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保護古建留住文化記憶

發布時間: 2022-04-14 17:34:00 來源: 新利平台

  新利平台訊 古建築是一個(ge) 國家、一座城市的記憶,是民族曆史的見證者,它承載著曆史文化積澱。

  一直以來,古建築作為(wei) 西藏獨特的文化載體(ti) ,吸引著海內(nei) 外遊客前來觀光,布達拉宮、大昭寺等古建築已成為(wei) 西藏最具展示力的文化載體(ti) 和最具吸引力的城市名片。

  “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是民族的‘根’和 ‘魂’,古建築作為(wei) 傳(chuan) 統文化承載著民族的智慧,保護古建築就是保護民族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木雅·曲吉建才說,桑耶寺等多元的建築藝術是我國各民族文化交流的產(chan) 物,是多民族文化融合的鮮活曆史見證,也是連接民族情感的民族文化共同體(ti) 。


圖為(wei) 木雅·曲吉建才介紹古建築文化 攝影:王淑

  木雅·曲吉建才是我國西藏古建築領域專(zhuan) 家,自1980年至今,他先後參與(yu) 了桑耶寺金頂、布達拉宮、羅布林卡、江孜白居塔、甘丹寺、色拉寺等30多座古建築的修繕保護工程。

  木雅·曲吉建才1947年出生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縣,4歲時被認定為(wei) 康定縣木雅古瓦寺的第九世木雅·夏仲活佛,11歲來到西藏求學。西藏民主改革後,曲吉建才到山南農(nong) 場工作,開始了新的生活。在農(nong) 場的工作中,曲吉建才接觸木工、瓦工並開始喜歡上建築設計,1974年返回拉薩不久,根據他個(ge) 人特長和意願,被調入西藏建築設計院學習(xi) 工作,木雅·曲吉建才也開始係統學習(xi) 建築設計。

  1980年初,西藏自治區建設委員會(hui) 和設計院接到上級考察西藏名勝古跡的任務,具備藏漢翻譯能力的木雅·曲吉建才也被抽調到了此次的考察隊伍中。

  “我在考察隊伍中擔任翻譯一職,對古建築的構造做法和技藝都是從(cong) 那時候開始學習(xi) 的。”一路走一路看,古建考察之行讓木雅·曲吉建才深刻感受到凝聚深厚文化底蘊的藏族古建築亟待修複與(yu) 保護。

  1987年,國家撥款修複藏傳(chuan) 佛教在西藏的第一座寺廟桑耶寺,那成為(wei) 木雅·曲吉建才建築生涯中十分重要的一項工程。


圖為(wei) 桑耶寺 攝影:王淑

  桑耶寺位於(yu) 西藏自治區山南市紮囊縣桑耶鎮境內(nei) ,是西藏第一座剃度僧人出家的寺院,寺內(nei) 建築按佛教的宇宙觀進行布局,中心主殿烏(wu) 孜大殿則吸收和融合了多民族建築文化,其中藏式柱網結構和漢式鬥拱結合,柱和梁之間使用鬥拱,形成的柱拱梁形式是藏漢建築文化結合的典範。


圖為(wei) 現在的桑耶寺金頂上的漢式鬥拱建築 攝影:王淑


圖為(wei) 現在的桑耶寺金頂上的漢式鬥拱建築 攝影:王淑


圖為(wei) 桑耶寺金頂內(nei) 的柱拱梁

  木雅·曲吉建才說,接到設計複原桑耶寺任務的時候心中既激動又忐忑,桑耶寺建築的複雜性和特殊性是獨一無二的,其主殿金頂因破壞嚴(yan) 重幾乎毀盡,想要恢複原貌非常困難。

  在沒有任何材料和文獻依據的背景下,木雅·曲吉建才翻遍了所有資料,終於(yu) 找到了兩(liang) 張老照片,一張1947年拍攝的外部全景的黑白照片,一張桑耶寺金頂內(nei) 部結構一角的照片,這為(wei) 修複桑耶寺金頂提供了參考。

  對金頂殘留構建進行測繪推敲,對當地老人寺廟僧人進行訪談……經過二十多個(ge) 日夜的反複推敲,木雅·曲吉建才依據照片和僧人們(men) 提供的種種線索,不負眾(zhong) 望地完成了金頂圖紙的繪製。他興(xing) 高采烈地將完成的圖紙掛起請僧人和當地的老人提意見,但是眾(zhong) 人因看不懂圖紙說不出個(ge) 一二三,圖紙畫得有沒有問題也得不到考證。於(yu) 是,木雅·曲吉建才決(jue) 定按照圖紙做一個(ge) 1:10的桑耶寺金頂複原模型。

  “哎呀!這個(ge) 和過去的桑耶寺一模一樣。”20餘(yu) 天後,僧眾(zhong) 和當地老人見到製作完成的模型後都激動地說。

  最終,桑耶寺金頂按照模型進行了完美複原。


圖為(wei) 桑耶寺金頂模型 攝影:王淑


圖為(wei) 桑耶寺金頂模型 攝影:王淑

  文化是一個(ge) 國家、一個(ge) 民族的靈魂。文物承載和傳(chuan) 遞著重要的文化信息,文物一旦損毀將帶來不可估量的損失。時隔多年,年至七旬的木雅·曲吉建才再次來到桑耶寺,曾經的修複工作仍曆曆在目。他看著眼前自己曾嘔心鏤骨設計的桑耶寺金頂模型感歎說:“在今天看來,這件模型也已成為(wei) 文物。保護好模型也可以為(wei) 日後桑耶寺金頂的修複提供曆史依據和參考價(jia) 值。”(新利平台 記者/王淑 賈華加)

(責編: 王智霖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