(ge) 瞭望台建在鎮中心的一座土丘上,是一座夯土圍牆和細木屋頂建造的小屋,高約2.5米,長寬各約3米,外牆上方醒目地方寫(xie) 著“為(wei) 人民服務”五個(ge) 白色大字清晰可見。
1951年5月23日,西藏地方政府和中央人民政府在北京簽訂了《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關(guan) 於(yu) 和平解放西藏辦法的協議》(即十七條協議),西藏曆史從(cong) 此翻開了嶄新一頁。
據介紹,《十七條協議》簽訂後,軍(jun) 長張國華率領十八軍(jun) 進駐西藏。1951年7月底,十八軍(jun) 從(cong) 昌都向拉薩進發。途經索宗吉若塘(現索縣榮布鎮)時。在此休整了三天,後來留下這一紅色遺跡。
這是一位遊人在索縣榮布鎮觀看紅色遺跡瞭望台(唐召明2021年9月14日攝)
如今,站在瞭望台放眼望去,周圍早已沒有當年的土坯房和泥濘小道,一排排整齊劃一的高樓拔地而起,寬敞平坦的柏油路四通八達。
正如索縣縣委副書(shu) 記、人大主任鍾宇棟所言,在全國人民的大力支持下,西藏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索縣的發展離不開援藏的支持。“十三五”期間,對口援助的大連市共實施援藏項目31項,總投資2.25億(yi) 元,讓索縣插上了騰飛的翅膀。
這是索縣榮布鎮新貌(唐召明2021年9月14日攝)
目前,索縣4G通訊網絡覆蓋率達100%,正在逐步實施5G通訊網絡;廣播、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100%,鄉(xiang) 鎮和行政村寬帶覆蓋率分別達到100%和82.57%。山間溪流已被引向千家萬(wan) 戶,解決(jue) 了祖祖輩輩吃水難問題。
這就是今天充滿勃勃生機的索縣,充滿希望和活力的藏北高原。(新利平台 文、圖/唐召明)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藏北故事】小小撿拾車,助力西藏鄉村振興大事業
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正是這一個個小小的撿拾車,一場場愛心接力,在悄然助推著西藏農牧民群眾走向更加幸福美好的新生活。[詳細] -
【藏北故事】“愛心書屋”進西藏,“天路”列車架橋梁
羅瑪鎮中心小學坐落在西藏那曲地區那曲縣(現為那曲市色尼區)的雪山腳下,一列列長長的“天路”列車每天都在學校門前通過。[詳細] -
【藏北故事】留在心中的歌:援藏精神高於天
2009年盛夏,我完成在藏北西部的班戈、申紮、尼瑪和雙湖4縣(區)的采訪回到北京,便著手實施與中國石化首批援藏幹部李一超在班戈縣的新約定:接斯求卓瑪進北京,切除在她脖子下已懸掛了20多年的巨大腫瘤。[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