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那些年,那些孩子,那些事

發布時間: 2022-02-19 21:54:00 來源: 新利平台

  那些年是1985年的7月到1989年的7月,整整4年。那些西藏來的孩子,來的時候十一二歲,回家的時候他們(men) 也還沒有成年。那些事是往事,卻曆久彌新。

  那些年,我們(men) 當老師的常說: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為(wei) 國家繁榮、民族振興(xing) 培養(yang) 棟梁之才,是教師的神聖職責。剛說的時候,感覺是一種責任,但並不清楚具體(ti) 是什麽(me) ,隻是因為(wei) 大家都這樣說便也跟著說了。找到這種感覺並感覺滿滿的時候,是在2014年的7月。

  2014年7月,我來到了西藏,一個(ge) 讓我魂縈夢牽的地方。那些年的那些孩子,又都聚在了我的身邊。“班久、米窮、桑珠、尼瑪多吉……”沒想到,我還能一個(ge) 不差地叫上名來。他們(men) 一個(ge) 個(ge) 站在我麵前“炫耀”著自己:我幹什麽(me) ,我幹什麽(me) 。教師、醫生、檢察官、法官、紀檢書(shu) 記等等。也有靦腆的,在同學背後不肯出來,非等著我叫他。不過,同學們(men) 說,他主持大會(hui) 的時候,可厲害了。

  這個(ge) 時候的我感覺到了,教師的神聖職責確實是為(wei) 國家和民族的未來培養(yang) 棟梁之材。

  1985年,我才26歲,是一名年輕教師,也是一個(ge) 新手媽媽,孩子剛1歲,還在吃奶。一天,我接到了一個(ge) 特殊的任務:接一個(ge) 班。這有什麽(me) 特殊的呢?原來,要求班主任必須是市級優(you) 秀班主任、先進工作者。而學生都是從(cong) 西藏來的藏族學生,平均年齡大約十一二歲,需要先上一年的初中預科,共4年完成初中學業(ye) 。兩(liang) 個(ge) 班有100人,而我,成為(wei) 了一班的班主任。一切都準備好了,教室、餐廳、學生宿舍、淋浴室……我在想象與(yu) 期盼中等來了我的學生。

  那些年,最難忘的是每年的藏曆新年,孩子們(men) 在遠離家鄉(xiang) 的山東(dong) 省濟南第十四中學的操場上,擺開陣勢,點起篝火。每人用木棍支著一個(ge) 羊頭,在火苗中上下翻動。煙火中伴著濃鬱的羊肉味,孩子們(men) 又轉著圈跳起了鍋莊舞,一切都好像就在家鄉(xiang) 。

  那些年,最害怕的是孩子們(men) 生病。第一次離開西藏、走出高原的孩子,對一切都很新鮮,但新鮮勁兒(er) 還沒過,今天這個(ge) 發燒,明天那個(ge) 瀉肚,還有寄生蟲病。一天,一位女生肚子疼得厲害,醫院診斷是急性闌尾炎,要做手術。術後一天一夜的守護過後,孩子一切都好,我懸著的心終於(yu) 放下。少小離家,遠離父母,沒病沒災的還好,一旦生了病,第一時間出現在孩子們(men) 麵前的就是我。漸漸的,我感覺到了孩子們(men) 看到我時滿臉的欣慰與(yu) 依賴。

  那些年,最願看到的是孩子們(men) 那雙求知的眼睛。當他們(men) 頭頂上懸著的問號放了下來,抻直,變成了感歎號,作為(wei) 老師能為(wei) 學生答疑解惑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那些年,最快樂(le) 的事是每年暑假的旅行。4年裏,山東(dong) 省能去到的地方,孩子們(men) 都去了。青島那是首選,不知道你第一次看到海的心情如何,當時孩子們(men) 可都是眼睛睜得大大的,有的躍躍欲試,有的隻敢遠遠站著看。看著膽大的我便緊叮嚀,瞅著膽小的,我又大聲鼓勵他們(men) 向前。爬泰山也是必選的項目,車到紅門,我趕緊對班久、米窮、尼瑪多吉等千叮嚀萬(wan) 囑咐,揣著忐忑的心,既讓孩子們(men) 玩得盡心,還得保證他們(men) 的安全。

  那些年,最期待的是孩子們(men) 都能學成回家。整整4年,孩子們(men) 遠離父母家人,帶著他們(men) 的希冀、期待到此求學,就等著畢業(ye) 的這一天,西藏日喀則也盼望著這一天學子們(men) 的歸來。

  1989年,我帶著一班、二班的學生,踏上了回家的路。火車到了西安,由於(yu) 前方塌方,隻能滯留於(yu) 此,一停下來就是7天。孩子們(men) 著急,我得拿出解決(jue) 辦法。我下定決(jue) 心:不能坐等,在這裏坐吃山空,錢就這麽(me) 多,火車不行那就汽車。我想辦法租來了旅遊大巴,帶著孩子們(men) 過秦嶺,翻越米倉(cang) 山,駛上大巴山,到了四川廣元才又坐上火車。一路的艱辛、坎坷不必多說,隻是這一路上,上車、下車一遍又一遍地清點人數,每一次都點得心驚肉跳。直到上了火車,點完了人數,一個(ge) 不少!一顆心才落下。就這樣,我終於(yu) 把孩子們(men) 完完整整地送到了日喀則,送到他們(men) 的父母親(qin) 人懷抱裏。

  多年前,隨著青藏鐵路、西成高鐵等通車,想起那些年,不禁萬(wan) 千感慨:高鐵飛架,高山已變通途。如今,我和孩子們(men) 的緣分還在延續,一生割舍不斷。(新利平台 文/鹿幼梅 劉魯成 作者為(wei) 山東(dong) 省濟南第十四中學退休教師)

(責編: 姚浩然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