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文物保護,助力文化傳承
文物是曆史的物質遺存,是我國悠久曆史文化的見證和重要載體(ti) ,是不可再生的珍貴資源。加強對文物、文化遺產(chan) 的保護是對民族文化傳(chuan) 承的必然要求,是弘揚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維護祖國統一、促進民族團結的物質和精神紐帶。也是維護世界文化多樣性和創造性、促進人類共同發展的前提。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站在新的曆史方位,從(cong) 國家戰略高度關(guan) 心和推動文化和自然遺產(chan) 保護工作。製定印發《“十四五”文物保護和科技創新規劃》,這是文物事業(ye) 發展五年規劃首次從(cong) 部門規劃上升為(wei) 國家級專(zhuan) 項規劃。明確了“十四五”時期文物事業(ye) 發展的基本原則,即堅持黨(dang) 的全麵領導,堅持以人民為(wei) 中心,堅持依法保護利用,堅持科技創新引領,堅持深化改革,堅持係統觀念;提出了文物保護水平全麵提升、文物科技創新能力實現躍升等主要目標,設立資源管理、文物安全、科技創新、改革創新、博物館紀念館、人才隊伍等六個(ge) 方麵二十一項主要指標;部署了十項重點任務;強化了保障實施。
博物館是保護和傳(chuan) 承人類文明的重要殿堂。作為(wei) 一種重要的公共文化設施和社會(hui) 文化現象,博物館在人們(men) 的精神文化生活和推動人類文明進步方麵發揮著重大作用。堅持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創新發展理念,通過豐(feng) 富產(chan) 品供給,提供獨特的行業(ye) 服務,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讓人民群眾(zhong) 從(cong) 文物、文化、文明中感受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滿足感、自豪感。現在,越來越多的人們(men) 喜歡到博物館參觀,親(qin) 自體(ti) 驗、感受、了解一段曆史文化的變遷,從(cong) 而增強民族自豪感,提高文化認同。
文化是一個(ge) 國家、一個(ge) 民族的靈魂。文物所承載的曆史文化價(jia) 值最具豐(feng) 富性、完整性、唯一性和至高性。保護文物、保護文化遺產(chan) ,就是留住文化根脈,守住民族之魂。中華文化發展繁榮是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重要條件,保護曆史文物是傳(chuan) 承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必然要求,以推動文物事業(ye) 高質量發展為(wei) 主題,以深化文物保護利用改革為(wei) 主線,以強化文物科技創新和人才隊伍建設為(wei) 動力,全麵加強文物保護研究利用,深化對中華文明的認知,提升中華文化影響力,推進文物治理體(ti) 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穩中求進、守正創新,走出一條符合中國國情的文物保護利用之路,推動實現從(cong) 文物資源大國向文物保護利用強國跨越,進一步加強與(yu) 世界各國文明交流互鑒,傳(chuan) 播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講好中國故事,為(wei) 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中國夢作出更大貢獻。(新利平台 文/常邦麗(li)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在地球之巔科考 探尋綠色發展的長遠之路
珠峰的魅力,不僅僅在於她世界第一的名號和卓然超群的外在。 [詳細] -
利用好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以更高水平對外開放
18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建會70周年大會暨全球貿易投資促進峰會上發表視頻致辭時強調,中國擴大高水平開放的決心不會變,中國開放的大門隻會越開越大。 [詳細] -
應對挑戰必須堅持真正的多邊主義
當地時間5月18日,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在紐約聯合國總部舉行的一場關於全球糧食安全的部長級會議上說,當前全球饑餓水平處於新高。[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