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末任駐藏大臣的女兒,漢藏語兼通,活躍於南京、重慶與拉薩
1950年初冬,一個(ge) 身著藏裝,操著一口流利的北京話的西藏婦女,在記者麵前迫不及待地表達了人民解放軍(jun) 解放南京後,自己無比高興(xing) 的激動心情。她特別談到西藏是中國的領土,早就期待著西藏早日解放。她的話也代表了全國各地民眾(zhong) 希望解放西藏的心聲。1950年11月3日的《人民日報》刊載了她的發言,引起人們(men) 的關(guan) 注。
這位西藏婦女叫意希博真。多年以後,著名演員童正維(曾飾演電視劇《編輯部的故事》中的牛大姐)曾談到“意希博真給我的印象——慈眉善目彬彬有禮,他弟弟終日盤腿在床上,手握佛珠,念念有詞。他們(men) 說得一口正宗北京話,做的炸醬特別香,我也學過學不像。如今他們(men) 已是過百歲……”
細細觀察意希博真的履曆,可以發現頗具傳(chuan) 奇色彩。
清朝駐藏大臣衙門(喜饒尼瑪提供)
意希博真的父親(qin) 是清朝最後一任駐藏大臣聯豫,母親(qin) 則來自西藏貴族敏吉林家族。她的父親(qin) 是滿族,母親(qin) 是藏族,自己出生在西藏,加之後來從(cong) 事西藏工作,所以與(yu) 中華各民族都有很深的感情,對國家有強烈的認同感。她1912年後隨父親(qin) 離開西藏至北平(今北京)。1934年開始,她服務於(yu) 西藏駐京辦事處;1940年又到國民政府蒙藏委員會(hui) 駐藏辦事處工作。對於(yu) 民國時期的西藏曆史有所了解的人就會(hui) 清楚這兩(liang) 個(ge) 機構的差異性,意希博真能在其中應付自如,遊刃有餘(yu) ,確實讓人感歎。這是又一個(ge) 為(wei) 維護民族團結做出了貢獻的人。
意希博真因為(wei) “生在拉薩,所以她說的藏語完全是拉薩本地的話,無人能與(yu) 之相媲美,略通藏文”,還精通漢語文。因此,1934年,在西藏駐京辦事處副處長兼翻譯巫明遠參與(yu) 國民政府參謀本部次長黃慕鬆入藏致祭事宜,以蒙藏委員會(hui) 參議身份經海道先期入藏後,意希博真應邀擔任了該處翻譯。1937年12月,西藏駐京辦事處遷往重慶後,她擔任了西藏駐重慶辦事處總務科的科長兼翻譯。這期間,她被西藏噶廈選派為(wei) 出席“國民大會(hui) ”的西藏代表之一(因抗日戰爭(zheng) 爆發,此次會(hui) 議被迫一再延遲)。
1939年12月15日,蒙藏委員會(hui) 委員長吳忠信進藏主持達賴喇嘛轉世事宜,途經噶倫(lun) 堡。意希博真專(zhuan) 程前往拜訪,報告西藏近況。想必此次會(hui) 麵中,吳忠信對藏漢語兼通的意希博真有了更多的了解。1940年5月,蒙藏委員會(hui) 致電孔慶宗,稱意希博真將到藏,請“多予照拂,如有辦法,可以位置”。是年7月,孔慶宗回電,派意希博真為(wei) 蒙藏委員會(hui) 駐藏辦事處翻譯員,負責翻譯、繕寫(xie) 和情報事項。期間她的月薪為(wei) 200多元。
她與(yu) 弟弟在拉薩期間,以親(qin) 戚身份住在拉薩敏吉林家裏,無需付任何房租。她除了在駐藏辦事處的工作外,為(wei) 方便辦事,還接受了噶倫(lun) 詹東(dong) ·居美嘉措的聘請,為(wei) 其女兒(er) (還有其他兒(er) 童參加)教授漢語文和刺繡、編製等手工課。她“和這些藏族學生之間關(guan) 係十分親(qin) 切,他們(men) 親(qin) 切地稱她為(wei) ‘甲姆阿甲啦’(即漢族大姐)”。她弟弟則被周圍的人稱為(wei) “弟弟啦”,具體(ti) 名字不詳。“弟弟”應是隨意希博真所稱,加個(ge) “啦”,則為(wei) 敬語。據強俄巴·多吉歐珠先生回憶說意希博真說話輕聲細語,言談舉(ju) 止十分得體(ti) ,敬語用得非常好,顯得很有修養(yang) 。她在拉薩如魚得水(如1942年考核在辦事處全年無病假,無遲到),親(qin) 朋好友較多(1942年考核在辦事處全年事假最多),與(yu) 西藏僧俗人等關(guan) 係融洽。即使在1942年9月拉薩發生“藏警案”之後,西藏噶廈與(yu) 蒙藏委員會(hui) 駐藏辦事處關(guan) 係緊張之時,意希博真仍發揮其優(you) 勢,周旋於(yu) 拉薩貴族之間,盡力工作,較好地完成了蒙藏委員會(hui) 交付的任務。
1943年以後,她與(yu) 李國霖、戴新三、劉桂楠等人因種種原因,多次提出辭職。翌年1月16日,蒙藏委員會(hui) 專(zhuan) 門致電孔慶宗,表示希望他們(men) 仍留駐藏辦事處服務。
