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文物收藏者有福了 國家文物局提出建立文物鑒定公益性谘詢常態機製
新利平台訊 12月28日,國家文物局在官方網站發布《關(guan) 於(yu) 加強民間收藏文物管理 促進文物市場有序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第一條便針對長期以來收藏領域群眾(zhong) 反映最強烈的問題之一——鑒定服務不規範問題提出了明確要求。
圖為(wei) 11月4日,由浙江省文物鑒定站、浙江博物館主辦,溫州博物館承辦的浙江省民間收藏文物公益鑒定(溫州站)活動在溫州博物館舉(ju) 行,9位專(zhuan) 家為(wei) 50位民間收藏愛好者的147件藏品進行現場鑒定 攝影:溫州都市報記者鄭鵬
《意見》提出規範鑒定的內(nei) 容包括建立文物鑒定公益性谘詢常態機製,鼓勵有條件的國有博物館、國有文物商店、涉案文物鑒定評估機構等麵向社會(hui) 提供公益性谘詢服務,普及文物收藏鑒賞知識。探索建立國家文物鑒定評估管理體(ti) 係,試點開展文物鑒定機構資質管理,規範文物鑒定經營性活動,為(wei) 民間收藏文物有序流通提供便利服務。
同時,在政策扶持方麵,《意見》提出支持製定地方和企業(ye) 標準,加快製修訂文物鑒定、價(jia) 格評估、市場交易、運輸保險等管理和服務標準。在人才培養(yang) 方麵,《意見》提出支持文物經營主體(ti) 專(zhuan) 業(ye) 技術人員參加文物博物專(zhuan) 業(ye) 人員職稱評定。完善文物保護工程人員職業(ye) 資格管理製度,規範文物鑒定從(cong) 業(ye) 行為(wei) 。依托國有博物館等文博單位加大文物鑒定實習(xi) 實訓,開展文物保護人員職業(ye) 技能等級認定。
國家文物局新聞發言人介紹,隨著經濟社會(hui) 發展和人民群眾(zhong) 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民間文物收藏的熱情持續高漲,收藏群體(ti) 從(cong) 小眾(zhong) 逐步走向大眾(zhong) ,但絕大部分收藏愛好者並不具備必要的收藏常識和文物鑒定專(zhuan) 業(ye) 知識,希望國家設立專(zhuan) 業(ye) 文物鑒定機構、提供專(zhuan) 業(ye) 鑒定服務的呼聲十分強烈。2020年,國家文物局在上海啟動社會(hui) 文物綜合改革試點,探索建立文物鑒定公益性谘詢服務機製,同時指導廣東(dong) 、浙江、陝西等省組織文博單位開展公益性鑒定。2年來,全國一共開展鑒定活動700多場次,為(wei) 3萬(wan) 多名收藏愛好者免費鑒定藏品9萬(wan) 餘(yu) 件,社會(hui) 反響熱烈。
在總結公益鑒定工作經驗基礎上,《意見》明確提出建立文物鑒定公益性谘詢常態機製,麵向社會(hui) 提供公益性谘詢服務。同時,還將進一步探索建立國家文物鑒定評估管理體(ti) 係,對文物鑒定機構和人員實施資質資格管理,規範文物鑒定經營活動,向廣大收藏愛好者提供規範、優(you) 質的鑒定服務。
國家文物局新聞發言人表示,《意見》15條主要措施涉及完善服務,滿足收藏需求;優(you) 化供給,保障收藏權益;拓展渠道,完備市場體(ti) 係;政策保障,改善發展環境四個(ge) 方麵改革任務,聚焦社會(hui) 文物重點難點和改革發展問題,積極回應人民群眾(zhong) 期待,加強頂層設計和製度創新,探索民間收藏文物保護利用和文物市場有序發展之路,奠定了新時代民間收藏文物和文物市場監管、服務的工作基調。(新利平台 記者/劉莉)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2019年全國紅色旅遊人數超過14億人次
3月31日,記者自國家文物局獲悉,目前,我國革命文物資源家底已基本摸清,全國文物保護單位革命舊址開放率接近94%,2019年全國紅色旅遊人數超過14億人次、紅色旅遊收入超過4000億元。革命文物工作呈現向上向前的良好態勢。[詳細] -
全國將強化文物開放管理 故宮、避暑山莊、布達拉宮被重點提及
近日,國家文物局、文化和旅遊部聯合發出通知,要求全國各地石窟寺景區管理機構在2020年12月31日前完成遊客承載量核定公布工作,同時,解決部分石窟寺以及世界文化遺產地遊客量超負荷問題,確保文物和遊客安全。[詳細] -
已追繳文物8400餘件 公安部國家文物局再度聯手打擊文物犯罪
7月31日,公安部和國家文物局在北京召開電視電話會議,部署全國公安機關和文物部門從即日起開展為期5個月的打擊文物犯罪專項行動。[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