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從(cong) 藏北的廣漠草原,到有著“西藏小江南”美譽的林芝……從(cong) 2012年開始的7年時間裏,畫家崔曉曉先後8次前往西藏采風,足跡遍布西藏。《吉祥西藏》組畫已成為(wei) 他重要的代表作之一。為(wei) 何多次前往西藏?西藏的魅力何在?崔曉曉結合自身經曆,向我們(men) 講述西藏獨特的藝術魅力。
藝術創作源於(yu) 生活,生活是創作的基石。一件好作品的誕生,不僅(jin) 表現在技法上,更凝聚著創作者自身情感的綜合體(ti) 驗。
上世紀80年代初,新的美術思潮興(xing) 起,湧現出有關(guan) 西藏題材的美術作品和有關(guan) 圖像資料。從(cong) 那時起,我開始留意西藏的圖文資料的一些信息。西藏獨特的地域環境以及這裏世居的民族所特有的精神麵貌,深深地吸引了我。
2012年4月,我終於(yu) 第一次來到西藏。
圖為(wei) 崔曉曉在西藏采風
4月的那曲草原,出發時天空晴朗,天空中飄滿了各種形態的雲(yun) 朵,初春的草地萌發出嫩嫩的細芽,遠處深棕色的犛牛在遊動著,在藍天綠野的襯托下顯得格外美麗(li) 。舉(ju) 起相機,隨手一拍,便是一個(ge) 畫麵。汽車行進了一段時間之後,天空布滿了烏(wu) 雲(yun) ,頃刻間,冰雹摻雜著小雪。當汽車行進幾公裏後又下起了雨。又過了一會(hui) 兒(er) ,展現在我眼前的是湛藍色的天空,各種形狀的雲(yun) 朵,深棕色的犛牛和白色的羊群,嫩綠色的地麵……宛如一幅動人風俗畫。汽車行進100多公裏的路程,有晴朗的天空、烏(wu) 雲(yun) 密布的風雪,好像經曆了春夏秋冬不同的季節。
我在那曲草原寫(xie) 生時,一個(ge) 藏族小夥(huo) 子站在我身旁看我作畫。他說:“你畫的真好看,遠處的羊群好像在動!”他叫拉果,這個(ge) 藏族小夥(huo) 子一直站在我身邊看我把這張畫畫完。我起身要走的時候,他拉著我說:“中午到我家吃飯吧!”由於(yu) 我著急趕路,我們(men) 互相留了聯係方式。第二年春天我又來到西藏,拉果非常熱情地邀請我到他家做客。此後我們(men) 一直保持聯係,我有幾幅作品,就是取材於(yu) 拉果家。
隨著與(yu) 當地牧民朋友交流的深入,我逐漸感受到他們(men) 服飾和語言中所體(ti) 現出的民族特有的生活方式和文化內(nei) 涵。這些都成為(wei) 寶貴的靈感源泉。作為(wei) 美術工作者,看到這種生活畫麵,發自內(nei) 心想通過繪畫表現出來。
圖為(wei) 崔曉曉在西藏采風
此後一直到2018年,我先後8次深入西藏,每一次都有不同的感受。我喜歡那裏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我在西藏也交了很多藏族朋友,至今我們(men) 還保持著聯係。雪域高原的千百年曆史人文積澱深深地打動著我。去過西藏的人都說:去西藏會(hui) 上癮。我多次往返於(yu) 西藏後,也深刻感受到這一點。
采風中我拍了大量的照片,內(nei) 容大部分是當地農(nong) 牧民的日常,並畫了一百多幅寫(xie) 生手稿。我把照片和一批速寫(xie) 手稿結合起來,以我的理解,用藝術視角讚美這片土地,謳歌西藏和平解放70多年來發生的巨大變化。這些成為(wei) 我的靈感來源,也是我的創作初衷。
在此背景下,《吉祥西藏》組畫逐漸形成。《吉祥西藏》這組作品,我使用了多種繪畫材料。有油畫、木版畫、水彩、丙烯和綜合材料進行表現。我之所以用多種材料表達這個(ge) 主題,初衷是使用不同材料有不同的視覺效果,展現出不同的視覺感受。
圖為(wei) 《吉祥西藏》組圖
《吉祥西藏》這組作品大部分是寫(xie) 實題材,但在表現方法上是主觀的不是完全寫(xie) 實的。在人物造型上,我有意將人物進行主觀的誇張變形,這種誇張變形更能表現出藏民族勤勞勇敢、憨厚善良的生活麵貌。人物造型主觀處理是源於(yu) 現實進行主觀化。這樣做的目的是區別於(yu) 以往的造型方法,從(cong) 而使畫麵具有鮮明的個(ge) 性色彩和個(ge) 人主觀感受。這組作品取材於(yu) 現實,但是又從(cong) 現實中轉化成非現實的表現方式。這種表現方式在造型上和色彩上更能貼切民族特征,使畫麵產(chan) 生渾厚自然的視覺效果。
春天的春耕節、秋天的收獲節和平時的各種節日,西藏的一年四季每個(ge) 季節我都去過。他們(men) 日常生活狀態中折射出的深厚人文曆史,是寶貴的靈感富礦。我計劃,有時間我還會(hui) 繼續走進西藏。(講述人/崔曉曉 新利平台 記者/歐帆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作者簡介:崔曉曉,遼寧沈陽人,畢業(ye) 於(yu) 魯迅美術學院。現任遼寧教育學院教授。主要作品有組畫《吉祥西藏》《記憶係列》《集市係列》;石刻《雪域高原》;大型組畫《偉(wei) 大的長征》等,著有《記憶係列》、《1984—2010創作手稿》,石刻《雪域高原》、《塗墨草堂印輯》和《集市-鄉(xiang) 村主題繪畫創作與(yu) 思考》等。
藝術批評家楊衛評:崔曉曉先生從(cong) 2012年開始多次到西藏寫(xie) 生進行藝術考察,這些作品通過對西藏人民日常生活的挖掘和關(guan) 照,提煉出一種凝重樸實無華的藝術語言,也形成了崔曉曉先生獨特的表現風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