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保護力度不斷加大,候鳥飛抵拉薩越冬
天空碧藍、水麵澄澈。時下的拉薩,有著明媚的陽光,更有著黑頸鶴、斑頭雁、赤麻鴨等候鳥點綴著高原山水。
每年10月下旬開始,諸如黑頸鶴、赤麻鴨等候鳥便會(hui) 飛至雅魯藏布江中遊河穀地帶越冬。這些高原精靈或在田間地頭悠閑覓食,或在水域自由遊弋,描繪出一幅幅人與(yu) 自然和諧共處的美麗(li) 畫卷。
隨著西藏自治區不斷加大生物多樣性保護力度,珍稀野生動物種群呈現恢複性增長。黑頸鶴由不到3000隻增加到1萬(wan) 多隻。數量的變化,正是西藏自治區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的有力佐證。
“保護好青藏高原生態就是對中華民族生存和發展的最大貢獻”“必須堅持生態保護第一”“把青藏高原打造成為(wei) 全國乃至國際生態文明高地”……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西藏自治區樹牢綠色發展理念,堅持生態保護第一,以前所未有的重視程度、投入力度,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取得全方位進步。
在生態文明建設方麵,西藏自治區作出了“著力創建國家生態文明高地,努力做到生態文明建設走在全國前列”的戰略部署。建立了生態環境保護督察與(yu) 考核機製。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西藏累計投入127億(yi) 元,深入實施《西藏生態安全屏障保護與(yu) 建設規劃》。大力推進國土綠化行動,實施拉薩南北山綠化和“兩(liang) 江四河”流域植樹造林工程,全麵消除了“無樹村”“無樹戶”,森林覆蓋率提高至12.31%,草原綜合植被蓋度達到47.14%。深入實施生態富民工程,落實森林、草原、濕地和重點生態功能區生態補償(chang) 政策。
同時聚焦大氣、水、土壤三大領域,堅持科學、依法、精準治汙,持續深入打好藍天保衛、柴油車汙染治理、飲用水水源地保護、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汙染治理和“白色汙染”治理等具有西藏特點的標誌性戰役。統籌自然資源、住建、水利、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林草等生態環境保護綜合執法力量,形成治汙合力,確保治理成效,重點河湖控製斷麵水質監測全覆蓋,農(nong) 用地安全利用達到90%以上。
濕地保護、土壤環境質量總體(ti) 穩定,生態環境持續保持良好的同時,在候鳥越冬地,還有專(zhuan) 人護航。拉薩市林周縣黑頸鶴看護員丹增護航黑頸鶴越冬的十年間,見證了在林周縣越冬的黑頸鶴數量越來越多。
生態保護力度的不斷加大,吸引著眾(zhong) 多候鳥越冬。妝點冬日裏的寂靜山間,使其熱鬧非凡,也讓人們(men) 更加珍視、愛護、守護所處的環境,讓這裏更加生機勃勃。(新利平台 文/王媛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西藏這十年: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取得全方位進步
黨的十八大以來,西藏自治區樹牢綠色發展理念,堅持生態保護第一,以前所未有的重視程度、投入力度,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取得全方位進步。[詳細] -
西藏日喀則:綠色發展築牢生態安全屏障
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市是地球第三極的核心區域,是重要的國家生態安全屏障。[詳細] -
西藏疫情防控:生態環境係統守護人居飲水安全和生態環境安全
疫情發生以來,西藏自治區生態環境係統統籌做好疫情防控、生態環境保護和生態文明建設工作,緊盯醫療廢物廢水等處置,堅決阻斷涉疫廢物病毒傳播途徑,及時開展生態環境應急監測,切實守護人居飲水安全和生態環境安全。[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