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新聞 > 原創

【藏北故事】留在心中的歌:難忘藏北這片“精神高地”

發布時間:2022-09-14 16:45:00來源: 新利平台

  自30年前我從(cong) 西藏調到北京,從(cong) 身體(ti) 到心靈,一直沒有中斷和西藏的聯係。我先後幾十次進藏,其中一半多時間是來到“世界屋脊的屋脊”藏北高原采訪。 

  因為(wei) 幾十年來,藏北高原一直是我心中的“精神高地”。不論在藏工作還是後來進藏采訪,這裏一切總讓我感動和難以忘懷。 

  記得2012年7月,我從(cong) 北京到拉薩後,乘汽車前往西藏那曲地區(現那曲市)班戈縣新吉鄉(xiang) 看望我和中國石化首批援藏幹部李一超、北京安貞醫院小兒(er) 心髒病專(zhuan) 家顧虹一同在北京幫助摘除了脖子下懸掛巨大腫瘤的牧女斯求卓瑪。 

  十分湊巧,班戈縣副縣長李正斌和中國石化第六批援藏幹部、班戈縣副縣長張毅正在拉薩辦事。第二天上午,李正斌的汽車來到新華社西藏分社接我上車,張毅聽說後也趕來送行。說起張毅,我和這位挺帥氣的小夥(huo) 子是2011年底與(yu) 幾位朋友在北京聚會(hui) 時,經中國石化首批援藏幹部李一超介紹而相識。 

  2011年8月,中國石化第五批援藏幹部陳誌清和潘峰結束援藏工作,是張毅和詹超雲(yun) 兩(liang) 位小夥(huo) 子接替了他們(men) 。當時,央企援藏轉眼10年,藏北西部的班戈、申紮、尼瑪和雙湖4縣(區)發生了可喜變化,援藏幹部可謂功不可沒。 

  說起援藏幹部,我不得不提及那曲地區(現那曲市)物流中心管理局副局長、浙江省援藏幹部唐小明。 

  2013年至2016年,唐小明作為(wei) 第七批援藏幹部,從(cong) 浙江省道路運輸管理局來到西藏那曲地區物流中心管理局工作。 

  三年援藏,唐小明為(wei) 那曲招商、那曲物流做出了很大貢獻。他多次參與(yu) 那曲地委、行署的招商工作,並組織大型招商對接會(hui) ;他10餘(yu) 次與(yu) 中國鐵路總公司、青藏鐵路公司溝通談判,幫助解決(jue) 曆史遺留問題,推進那曲物流園區的發展和建設。 


這是浙江省援藏幹部唐小明在那曲“下鄉(xiang) ”時,與(yu) 所幫扶牧民鎖曾的孩子合影留念(唐召明提供,2014年攝) 

  此外,唐小明與(yu) 那曲兩(liang) 名上小學的藏族孤兒(er) 結對子,竭盡所能來幫助他們(men) 。每逢“六一”兒(er) 童節、中秋節等節假日他都要登門探訪,送去圖書(shu) 、食品、書(shu) 包和玩具等,被結對子的孤兒(er) 親(qin) 切地稱為(wei) “哥哥”。 

  有一次,唐小明在走訪那曲兒(er) 童福利院時發現,這裏的生活條件不是太好,他便發動朋友來捐助這家兒(er) 童福利院。 

  在他的努力下,浙江省寧波市江北宏發運輸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小國不顧高原反應,親(qin) 赴那曲,落實了向那曲兒(er) 童福利院每月捐助2萬(wan) 元、連續捐助3年的承諾計劃,以用來改善福利院60多名孤兒(er) 的生活條件。 

  作為(wei) 浙江省援藏幹部,唐小明還積極與(yu) 浙江一些企業(ye) 聯係。三年來,共向那曲捐贈了20頂、價(jia) 值近20萬(wan) 元的棉布帳篷等物資,送到牧民群眾(zhong) 手中。 

  2015年中秋節,唐小明到那曲縣(現色尼區)沃瑪提格鐵路護路聯防大隊慰問聯防隊員,看到這裏空空如也的圖書(shu) 室,聯想到別的地方也缺少圖書(shu) ,他又開始忙著籌集所需圖書(shu) 。 

  他先後到浙江寧波、杭州,對接購買(mai) 圖書(shu) 和物流等事宜,並到新華書(shu) 店及專(zhuan) 業(ye) 教育書(shu) 店,考察圖書(shu) 質量,對比圖書(shu) 價(jia) 格,挑選圖書(shu) 。 

  經過一個(ge) 月時間的準備,他最後邀請寧波物流考察團趕赴那曲,向那曲兒(er) 童福利院、那曲縣鐵路護路聯防辦、那曲物流中心管理局等單位捐贈了價(jia) 值7萬(wan) 餘(yu) 元的圖書(shu) 3000餘(yu) 冊(ce) …… 

  每每在藏北大地上行走,這種深入人心的感動總是不尋自現。這次我去班戈縣,李正斌副縣長驅車從(cong) 拉薩接上我的那刻起,整整三天時間跑前跑後,全程陪同。他先是陪我去新吉鄉(xiang) 看望術後過上新生活的斯求卓瑪,然後又陪我去納木錯“聖象天門”,直至最後把我送到藏北首府那曲鎮。他是當地的“活地圖”。有他的陪同,什麽(me) 事都不用操心,可聽到他電話鈴聲不斷、再看到他順路查看各鄉(xiang) 村施工蓋房情況時的忙碌,讓我心裏甚感不安。 


