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北故事】從雪域高原到首都北京:我們的夢想實現了!
新利平台訊 金秋十月,由北京建藏援藏工作者協會(hui) 組織的以鄉(xiang) 村振興(xing) 和民族團結為(wei) 主題的西藏基層幹部赴京參觀學習(xi) 班第二期學員一行30人,在北京進行為(wei) 期10天的參觀學習(xi) 和交流後,24日從(cong) 北京乘火車返回拉薩。
10月19日,是一個(ge) 令西藏基層幹部十分難忘的日子! 因為(wei) 第一次走出西藏高原,第一次乘坐飛機來到北京天安門廣場的他們(men) ,在這裏圓了一生的夢想。
這是森布日那曲極高海拔生態搬遷安置點的赴京基層幹部在北京天安門廣場觀看升國旗儀(yi) 式(唐召明2021年10月19日攝)
當日淩晨,懷著萬(wan) 分激動的心情,來自西藏自治區山南市貢嘎縣森布日極高海拔生態搬遷安置點的基層幹部身著民族盛裝,來到北京天安門廣場,站在東(dong) 觀禮台上靜靜地等候著五星紅旗冉冉升起。
6時許,人民解放軍(jun) 三軍(jun) 儀(yi) 仗隊邁著鏗鏘有力的步伐從(cong) 金水橋走向升旗台。人們(men) 翹起腳尖,翹首盼望。
這是森布日那曲極高海拔生態搬遷安置點的赴京基層幹部在觀看升國旗儀(yi) 式結束後,在天安門廣場拍照留念(唐召明2021年10月19日攝)
在天安門廣場群眾(zhong) 的注目禮下,升旗手嫻熟地展開長5米、寬3.3米的五星紅旗,鮮豔的國旗在朝陽的照耀下冉冉升起。
看著國旗高高飄揚,每一個(ge) 人都難掩內(nei) 心的激動。那曲市雙湖縣嘎措鄉(xiang) 的村醫次珠桑旦感慨萬(wan) 千!
1976年,為(wei) 了解決(jue) 畜草矛盾,西藏開發藏北無人區。不到10歲的次珠桑旦跟著父母響應黨(dang) 的號召,趕著牛羊,挺進荒無人煙的藏北無人區開始建設新家園。
如今為(wei) 了保護生態環境和提高生存質量,他們(men) 全家人再次響應黨(dang) 的號召,從(cong) 開發後的雙湖縣牧區搬遷到了雅魯藏布江河穀的農(nong) 區,再次建設新家園。“現在我們(men) 的生活越來越幸福!這都要感謝黨(dang) ,感謝政府!”次珠桑旦說。
這是森布日那曲極高海拔生態搬遷安置點的赴京基層幹部在西藏文化博物館參觀紀念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展覽(唐召明2021年10月16日攝)
這是森布日那曲極高海拔生態搬遷安置點的赴京基層幹部乘坐京張高鐵列車,感受祖國的偉(wei) 大變化(唐召明2021年10月20日攝)
在北京的十天時間裏,西藏基層幹部們(men) 參觀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曆史展覽館了解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百年征程,瞻仰詹天佑紀念館感受先輩們(men) 為(wei) 建設祖國的奉獻精神,到青龍橋火車站了解國家鐵路的發展和感受國家科技創新進步,深入密雲(yun) 區大棚感受先進的種植技術為(wei) 現代農(nong) 業(ye) 帶來的改變,乘坐京張高鐵感受祖國的變化……豐(feng) 富的行程使學員增長了見識,學到了知識,感悟到各族人民齊心協力建設偉(wei) 大祖國的智慧和力量。
第二期赴京參觀學習(xi) 的西藏基層幹部比較特殊。他們(men) 大都來自那曲市雙湖縣嘎措鄉(xiang) 、雅曲鄉(xiang) 和措折羌瑪鄉(xiang) 。
這是位於(yu) 雅魯藏布江北岸的森布日那曲極高海拔生態搬遷安置點新貌(唐召明2021年9月20日攝)
2019年底,這三個(ge) 鄉(xiang) 的700戶2900名牧民群眾(zhong) ,告別平均海拔5000多米的“生命禁區”,經過近千公裏的長途跋涉,搬遷到了海拔較低、位於(yu) 雅魯藏布江北岸的山南市貢嘎縣森布日村。
雙湖縣嘎措鄉(xiang) 、雅曲鄉(xiang) 和措折羌瑪鄉(xiang) 整體(ti) 搬遷,既是為(wei) 保護高原生態環境和提高人們(men) 的生存質量,更是書(shu) 寫(xie) 了一段藏北無人區從(cong) 開發建設到逐漸撤離的變遷曆史。
這是那曲地區雙湖辦事處(現為(wei) 那曲市雙湖縣)嘎措鄉(xiang) 舊貌(唐召明1988年冬季攝)
20世紀70年代,為(wei) 了解決(jue) 牧區日益突出的草畜矛盾,尋找藏北畜牧業(ye) 發展的新出路,西藏拉開了開發藏北無人區的大幕。拓荒者們(men) 趕著牛羊,從(cong) 申紮縣向北遷徙300多公裏,挺進渺無人煙的荒原進行開發建設,並在這裏成立了雙湖辦事處和文部辦事處,完成了無人區曆史上的第一次命運大遷徙。後來雙湖辦事處改為(wei) 雙湖特別區,文部辦事處改為(wei) 尼瑪縣。再後來,將雙湖特別區改為(wei) 現在的雙湖縣,雙湖縣也由此成為(wei) 中國最年輕、世界海拔最高的縣級行政區。
這是那曲地區雙湖特別區(現為(wei) 那曲市雙湖縣)嘎措鄉(xiang) 新建的定居房。它由中國石油對口援建(唐召明2009年攝)
經過幾十年的開發建設和發展,昔日無人區變成了今朝繁榮的新牧區,創造了人間奇跡!
