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新聞 > 原創

野血犛牛會成為雪域高原上又一座“銀山”嗎

發布時間:2022-03-22 19:30:00來源: 新利平台

  新利平台訊 青藏高原被稱為(wei) “世界屋脊”。目前,西藏生態係統整體(ti) 穩定,環境質量持續向好,綠色發展格局初步形成,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升。一幅“產(chan) 業(ye) 興(xing) 、生態美、鄉(xiang) 風淳、社會(hui) 安、百姓富”的美麗(li) 畫卷正在廣袤的雪域高原徐徐展開。

  在雪域高原上的廣大牧區,犛牛等畜禽是最重要的生產(chan) 生活資料。其中,有一種犛牛——“野血犛牛”,在西藏自治區科技廳主持設計的“十四五”及年度科技工作計劃中占有一席之地,成為(wei) 西藏全區特色農(nong) 牧業(ye) 種業(ye) 科技攻關(guan) 和配套技術科研攻關(guan) 項目的一部分。其中,特別提到在犛牛方麵,要進一步優(you) 化帕裏、斯布、娘亞(ya) 犛牛選育技術體(ti) 係,開展阿裏野血犛牛選育研究和查吾拉、吉拉等西藏特色犛牛遺傳(chuan) 資源評價(jia) 鑒定,加速犛牛良種擴繁關(guan) 鍵技術體(ti) 係建設,力爭(zheng) 實現犛牛頭均增重50公斤以上。

  資料圖 這是生活在藏北無人區雪山上的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野犛牛(唐召明2008年攝)

  什麽(me) 是“野血犛牛”?據了解,雪域高原上的野犛牛與(yu) 家養(yang) 犛牛進行雜交生產(chan) 的犛牛,就是“野血犛牛”。野犛牛在空氣稀薄、牧草生長期短、氣候寒冷的惡劣環境條件下自由自在生活、繁衍後代,擁有優(you) 秀的基因。而野血犛牛則繼承了野犛牛與(yu) 家養(yang) 犛牛的優(you) 點,不但體(ti) 型外貌大、生長速度快,同時還具有環境適應強、采食範圍廣等特點。野血犛牛的後代母牛比家養(yang) 母犛牛產(chan) 奶要增加1.5倍、產(chan) 肉量提高30%左右、犢牛成活率達98%以上,價(jia) 格也要貴上1倍多。

  西藏曾經是全國唯一省級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在經過幾代人不懈奮鬥的努力下,截至2019年底,西藏全區62.8萬(wan) 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已全部脫貧,74個(ge) 貧困縣區全部摘帽,曆史性消除了絕對貧困問題。在邁進全麵小康社會(hui) 之際,西藏各族人民沒有停止向前的腳步,繼續追求美好生活。這其中就有通過“野血犛牛”致富的故事。

  西藏是我國五大牧區之一,共有天然草場2.44億(yi) 畝(mu) 。遼闊的草場是西藏牧業(ye) 經濟發展的客觀條件,可以想象,從(cong) 現在及將來的一段時間裏,畜牧業(ye) 將是廣大牧民的主要生活來源。在西藏阿裏地區改則縣古木鄉(xiang) 珠瑪日村,老遠就能聽到陣陣牛叫聲,待到走近時,就會(hui) 看見一位大叔正在忙著自己的工作:粉碎草料、清掃牛槽、喂草飲水、清理圈舍……這正是該村野血犛牛良種繁育專(zhuan) 業(ye) 合作社的犛牛們(men) 一天“快樂(le) 生活”的開始。同時,這樣的畫麵也構成了世界上獨有的雪域高原上的田園風光。

  在如此安逸寧靜的田園景色背後,是否還有不為(wei) 人知的因素存在呢。眾(zhong) 所周知,鄉(xiang) 村振興(xing) ,關(guan) 鍵靠產(chan) 業(ye) 振興(xing) ,而產(chan) 業(ye) 振興(xing) 的關(guan) 鍵,離不開金融與(yu) 科技的支持。2019年,西藏已經初步開展野血犛牛種質資源調查工作,啟動實施改則縣野血犛牛新品種培育攻關(guan) 研究,初步開展了野血犛牛種質資源調查,組建基礎母牛263頭,種公牛24頭。2020年,人行西藏阿裏地區中支開發出“野血犛牛貸”,以帶動西藏特色養(yang) 殖業(ye) 健康高質量發展,2021年,農(nong) 行改則縣支行為(wei) “野血犛牛”產(chan) 業(ye) 項目放貸180萬(wan) 元。同年,西藏自治區阿裏地區改則縣氣象局在麻米鄉(xiang) 建成了野血犛牛示範基地自動氣象站和一套物聯網可視化係統,該自動氣象站獲取的第一手資料將為(wei) 野血犛牛養(yang) 殖提供科學的氣象數據支撐。

  “資金信貸+基因技術+氣象科技”構成了我們(men) 現在看到的田園風光,同時也給農(nong) 牧民帶來了富裕生活。據悉,“十三五”時期,西藏阿裏地區經濟社會(hui) 發展持續向好,在特色產(chan) 業(ye) 方麵取得突破性進展,其中,加快布局了藏係綿羊、野血犛牛、經濟林木等符合區域特色的產(chan) 業(ye) 帶。眾(zhong) 多因素的疊加,滿足了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要求。

  如今,“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深入人心,而生活在世界上生態環境最好地區之一的“野血犛牛”,能否成為(wei) 雪域高原上的又一座可持續產(chan) 出的“銀山”,我們(men) 拭目以待。(新利平台 綜合 王東(dong) )

(責編: 呂靜)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