這是時任班戈縣副縣長李正斌在縣城街頭與(yu) 乘車熟人打招呼(唐召明2012年8月2日攝) 

  被當地人尊稱為(wei) “李縣”的李正斌,40出頭,臉膛黑紅,有副“娃娃臉”。在“李縣”陪我去新吉鄉(xiang) 看望斯求卓瑪的那天,我遇到了平生最難、也是最不忍心的一次拒絕。臨(lin) 別時,斯求卓瑪從(cong) 她由政府提供的新屋裏拿出一個(ge) 用潔白哈達包裹著的圓坨坨塞到我手裏,我不明就裏地打開層層哈達,裏麵竟是一個(ge) 黃燦燦的“金坨”,它用最好的黃色酥油捏製,這是卓瑪送給我的大禮啊! 

  在京藏兩(liang) 地救治斯求卓瑪的大愛行動中,我隻是接過了中國石化首批援藏幹部李一超堅持8年資助這位貧病牧女的愛心接力棒,在幫助她治病上做了點小事。但對於(yu) 切除脖子下重達5公斤、長達28年巨大腫瘤的卓瑪來說,這卻是新生活的開始。我很能理解她此時的心情,但我不能接受這份厚禮。 

  因為(wei) 卓瑪的生活還不富裕,況且回京路上天氣炎熱,它會(hui) 在路上化掉的。我以路上酥油融化無法攜帶的理由來謝絕,可看到她那祈求的目光,又不忍心拒絕她的好意。最後我隻好請“李縣”和陪同的鄉(xiang) 幹部羅布次仁出麵解釋,卓瑪才接回了她送我的“金坨”,也欣然默許了我謝絕的理由。 

  這次藏北之行,我還借此采訪了幾位藏族幹部,他們(men) 給我最大的感受是年輕有活力,工作有魄力,與(yu) 過去的幹部至少在知識層麵上發生了很大變化。 

  他們(men) 大都畢業(ye) 於(yu) 內(nei) 地西藏班(校)或內(nei) 地名牌大學,不僅(jin) 學曆高,知識豐(feng) 富,而且還是西藏幹部的中堅力量。我這次在班戈縣委書(shu) 記巴塔家中做客,就發現這對年輕夫妻全都畢業(ye) 於(yu) 內(nei) 地西藏班(校),巴塔還具有研究生學曆。

  在網上,我偶然看到一位網友寫(xie) 的留言:“我小時候生活在那曲,後來去內(nei) 地上西藏班,再後來到北京上大學,2003年畢業(ye) 分到鄉(xiang) 上工作,現在在縣上工作。以前每年從(cong) 內(nei) 地放暑假回那曲,路總是坑坑窪窪很不好走,現在街道都進行了整治,那曲變化很大,真心感謝書(shu) 記您對那曲所傾(qing) 注的心血……” 

  我很為(wei) 這位網友的評價(jia) 感動,也為(wei) 自己眼見的、聽到的種種感動而歌唱。在海拔4500多米的那曲鎮,我連續不斷地發出《那曲今昔》《走進藏北首府那曲鎮:麵貌日新月異》《走進西藏那曲烈士陵園》等新聞圖片報道,來歌頌藏北高原這片“精神高地”所發生的巨大變化。 


這是於(yu) 2009年8月竣工投入使用的青藏鐵路那曲物流中心(唐召明2012年8月8日攝)
 

  ——2009年,青藏鐵路那曲物流中心竣工運營,黑昌公路那曲段改擴建工程提前開工。2011年,那(那曲)獅(獅泉河)油路供加至班戈德保段和那曲至嘉黎縣油路相繼開工,藏北東(dong) 西大通道將全麵貫通;接著,藏中電網延伸至班戈、比如、索縣、巴青和嘉黎縣重大能源工程開始上馬,製約那曲發展的瓶頸此後被一一打破。 


這是在藏北首府那曲鎮,由遼寧省援藏建設的遼寧小區正在施工(唐召明2012年8月7日攝)
 

  ——2006年以來,那曲地區整合資金26.28億(yi) 元,使全地區6.13萬(wan) 戶、30.59萬(wan) 農(nong) 牧民住上了新房,基本實現了從(cong) 無房到有房、從(cong) 遊牧到定居的曆史性跨越; 

  ——2010年,那曲地區農(nong) 牧民合作醫療製度人口覆蓋率達96.94%,每百個(ge) 行政村擁有村醫89名。覆蓋城鄉(xiang) 的社會(hui) 保障體(ti) 係日趨完善,新型農(nong) 村社會(hui) 養(yang) 老保險基本實現全覆蓋; 

  ——2011年,由浙江、遼寧兩(liang) 省投資6億(yi) 多元的城市居民安居工程開工建設,分3批完成近3000套安居房; 

  …… 

  這一個(ge) 個(ge) 曆史跨越,都在短短的幾年時間內(nei) 實現,民生工程也是人心工程。這片缺氧不缺精神的“精神高地”正在譜寫(xie) 出一曲曲優(you) 美和諧的樂(le) 章,令人感動,令人鼓舞,也令人振奮!(新利平台 文、圖/唐召明) 

(責編:陳衛國)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