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新聞 > 原創

中華文明的珍貴財富:我國共有石窟寺和摩崖造像5986處

發布時間:2021-12-25 22:11:00來源: 新利平台

  新利平台訊 12月24日,國家文物局召開“十四五”石窟寺保護與(yu) 考古工作會(hui) ,公布了全國石窟寺專(zhuan) 項調查結果:全國共有石窟寺2155處,摩崖造像3831處,共計5986處。文化和旅遊部副部長、國家文物局局長李群出席會(hui) 議並講話,國家文物局副局長宋新潮出席會(hui) 議。


圖為(wei) 精美的石窟寺造像與(yu) 壁畫 國家文物局供圖

  李群指出,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高度重視文物工作,就石窟寺保護利用發表重要論述,作出重要指示批示,深刻闡明石窟寺的重要價(jia) 值和做好石窟寺工作的重大意義(yi) ,為(wei) 更好推進石窟寺保護利用工作指明了前進方向。“十四五”時期全麵推進石窟寺保護利用工作,要提高認識、統一思想,聚焦問題、合理謀劃、係統推進、全麵提升,深刻認識石窟寺工作的重要性和政治意義(yi) ,走出一條具有示範意義(yi) 的石窟寺保護利用之路。

  宋新潮指出,麵向“十四五”新征程,各地文物部門要高度重視石窟寺保護利用,完善石窟寺工作計劃、開展搶救性保護、守好安全底線、加強機構隊伍建設、深化考古研究、發揮科技支撐作用、強化工程管理、提高展示水平,全力推動石窟寺保護利用高質量發展。


圖為(wei) 西藏自治區開展石窟寺調查 國家文物局供圖

  據介紹,此次全國石窟寺專(zhuan) 項調查,是一次史無前例的大調查,曆時9個(ge) 多月,由全國28個(ge) 省、自治區、直轄市,320支調查隊伍,500餘(yu) 家文博單位、高校和企業(ye) ,2440餘(yu) 名專(zhuan) 業(ye) 人員共同參與(yu) ,共複查“三普”石窟寺及石刻10845處,核定全國石窟寺及摩崖造像5986處。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共288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417處,市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285處,尚未核定公布為(wei) 文物保護單位的不可移動文物3361處,另有新發現635處。不僅(jin) 對全國石窟寺摸清了家底,也是對石窟寺健康狀況的大體(ti) 檢,更是石窟寺大保護的新開始。


圖為(wei) 甘肅省開展石窟寺調查 國家文物局供圖

  在我國,石窟寺分布廣泛、規模宏大、體(ti) 係完整,是我國極具代表性的重要文化遺存,是我國文物的重要組成部分。石窟寺集造像、壁畫、建築於(yu) 一體(ti) ,曆史底蘊雄渾厚重,文化內(nei) 涵博大精深,藝術形象美輪美奐,體(ti) 現了中華文化特征、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的特色,反映了中外文明交流融合和中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形成的曆史源流,具有非常重要的曆史文化價(jia) 值。


圖為(wei) 青海省開展石窟寺調查 國家文物局供圖

  近年來,在各級文物部門、石窟寺保護管理機構、考古機構、科研院所以及高校文物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不斷做好頂層設計,加強機構建設,完成專(zhuan) 項調查,編製專(zhuan) 門規劃,重點工作全向發力、全麵推進,我國石窟寺各項工作取得明顯進展。


圖為(wei) 工作人員在懸崖絕壁上開鑿的石窟寺中開展調查 國家文物局供圖

  據了解,“十四五”時期,針對在我國石窟寺保護與(yu) 考古工作,已形成一係列思路和舉(ju) 措:要立足價(jia) 值發掘,做好大研究,深化多學科合作研究模式,推進重點區域重點石窟寺考古,推動重點石窟寺考古資料發表和成果轉化;要堅守石窟安全,抓好大保護,建設國家石窟寺資源數據平台,分級分類開展石窟寺保護,提升石窟寺科技支撐能力,推動石窟寺預防性保護和防災減災,打造石窟寺安全創新體(ti) 係,守護石窟寺本體(ti) 安全,實現石窟寺保護、研究、科技互聯互通;要融入社會(hui) 發展,做好大利用,融合整合石窟寺資源,推動重要石窟寺展示提質,促進石窟寺更好融入生活、服務人民,拓展石窟寺國際交流合作平台,促進流失石窟寺文物追索返還;要培養(yang) 專(zhuan) 業(ye) 隊伍,建設大平台,持續加強石窟寺人才培養(yang) ,加強機構建設,健全國家和區域兩(liang) 級石窟寺協調保護研究機製,打造石窟寺保護研究大平台。

  國家文物局相關(guan) 司室負責同誌在北京主會(hui) 場參加會(hui) 議。部分石窟寺重點省份文物部門、石窟寺保護管理機構、科研機構、考古院所、高校等代表以線上形式參加會(hui) 議並作交流發言。(新利平台 記者/劉莉)

(責編: 姚浩然)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