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航大“遇光知行”支教團赴西藏嘉黎開展關愛教育實踐活動
新利平台訊 教育是民生之本。改變地區麵貌,根本要靠教育。南航大“遇光知行”支教團踐行青年擔當,積極響應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用腳步丈量祖國大地,用眼睛發現中國精神,用耳朵傾(qing) 聽人民呼聲,用內(nei) 心感應時代脈搏”的號召,於(yu) 2022年7月奔赴西藏自治區那曲市嘉黎縣中學開展為(wei) 期十天的關(guan) 愛教育實踐活動,旨在幫助當地孩子厚植民族團結意識、提升綜合素質能力、思考人生道路規劃。
在支教活動開始前,嘉黎縣公安局副政委何智軍(jun) 、嘉黎縣中學黨(dang) 支部書(shu) 記彭吉林、校長澤仁達瓦等相關(guan) 負責同誌一同出席了以“不遠千裏送誌願,軍(jun) 校聯合傳(chuan) 佳話”為(wei) 主題的誌願者見麵會(hui) 。會(hui) 上,大家對支教團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並就活動期間的課程安排等進行了具體(ti) 磋商,擬定了詳盡的教學計劃。
圖為(wei) 見麵會(hui) 後支教團與(yu) 嘉黎縣相關(guan) 負責同誌合影 李彤彤 攝
為(wei) 了助力當地“深化民族團結進校園”工作,受學校之托,支教團麵向嘉黎縣中學全校師生1600餘(yu) 人,做專(zhuan) 題演講——《從(cong) 古至今,西藏都是中華民族團結進步典範》,細數悠久曆史中民族團結與(yu) 民族融合的感人故事,重點講述了在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堅強領導下,各族兒(er) 女齊心協力把西藏建設得更加美麗(li) 富強的奮鬥曆程,突顯民族團結的重大意義(yi) ,增強青少年的民族自豪感和家國認同感。
圖為(wei) 閆關(guan) 夏子同學在國旗下發表民族團結主題演講 李彤彤 攝
此後,支教團誌願者代表還在師生的帶領下,參觀並拍攝了嘉黎縣中學民族團結長廊,深刻感受到民族團結進步的種子正深深紮根在孩子們(men) 心裏。
圖為(wei) 嘉黎縣中學民族團結長廊 李彤彤 攝
在前期的調研中,支教團了解到,畜牧業(ye) 是嘉黎縣的支柱產(chan) 業(ye) ,牧民人口占當地總人口八成以上。單一的產(chan) 業(ye) 構成和相對封閉的信息渠道,使得當地的孩子知識麵較為(wei) 單一,對自己未來的人生規劃也較為(wei) 局限。因此,團隊特別設計了職業(ye) 生涯規劃課,從(cong) MBTI人格測試入手,以趣味互動環節充分調動同學們(men) 課堂參與(yu) 的積極性,讓他們(men) 從(cong) 更加清晰地認識到自己的性格特點、職業(ye) 興(xing) 趣、職業(ye) 價(jia) 值觀等個(ge) 人特質。同時,團隊還結合時代發展潮流,介紹近年來一係列新興(xing) 行業(ye) 與(yu) 職業(ye) ,拓寬孩子們(men) 的眼界和職業(ye) 選擇麵。
圖為(wei) 同學們(men) 認真地聽講 李天然 攝
為(wei) 了提升同學們(men) 的綜合素質能力,支教團發揮自身特長,並結合學校“三航”特色,精心準備了繽紛多彩的趣味航模課、國學文化課、基礎校本課及語言課等等。
圖為(wei) 同學們(men) 在操場上放飛親(qin) 手製作的航模 李天然 攝
在課餘(yu) 時間,支教團成員同樣形影不離地圍繞在同學們(men) 左右。開展單獨答疑輔導,交流各自的成長故事,一起打籃球、踢足球,一起體(ti) 驗過林卡、堆瑪尼堆等當地民俗活動。孩子們(men) 為(wei) 支教團成員穿上民族傳(chuan) 統服飾,從(cong) 家中帶來犛牛肉幹、血腸、糌粑等特色食物一同分享。彼此的用情用心,使得支教團與(yu) 孩子們(men) 的感情日漸深厚。
圖為(wei) 支教團與(yu) 孩子們(men) 交流成長故事 何其睿 攝
十天時間匆匆而過,臨(lin) 別之際,孩子們(men) 心中滿是不舍,他們(men) 手寫(xie) 了告別信親(qin) 手交給支教團的哥哥姐姐們(men) ,還特別定製了蛋糕,上麵畫滿了支教團成員的名字和笑臉,並定下了“要去南京看哥哥姐姐”的約定。這不僅(jin) 是孩子們(men) 真摯又熱烈的情感表達,更是對支教團本次陪伴關(guan) 愛教育成果的最好肯定。
圖為(wei) 孩子們(men) 的手寫(xie) 信 閆關(guan) 夏子 攝
本次活動在嘉黎縣獲得了廣泛關(guan) 注,並得到了那曲市民族事務委員會(hui) 的肯定,認為(wei) 此次活動讓嘉中學生更加向往祖國的大好河山,縮短了西藏和內(nei) 地的距離,讓民族團結進步工作在嘉黎縣中學實現理論向行動的深入推進。嘉黎縣中學彭吉林書(shu) 記和澤仁達瓦校長對支教團的實踐成果表達了高度的讚揚和真摯的感謝。在海拔4500米的嘉黎,成員們(men) 克服重重困難,精心備課,與(yu) 同學們(men) 朝夕相伴,師生們(men) 都為(wei) 此動容。彭吉林說:“一下課就可以看到孩子們(men) 都圍在支教團成員的身邊,孩子們(men) 對支教團的接納度與(yu) 認可度都極高。”
