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鑒今——充分發揮基地作用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我國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民族團結是我國各民族人民的生命線。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作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的重大原創性論斷,並在多個(ge) 場合強調“必須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為(wei) 新時代黨(dang) 的民族工作的主線”。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強調,“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為(wei) 主線,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解決(jue) 民族問題的正確道路,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製度,加強和改進黨(dang) 的民族工作,全麵推進民族團結進步事業(ye) 。”
圖為(wei) 承德博物館“望長城內(nei) 外—-清盛世民族團結實錄”展覽
以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為(wei) 指引,作為(wei) 承德市“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教育實踐基地和河北省民委創新打造“石榴花開”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品牌,承德博物館將持續辦好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視察的“望長城內(nei) 外—-清盛世民族團結實錄”,以史鑒今,構建多位一體(ti) 宣傳(chuan) 教育體(ti) 係,推進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建設,努力創建既富有時代特點、又具有承德地域特色的民族團結進步品牌。
嚴(yan) 格落實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示 做好“民族團結”展覽的提檔升級
2021年8月24日上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考察了承德博物館,參觀了“望長城內(nei) 外——清盛世民族團結實錄”展覽。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詳細了解清代民族關(guan) 係發展和多措並舉(ju) 維護民族團結、邊疆穩定、國家統一等情況。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我國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在漫漫曆史長河中形成了多元一體(ti) 的中華民族。經過全黨(dang) 全國各族人民持續奮鬥,我們(men) 實現了第一個(ge) 百年奮鬥目標,在中華大地上全麵建成了包括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在內(nei) 的小康社會(hui) 。實踐充分證明,隻有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才能實現中華民族的大團結,隻有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才能凝聚各民族、發展各民族、繁榮各民族。要堅持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領導,堅持走中國特色解決(jue) 民族問題的正確道路,全麵貫徹黨(dang) 的民族理論和民族政策,不斷鞏固和發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hui) 主義(yi) 民族關(guan) 係。要圍繞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做好研史學史工作,整合曆史研究資源和力量,提高研究水平和創新能力,更好總結曆史經驗、揭示曆史規律、把握曆史趨勢。
在承德考察過程中,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多次強調,承德見證了我們(men) 國家曆史發展的一些重要曆史時刻,漢藏滿蒙等中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在這裏留下了許多曆史印記。我們(men) 的祖先在中華民族的進步過程中、在文明發展的過程中,都有哪些政治智慧、做了哪些事情,我們(men) 要深入了解。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的重要指示,深刻闡明了民族團結文化的借鑒價(jia) 值與(yu) 現實啟迪意義(yi) 。對於(yu) 承德具有格外特殊的意義(yi) 。
承德在地理上是連接京津冀遼蒙的重要節點,具有“一市連五省”的獨特區位優(you) 勢。在曆史上, 1703年,清朝康熙帝以“合內(nei) 外之心,成鞏固之業(ye) ”戰略考量在此修建避暑山莊,承德從(cong) 此成為(wei) 清王朝的第二個(ge) 政治中心,見證了六世班禪覲見乾隆皇帝、土爾扈特部回歸等中華民族曆史上民族團結、民族認同、文化認同的光輝篇章。
農(nong) 耕文明、遊牧文明和狩獵文明在承德交匯,注定民族交融,和合共生;注定文化交流,多元融通;注定政治交匯,開放包容。承德的曆史在碰撞與(yu) 交融中衍生和發展,奠定了民族團結的文化因子。承德博物館“望長城內(nei) 外—-清盛世民族團結實錄”展覽,在理念上敏銳地抓住了民族團結這一曆古涉今的核心要素,用承德在曆史上的特殊地位所形成的文化來詮釋該核心要素的價(jia) 值。
圖為(wei) 承德博物館位於(yu) “望長城內(nei) 外——清盛世民族團結實錄”展廳的國家一級文物“清紫檀木座銅胎琺琅塔”