1944年夏,隨著沈宗濂一行到藏後,意希博真和孔慶宗、馬先根、戴新三、吳三立等一起奉調返回重慶。
1946年4月5日,西藏地方出席“製憲國大”的西藏代表到達南京時,意希博真曾以“蒙藏委員會(hui) 專(zhuan) 員”的名義(yi) 奉派擔任西藏代表團的翻譯。11月28日星期四下午1時,她隨同參加了一個(ge) 特殊的宴會(hui) 。那天,蔣介石、宋美齡宴請西藏地方代表“外加達賴佛之兄嘉樂(le) 登珠,姊祁吉惠,姊丈多吉尼瑪。吳禮卿、蔣經國陪客。譯員意希博真,共二十二人。”會(hui) 後合影。
1947年底,西藏代表因需至北平,專(zhuan) 門請示蒙藏委員會(hui) 暫借意希博真專(zhuan) 員。1948年7月,蒙藏委員會(hui) 又“派本會(hui) 專(zhuan) 員意希博真擔任翻譯隨同西藏委員出席監察會(hui) 議”。
後來的“西藏商務代表團”到京,蒙藏委員會(hui) 也是派意希博真擔任翻譯等職。她與(yu) 該團一起見了不少國民政府要員。
意希博真活躍於(yu) 內(nei) 地與(yu) 西藏,對於(yu) 中華民族、國家的認同是顯而易見的,這源於(yu) 她特殊的閱曆,以及對西藏地方乃至全國形勢的熟悉。同時,她在重慶等地與(yu) 很多愛國知識分子的接觸,受到更深的啟迪。如提出“中華民族是一個(ge) ”的著名學者顧頡剛就曾專(zhuan) 門提到過與(yu) 意希博真等西藏地方代表的交往。值得注意的一個(ge) 細節是,1939年2月13日,顧頡剛抱病寫(xie) 成約八千字的《中華民族是一個(ge) 》在《邊疆周刊》發表。3月5日,他專(zhuan) 門到文廟東(dong) 巷12號與(yu) 西藏辦事處處長阿旺堅讚夫婦與(yu) 意希博真及其母親(qin) 等人見麵晤談。隨後,顧頡剛還邀請阿旺堅讚夫婦、意希博真與(yu) 著名學者楊成誌、聞宥等先生共進午餐。
南京解放後,1949年12月,在南京市第一屆各界人民代表會(hui) 議第二次會(hui) 議343名代表中,意希博真的藏族名字特別醒目。她此後積極靠近人民政府,還曾主動將一些材料上交有關(guan) 部門,表明自己與(yu) 國民黨(dang) 的決(jue) 裂。
解放後,意希博真還曾供職於(yu) 中央民族事務委員會(hui) 參事室,參加藏文翻譯工作。據黃明信先生回憶“當時藏文翻譯人才極其缺乏,隻有曾經在菩提學會(hui) 的何瑛、柯鳳鳴,他們(men) 隻能讀寫(xie) 藏文,不能從(cong) 漢文譯成藏文。還有從(cong) 南京蒙藏委員會(hui) 來的李春先和益西博真(即意希博真),兩(liang) 人配合起來才能工作,而且年歲大,做不了繁重的工作。”
目前,關(guan) 於(yu) 意希博真的身世,知者不多。但對她是駐藏大臣聯豫的女兒(er) ,則無異議。在梳理這段曆史時,我們(men) 注意到在1950年代後有位名叫聯慧珠的女士,曾擔任班禪駐京辦事處副處長、代處長等職,參加過一些重要政治活動。有人也稱她為(wei) 清朝最後一任駐藏大臣聯豫的女兒(er) 。那麽(me) ,意希博真與(yu) 聯慧珠之間是啥關(guan) 係,或者本就是一個(ge) 人?限於(yu) 資料,筆者尚無定論,將在未來的研究中加以關(guan) 注,也期待知情者提供信息。(新利平台 特約撰稿人/喜饒尼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國民政府駐藏官員劉樸忱在拉薩突然去世, 原因蹊蹺!
1935年1月,滴水成冰,拉薩。街頭巷尾,一條消息不翼而走。 前些日子到藏致祭十三世達賴喇嘛的國民政府總參議劉樸忱去世了! 大多數百姓不知道他是個什麽人?這話還得從頭說起。 [詳細] -
西藏清政府駐藏大臣衙門舊址陳列館開展建黨98周年主題活動
6月28日,在“七一”黨的生日來臨之際,西藏清政府駐藏大臣衙門舊址陳列館開展了慶祝中國共產黨建黨98周年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活動。 [詳細] -
張蔭棠和“張大人花”
“張大人花”花瓣似小型蝴蝶,分紅、粉、白三色,花莖細長挺直,葉成齒輪狀,它的學名為“波斯菊”,內地人稱“掃帚梅”,惟獨西藏人給它起了一個頗為費解的名字——“張大人花”,其得名與清朝末年駐藏大臣張蔭棠有關。[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