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日喀則:綠色發展築牢生態安全屏障
新利平台訊 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市是地球第三極的核心區域,是重要的國家生態安全屏障。2022年,經生態環境部審核,日喀則市成功申報入圍“無廢城市”建設名單。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日喀則市6個(ge) 鄉(xiang) (鎮)創建成為(wei) 自治區級生態文明示範鄉(xiang) 鎮,233個(ge) 村(居)創建成為(wei) 自治區級生態文明示範村,定日、康馬等9縣納入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亞(ya) 東(dong) 縣創建成為(wei) 國家生態文明示範縣。
圖為(wei) 珠穆朗瑪峰
十年來,日喀則市山水林田湖草沙冰得到係統保護,珠峰、黑頸鶴等自然保護區得到全麵加強,累計實施各類營造林404萬(wan) 畝(mu) ,草原綜合植被蓋度達到51.82%,位於(yu) 保護區的日喀則絨轄溝珍稀瀕危植物密葉紅豆杉種群分布區域麵積達7500餘(yu) 畝(mu) ,個(ge) 體(ti) 數量達3000株以上,黑頸鶴數量達到8000餘(yu) 隻,比保護區建立初期增長3000隻以上。同時,通過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問題整改,解決(jue) 了很多汙水直排、生態破壞、監管薄弱等群眾(zhong) 關(guan) 心關(guan) 切的生態環境問題,生態治理和環境監管能力大幅度提升。截至目前,第一輪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轉辦信訪件115項問題和督察組反饋意見的30大項問題89項具體(ti) 措施,現已基本整改完成。第二輪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轉辦信訪案件71件,已辦結59件,階段辦結7件,剩餘(yu) 5件正在按整改方案全力推進。根據最新年度監測數據顯示,日喀則市空氣質量優(you) 良天數比例達到99.7%,主要河流水質達到或優(you) 於(yu) Ⅲ類水體(ti) 比例保持在100%,城鎮集中式飲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達到100%,土壤環境質量持續穩定。
圖為(wei) 日喀則境內(nei) 的佩枯錯
十年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深入日喀則市各級黨(dang) 政領導和廣大幹部群眾(zhong) 心中,相繼出台生態環境保護方麵的行政法規、規章製度20餘(yu) 項,四級河長製、湖長製、林長製有序建立,並常態化運行,生態環境保護製度體(ti) 係逐步完善。環境監測能力、環境監管能力、生態空間管控能力顯著提升,環境質量持續優(you) 良。
在生態治理方麵,日喀則組織開展了“綠盾”專(zhuan) 項行動,完成1713個(ge) 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人類活動遙感點位核查,實現自然保護區內(nei) 焦點問題數量、麵積“雙降低”。完成日喀則市《日喀則市自然保護地整合優(you) 化方案》,截至目前,建立各類自然保護地12個(ge) ,其中國家級5個(ge) ,自治區級6個(ge) ,縣級1個(ge) ,麵積達3.8萬(wan) 平方公裏,占國土麵積的20.88%。已經建立年楚河國家濕地公園、江薩國家濕地公園、多慶措國家濕地公園,總麵積3.6564萬(wan) 公頃。建立昂仁縣桑桑自治區級濕地保護區和仲巴縣馬泉河縣級濕地保護區,總麵積8.7789萬(wan) 公頃。
圖為(wei) 鳥瞰吉隆小鎮
在綠色發展方麵,日喀則市統籌生態保護與(yu) 農(nong) 牧業(ye) 發展,實施農(nong) 牧區產(chan) 業(ye) 改革,促進珠峰有機種養(yang) 加業(ye) 綠色發展,積極推進清潔能源發展,加大水、光、風等可再生能源開發力度,全市水電裝機容量108.97兆瓦,光伏裝機容量395.195兆瓦,2021年全年發電6.38億(yi) 千瓦時。係統推進苗圃經濟、裝配式建築等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裝配式建築達到148萬(wan) 平方米,苗圃基地達到46個(ge) 。推動減汙降碳。製定《日喀則市珠峰清潔能源業(ye) 發展規劃(2016—2025)》,先後淘汰日喀則雪蓮工貿有限公司、高爭(zheng) 水泥落後產(chan) 能30萬(wan) 噸。倡導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先後投入117輛純電動公交車輛,2000餘(yu) 輛共享電動車,引導市民低碳出行,仁布縣紅火再生資源回收利用農(nong) 民專(zhuan) 業(ye) 合作社等環保企業(ye) 應運而生。吉隆、薩嘎縣納入國家整縣屋頂分布式光伏開發試點名單,建成29座光伏電站“屋頂分布式光伏開發試點”推行清潔能源,進一步推動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
圖為(wei) 亞(ya) 東(dong) 縣和康馬縣交界處的多慶錯
站在新的曆史起點,日喀則市將繼續加快推進農(nong) 村環境綜合治理,汙染防治攻堅行動,碳中和示範建設、綠色發展業(ye) 態、自然保護地管理、生物多樣性保護以及生態富民行動,提升公眾(zhong) 對生態文明建設的滿意度、獲得感,構建以生態文化、生態經濟、目標責任、生態文明製度、生態安全為(wei) 核心的生態文明現代環境治理體(ti) 係,持續築牢國家重要生態安全屏障。(新利平台 記者/王淑 賈華加)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西藏這十年:經濟社會發展各項事業取得全方位進步
10月6日,黨的十八大以來西藏經濟社會發展成就新聞發布會在拉薩召開。[詳細] -
西藏日喀則:乘時代東風 譜奮進篇章
黨的十八大以來,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市乘著新時代的浩蕩東風,實現了撤地設市的曆史性跨越,開創了經濟快速發展、社會和諧穩定、人民安居樂業、生態保持良好、邊防持續鞏固的大好局麵。[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