圖為(wei) 支教團成員晚上在樓梯間為(wei) 孩子們(men) 答疑輔導 何其睿 攝
從(cong) 江蘇溧陽到西藏嘉黎,近4000公裏地翻山越嶺、長途跋涉,支教團堅定“遇光知行”的信念,奔赴世界屋脊,為(wei) 高原的孩子帶去更廣闊世界的知識的光亮。十天的陪伴,令我們(men) 與(yu) 嘉黎縣中學的學子結下了深厚的情誼;十天的授課,令他們(men) 對民族團結進步有了更深刻的認同,對人生道路規劃有了更清晰的認知,對課外知識技能有了更豐(feng) 富的涉獵。
“遇光知行”團隊已與(yu) 嘉黎縣中學達成長期合作意向。未來,團隊將繼續不忘初心、砥礪前行,為(wei) 雪域高原的孩子帶去更多知識與(yu) 關(guan) 愛,為(wei) 推動民族團結進步工作不斷貢獻青春力量!(新利平台 通訊員/王海州)
實踐成員感悟
此次嘉黎之行,讓我真切地感受到了西藏同胞的純樸、熱情、善良。孩子們(men) 課堂上的認真思考、仔細演算、積極回答都給我們(men) 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們(men) 一起過林卡,一起吃飯,到家裏做客……無數的言行舉(ju) 止之間都流露出他們(men) 的講禮貌、重禮儀(yi) 。我們(men) 也結識了為(wei) 這片熱土奉獻多年青春的公安政委、校長、書(shu) 記等等,正是他們(men) 的無私付出,讓雪域高原欣欣向榮,富強美麗(li) 。未來,我們(men) 也將與(yu) 嘉黎縣中學建立長期的合作,號召更多南航學子為(wei) 當地帶去希望之光!
——王海州
這次的西藏之旅讓我非常難忘,在與(yu) 嘉黎縣中學孩子相處的過程中,能夠感受到他們(men) 對於(yu) 學習(xi) 的熱情,對於(yu) 運動的熱愛,對於(yu) 內(nei) 地的期盼。偏遠的地區並沒有消磨他們(men) 對於(yu) 生活的熱愛,希望我們(men) 的教學能夠豐(feng) 富他們(men) 的課餘(yu) 文化,讓他們(men) 對航空航天民航有更多的興(xing) 趣。今天我們(men) 用愛和知識埋下一顆種子,希望未來它會(hui) 生根發芽。祝孩子們(men) 前途似錦!
——劉子聰
支教有著別樣的意義(yi) ,純真熾熱的眼神相遇而後是靈魂的交流。他們(men) 的成長不在貧瘠的土地,卻渴望知識的灌溉;求學無需守著破敗的窗口,卻需要從(cong) 新鮮事物中汲取養(yang) 分。在與(yu) 嘉黎縣中學孩子們(men) 的朝夕相處中,支教團為(wei) 同學們(men) 精心備課講解課內(nei) 外知識,著手實踐共同完成航模組裝,而同學們(men) 也向我們(men) 展現了民風淳樸,講述牧民故事。也許短暫的支教時光像疾馳而過的流星,但許願這次在時光中的相遇,能在他們(men) 心中埋下希望的種子。
——李彤彤
在這十幾天的支教行程中,我離開南京,奔赴那曲,走進嘉黎,遇見一個(ge) 個(ge) 純淨如雪蓮般的靈魂。雅斯貝爾斯說:“教育的本質是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yun) 推動另一朵雲(yun) ,一個(ge) 靈魂喚醒另一個(ge) 靈魂。”在孩子們(men) 洋溢的笑臉上、對未來渴望的眼神中,我似乎真正認識到了此次跨越千裏行程的意義(yi) 。我在此次行程中不僅(jin) 是一個(ge) 教育者,更是一個(ge) 受教者。在孩子們(men) 淳樸、熱情的臉上我更看到了中華民族團結、繁榮的未來。
——林承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吉林援藏:牢記教育援藏使命 培育雪域格桑花開
教育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重要途徑,也是援藏工作的重要任務之一。[詳細] -
西藏龍中邊境派出所開展"暑假前安全教育進校園"活動
近日,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市崗巴大隊龍中邊境派出所組織民警深入轄區、學校,廣泛開展“暑假前安全進校園”宣傳教育活動,為即將進入暑假生活的當地中小學生送上關懷。 [詳細] -
西藏啟動“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宣傳教育活動
7月12日,西藏自治區黨委宣傳部新聞發布會介紹開展“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宣傳教育活動部署情況,自此,正式啟動宣傳教育活動。[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