展覽的主標題“望長城內(nei) 外”,氣勢恢宏,意蘊深遠,是從(cong) 康熙皇帝的禦旨中尋找的靈感。康熙皇帝曾在禦旨中寫(xie) 道:“可見守國之道,惟在修德安民。民心悅則邦本得,而邊境自固,所謂‘眾(zhong) 誌成城’者是也。”康熙皇帝到多倫(lun) 諾爾與(yu) 喀爾喀蒙古的首領們(men) 會(hui) 盟時,也曾說:“昔秦興(xing) 土石之工修築長城,我朝施恩於(yu) 喀爾喀,使之防備朔方,較長城更為(wei) 堅固。”從(cong) 中可以看到,康熙皇帝運用團結蒙、藏、回等邊疆各民族“構築塞外蕃屏”的政策,代替浩大的修補長城工程。從(cong) 萬(wan) 裏長城到避暑山莊,正是中央王朝與(yu) 遊牧民族關(guan) 係模式的曆史性轉換,長城內(nei) 外皆是中國的土地,長城內(nei) 外的政治、經濟、文化、藝術等不斷相互碰撞、交融、交流、影響、發展,這使“中國”史無前例地具有了當代中國的含義(yi) 。這一非凡的變遷,使得康熙時期中國統一牢固的程度遠遠超過了此前的曆代王朝。
展覽具象化地說明了中華民族多元一體(ti) 是曆史留給我們(men) 的豐(feng) 厚遺產(chan) ,也是我國發展的巨大優(you) 勢,必將推動中華民族走向包容性更強、凝聚力更大的命運共同體(ti) 。
目前,承德博物館正從(cong) 側(ce) 重清代民族政策在承德的實施與(yu) 體(ti) 現,對反映重大曆史史實的相關(guan) 文獻、涉及滿漢藏等文字的檔案進行搜集、歸納與(yu) 整理,對展線文物文化內(nei) 涵進一步挖掘,講述文物背後的故事,探索兼顧國家戰略和地方文化的博物館陳列展覽表達範式等方麵對展覽進行提檔升級。由此,希望通過展覽真正讓觀眾(zhong) 從(cong) 曆史中領悟多元融通、包容開放的曆史底蘊是中華民族發展的巨大優(you) 勢,也為(wei) 其他博物館舉(ju) 辦類似展覽提供參考經驗。改陳後,展覽將更加突出民族團結主題,更加夯實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的基礎。
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為(wei) 主線 創建“石榴花開”民族團結進步品牌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曆史是鮮活的,既有通史,也有專(zhuan) 史,各個(ge) 方麵都要研究透。要因地製宜開展研究闡釋,圍繞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做好研史學史工作。
承德博物館擁有豐(feng) 厚的民族團結文化滋養(yang) ,在宣傳(chuan) 自古以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曆史事實,引導各族群眾(zhong) 看到民族的走向和未來,深刻認識到中華民族是命運共同體(ti) ,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等方麵正不斷嚐試發揮好自身獨特的作用與(yu) 優(you) 勢。
圖為(wei) 承德博物館館長、研究館員孫繼新在“鹿鳴講堂”為(wei) 聽眾(zhong) 講述承德曆史以及避暑山莊文化
近年來,承德博物館高度重視民族團結進步的宣傳(chuan) 教育和思想引導,圍繞民族團結進步主題,通過在線上線下舉(ju) 辦“奮進新征程 喜迎二十大”新時代承德榜樣專(zhuan) 題展覽、“小小紅色講解員”主題活動、開辦“鹿鳴講堂”進行文博知識講座、承辦“博物館的使命與(yu) 擔當學術研討會(hui) ”、舉(ju) 辦國際博物館日係列活動、舉(ju) 辦“以剪為(wei) 筆,共繪團結花”等多種群眾(zhong) 喜聞樂(le) 見的方式,讓曆史照進現實、回應時代,構建各族群眾(zhong) 共有精神家園,傳(chuan) 遞出民族團結所體(ti) 現的現實力量,讓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融入各族群眾(zhong) 日常生活,切實提高全社會(hui) 對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的知曉度,推動“四個(ge) 與(yu) 共”“五個(ge) 認同”理念深入人心。
圖為(wei) 承德博物館與(yu) 須彌福壽之廟、普陀宗乘之廟(遠處山間高聳的紅白相間建築群)
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們(men) 要牢記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囑托,認真學習(xi) 貫徹落實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把承德博物館真正打造成承德的文化工程、民生工程和民族團結示範工程,在展覽提升上下功夫,在服務上不斷推陳出新,更好地傳(chuan) 承弘揚中華民族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為(wei) 觀眾(zhong) 帶來更深層次的文化啟迪、引起更強烈的情感共鳴、提供更充足的精神養(yang) 分,在文脈傳(chuan) 承與(yu) 創新中涵養(yang) 民族自信、匯聚民族精神,為(wei) 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全麵推進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貢獻力量。(新利平台 特約撰稿/韓利 作者係承德博物館副館長)(本文圖片均由承德博物館提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學懂弄通做實,西藏各族幹部群眾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
組織開展精神交流研討會、線上交流談心得體會、同步收看現場學……連日來,西藏自治區各市地各單位掀起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熱潮。[詳細] -
從脫貧攻堅到共同富裕:展望未來,未來可期
黨的二十大報告濃墨重彩總結了新時代十年的偉大變革,其中提到,十年來,我們經曆了對黨和人民事業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曆史意義的三件大事。[詳細] -
【西藏觀察】田間地頭的“科技範兒” 助力西藏農牧業現代化
農業作為國家基礎性產業,是穩定經濟社會的“壓艙石”,農業現代化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環節,而農業現代化關鍵是農業科技現代化。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