如今,為(wei) 了破解人與(yu) 自然共生難題,給野生動物騰出家園,這三個(ge) 鄉(xiang) 的牧民群眾(zhong) 再次響應黨(dang) 和政府保護生態的號召,告別自己親(qin) 手建設幾十年的家園,撤離無人區,完成了無人區曆史上的第二次命運大遷徙。
翻開西藏自治區版圖,我們(men) 不難發現,在北緯33︒~36︒,東(dong) 經 83︒~93︒這一區域,除了零星的地名和極少數的居民點外,是大片大片的空白,它所標誌的就是被稱為(wei) “生命禁區”的藏北無人區。
雙湖縣嘎措鄉(xiang) 、雅曲鄉(xiang) 和措折羌瑪鄉(xiang) 南遷後,為(wei) 保障搬遷戶的生產(chan) 和生活,現已在搬遷點發展設施農(nong) 業(ye) ,並將300頭規模的養(yang) 牛場交由搬遷牧民群眾(zhong) 養(yang) 殖經營。同時,采取“隨人走”的政策,即涉及搬遷牧民群眾(zhong) 原本在雙湖的生產(chan) 資料及惠民政策、相關(guan) 補助資金等全部不變。另外,牧民群眾(zhong) 的家畜將以銷售、托管、入股合作社等多種形式,來解決(jue) “人走畜留無人管”等問題。
這是森布日那曲極高海拔生態搬遷安置點新貌(唐召明2021年9月20日攝)
不久前,我們(men) 來到森布日搬遷安置點看到,這個(ge) 新家園現已安置了搬遷群眾(zhong) 957戶、4058人,搬遷涉及到那曲市雙湖縣的三個(ge) 鄉(xiang) 和安多縣的一個(ge) 鄉(xiang) 。
北京建藏援藏工作者協會(hui) 是一個(ge) 專(zhuan) 門服務於(yu) 西藏的公益性社會(hui) 組織,考慮到西藏基層幹部長期在基層工作,很少有機會(hui) 走出西藏,於(yu) 是便發揮協會(hui) 在北京的優(you) 勢,分三批、安排100名基層幹部進京參觀學習(xi) 。尤其考慮安排了森布日極高海拔生態搬遷安置點的基層幹部來京參觀學習(xi) ,以便幫助他們(men) 開拓發展思路,尋找到適合遷入地發展的產(chan) 業(ye) 和模式,再次建設好新家園。
這是森布日那曲極高海拔生態搬遷安置點的赴京基層幹部在北京密雲(yun) 區參觀現代農(nong) 業(ye) 時,拍照留念(唐召明2021年10月21日攝)
“在光榮而莊嚴(yan) 的紅色教育活動中,我更加充分感受到黨(dang) 的百年奮鬥曆程的磅礴力量,更加堅定了永遠跟黨(dang) 走的決(jue) 心。”森布日安置點基層幹部桑塔傑說。他表示,通過在北京市密雲(yun) 區實地勘察學習(xi) 社會(hui) 主義(yi) 新農(nong) 村建設成功的案例,讓他開拓了思路,對建設新家園有了更多的想法和啟發。
這是那曲地區雙湖特別區(現為(wei) 那曲市雙湖縣)嘎措鄉(xiang) 的牧民群眾(zhong) 在擠羊奶(唐召明2001年攝)
我們(men) 有理由相信,在來京返藏基層幹部的帶領下,在廣大搬遷牧民群眾(zhong) 的努力下,他們(men) 一定會(hui) 繼承和發揚父輩們(men) 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創業(ye) 精神,再次書(shu) 寫(xie) 出從(cong) 牧區轉向農(nong) 區、建設另一個(ge) 新家園的輝煌篇章。(新利平台 文、圖/唐召明)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藏北故事】留在心中的歌:感受索縣新變化
不久前,我隨北京建藏援藏工作者協會高原撿拾車誌願服務組一行,來到闊別20多年的西藏那曲市東三縣之一的索縣發放撿拾牛糞的高原撿拾車。 [詳細] -
【藏北故事】小小撿拾車,助力西藏鄉村振興大事業
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正是這一個個小小的撿拾車,一場場愛心接力,在悄然助推著西藏農牧民群眾走向更加幸福美好的新生活。[詳細] -
【藏北故事】“愛心書屋”進西藏,“天路”列車架橋梁
羅瑪鎮中心小學坐落在西藏那曲地區那曲縣(現為那曲市色尼區)的雪山腳下,一列列長長的“天路”列車每天都在學校門前通過。[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